暴雨分析
暴雨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0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77537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广东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3城市防洪国际论坛、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暴雨分析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佳文、匡奕煜、吴兆国等。
暴雨分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7537篇
占比:99.94%
总计:177641篇
暴雨分析
-研究学者
- 刘佳文
- 匡奕煜
- 吴兆国
- 戴有学
- 李宇翔
- 李春龙
- 李祥云
- 杨红雁
- 沈家涛
- 王静
- 翟国庆
- 訾丽
- 金琪
- 陈见
- 高安宁
- 黄耀波
- CHEN Juan
- LIU Jun-hua
- LIU Wei-xin
- Li Ting
- MIAO Chun-sheng
- QIN Jian-guo
- WANG Jian-hong
- Wu Min
- XU De-qiang
- XU Xing
- YOU Zheng-yi
- ZHU Qian-wei
- 严仕尧
- 严玉祥
- 于华英
- 付桂琴
- 伊学农
- 何宏让
- 何斌
- 何纯丽
- 余勇
- 侯明
- 侯晓磊
- 倪允琪
- 傅昺珊
- 冯彦同
- 冯瑞昭
- 凌宏伟
- 刁秀广
- 刘博
- 刘君华
- 刘智敏
- 刘桂芳
- 刘海静
-
-
-
刘佳文
-
-
摘要:
本文以发生在2016年3月20日的江西赣州区域性暴雨为例,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2.5°×2.5°NCEP格点资料,对产生降水的影响系统和物理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度地区高空为“两槽一脊”的格局,并且大槽向南发展,高压脊引导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赣南降水;2)从赣州的水汽通量和风场分布可知,水汽在西南低空急流的作用下输送到江西赣州,水汽的充裕供给是维持强降水的重要条件;3)低层的辐合作用和高层的辐散作用,对于降水的产生和维持具有很大的优势。江西赣州地区处于高能舌中,以及中低层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高层随高度增加的垂直分布结构,显示当地大气层结很不稳定,促进了本次大型降水天气的发生。
-
-
-
刘佳文
-
-
摘要:
本文以发生在2016年3月20日的江西赣州区域性暴雨为例,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2.5°×2.5°NCEP格点资料,对产生降水的影响系统和物理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度地区高空为"两槽一脊"的格局,并且大槽向南发展,高压脊引导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赣南降水;2)从赣州的水汽通量和风场分布可知,水汽在西南低空急流的作用下输送到江西赣州,水汽的充裕供给是维持强降水的重要条件;3)低层的辐合作用和高层的辐散作用,对于降水的产生和维持具有很大的优势.江西赣州地区处于高能舌中,以及中低层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高层随高度增加的垂直分布结构,显示当地大气层结很不稳定,促进了本次大型降水天气的发生.
-
-
-
王军志;
陈恩光
-
-
摘要:
2019 年第9 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通过暴雨洪灾分析,以及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调度对提高防御台风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的作用,但是大范围的受淹仍反映出温岭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提出几点防洪(潮)排涝治理建议。
-
-
-
侯晓磊
-
-
摘要: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频繁,局部暴雨洪水在盘锦逐渐增多.2016年7月20日19时至7月26日05时盘锦普降暴雨,给全市造成了很大的洪涝灾害.通过对降水成因、降水过程、降水特点、洪峰排位及洪峰频率等方面对此次暴雨进行了分析,提出基本结论,对进一步认识辽河、绕阳河暴雨洪水特点、做好水情防汛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王毅;
黄艳华;
陈好山
-
-
摘要:
针对百福司镇“20160619”暴雨洪水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了暴雨中心地区24 h降雨重现期为78年一遇.通过分析场次暴雨洪水特性,探索滞洪产生原因及条件,对该地区的水利规划、工程水文计算及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张成军;
裴小龙;
陈迪;
刘博;
顾娟
-
-
摘要:
为深入理解配料法在宁南山区暴雨预报中的应用价值,借助诊断性物理量及配料法思路,分析2011年发生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几次暴雨天气,认为配料法应用的前提是理论相对成熟,同类多个物理量构成一个要素,且达到阈值的要素之间有重要的相互补充作用;暴雨天气的构成要素包括水汽条件、抬升条件、层结条件和持续时间条件;暴雨天气的构成系统包括500 hPa槽涡、700 hPa低涡切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空急流.
-
-
李春龙;
訾丽;
匡奕煜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从雨情实况、天气背景、物理量特征、卫星云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2012年9月11日三峡区间暴雨特点,并对实时预报进行回顾与分析.汛期5-10月,地面有冷空气,高空500hPa, 700hPa, 850hPa均出现低值系统,且位置配合很好时,支持三峡区间预报大一暴雨。认真分析实况天气系统在上游地区所造成的降雨强度,有助于预报员判断天气系统移动到本地区时会造成的降雨强度。
-
-
李春龙;
訾丽;
匡奕煜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从雨情实况、天气背景、物理量特征、卫星云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2012年9月11日三峡区间暴雨特点,并对实时预报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显示,汛期5-10月,地面有冷空气,高空500hPa. 700hPa. 850hPa均出现低值系统,且位置配合很好时,支持三峡区间预报大暴雨。认真分析实况天气系统在上游地区所造成的降雨强度,有助于预报员判断天气系统移动到本地区时会造成的降雨强度.欧洲中心形势场预报稳定维持某种预报结论时,对预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日本气象厅降雨要索预报、德国气象局降雨要素预报结论比较一致,而且多日维持某一预报结论时,对预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预报员制作预报时,应该结合当前天气特征,回顾某个地区更长时期内的气候特点,客观预报,尽量减少各种心理干扰因素。
-
-
MIAO Chun-sheng;
苗春生;
LIU Wei-xin;
刘维鑫;
WANG Jian-hong;
王坚红;
Wu Min;
吴旻;
Li Ting;
李婷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引发江淮流域暴雨的低涡过程,结果显示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1500m高)地形影响.分析两例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北两端的浅薄低涡,低涡遇大别山,绕行与爬坡同时存在,并显示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沿长江流域的两种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利于浅薄低涡的气旋式增强,并且指示低涡东移路径与低涡位置,而势力较弱的低空急流,受大别山南部地形影响也表现出有绕行和减弱的阶段,进而可影响到南北低涡的强度增幅和伴随的暴雨强度在南部弱一些.南北低涡暴雨带的湿位涡特征显示,垂直剖面上温位涡正斜压分量垂向梯度带的配置,且其强度与对应的降水强度成正比.北路低涡的湿位涡因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大其强度更强.数值试验显示,大别山地形对低涡路径的南北绕行,低涡强度的山前减弱山后加强,以及水汽辐合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山脉南部迎风坡的强辐合抬升,以及山脉北部弧形背风处对气流的拉伸辐合汇聚,成为大别山地形有利于水汽辐合上升,增强低涡暴雨雨量的两个重要部位.由于大别山南段的主体部分范围高大,所以对绕行南部的低涡影响更为显著.
-
-
MIAO Chun-sheng;
苗春生;
LIU Wei-xin;
刘维鑫;
WANG Jian-hong;
王坚红;
Wu Min;
吴旻;
Li Ting;
李婷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引发江淮流域暴雨的低涡过程,结果显示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1500m高)地形影响.分析两例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北两端的浅薄低涡,低涡遇大别山,绕行与爬坡同时存在,并显示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沿长江流域的两种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利于浅薄低涡的气旋式增强,并且指示低涡东移路径与低涡位置,而势力较弱的低空急流,受大别山南部地形影响也表现出有绕行和减弱的阶段,进而可影响到南北低涡的强度增幅和伴随的暴雨强度在南部弱一些.南北低涡暴雨带的湿位涡特征显示,垂直剖面上温位涡正斜压分量垂向梯度带的配置,且其强度与对应的降水强度成正比.北路低涡的湿位涡因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大其强度更强.数值试验显示,大别山地形对低涡路径的南北绕行,低涡强度的山前减弱山后加强,以及水汽辐合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山脉南部迎风坡的强辐合抬升,以及山脉北部弧形背风处对气流的拉伸辐合汇聚,成为大别山地形有利于水汽辐合上升,增强低涡暴雨雨量的两个重要部位.由于大别山南段的主体部分范围高大,所以对绕行南部的低涡影响更为显著.
-
-
MIAO Chun-sheng;
苗春生;
LIU Wei-xin;
刘维鑫;
WANG Jian-hong;
王坚红;
Wu Min;
吴旻;
Li Ting;
李婷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引发江淮流域暴雨的低涡过程,结果显示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1500m高)地形影响.分析两例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北两端的浅薄低涡,低涡遇大别山,绕行与爬坡同时存在,并显示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沿长江流域的两种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利于浅薄低涡的气旋式增强,并且指示低涡东移路径与低涡位置,而势力较弱的低空急流,受大别山南部地形影响也表现出有绕行和减弱的阶段,进而可影响到南北低涡的强度增幅和伴随的暴雨强度在南部弱一些.南北低涡暴雨带的湿位涡特征显示,垂直剖面上温位涡正斜压分量垂向梯度带的配置,且其强度与对应的降水强度成正比.北路低涡的湿位涡因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大其强度更强.数值试验显示,大别山地形对低涡路径的南北绕行,低涡强度的山前减弱山后加强,以及水汽辐合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山脉南部迎风坡的强辐合抬升,以及山脉北部弧形背风处对气流的拉伸辐合汇聚,成为大别山地形有利于水汽辐合上升,增强低涡暴雨雨量的两个重要部位.由于大别山南段的主体部分范围高大,所以对绕行南部的低涡影响更为显著.
-
-
MIAO Chun-sheng;
苗春生;
LIU Wei-xin;
刘维鑫;
WANG Jian-hong;
王坚红;
Wu Min;
吴旻;
Li Ting;
李婷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引发江淮流域暴雨的低涡过程,结果显示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1500m高)地形影响.分析两例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北两端的浅薄低涡,低涡遇大别山,绕行与爬坡同时存在,并显示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沿长江流域的两种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利于浅薄低涡的气旋式增强,并且指示低涡东移路径与低涡位置,而势力较弱的低空急流,受大别山南部地形影响也表现出有绕行和减弱的阶段,进而可影响到南北低涡的强度增幅和伴随的暴雨强度在南部弱一些.南北低涡暴雨带的湿位涡特征显示,垂直剖面上温位涡正斜压分量垂向梯度带的配置,且其强度与对应的降水强度成正比.北路低涡的湿位涡因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大其强度更强.数值试验显示,大别山地形对低涡路径的南北绕行,低涡强度的山前减弱山后加强,以及水汽辐合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山脉南部迎风坡的强辐合抬升,以及山脉北部弧形背风处对气流的拉伸辐合汇聚,成为大别山地形有利于水汽辐合上升,增强低涡暴雨雨量的两个重要部位.由于大别山南段的主体部分范围高大,所以对绕行南部的低涡影响更为显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