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
洪峰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69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中国文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9篇;相关期刊364种,包括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水文、黑龙江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首届广西水利青年科技论坛、全国第三届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第八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等;洪峰的相关文献由110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业森、刘媛媛、李匡等。
洪峰
-研究学者
- 刘业森
- 刘媛媛
- 李匡
- 李敏
- 冯萃敏
- 刘舒
- 张雅君
- 李俊奇
- 李博
- 洪峰
- 王俊岭
- 盖永岗
- 臧文斌
- 陈剑刚
- 陈晓清
- 刘清涛
- 刘艳红
- 张建良
- 张欣
- 张钰
- 彭勃
- 揭俊业
- 李保国
- 李昆
- 汤静静
- 游勇
- 王少林
- 蔡剑波
- 邹玉华
- 郑杰元
- 阮小燕
- 魏胜
- 丁元才2
- 万阳
- 丘汀萌
- 井敏莉
- 付健
- 何映宇
- 何顺宾
- 侯素珍
- 冉从彦
- 刁斗
- 刘可新
- 刘坡拉
- 刘志武
- 刘清涛1
- 刘章君
- 刘金钊
- 南帆
- 卢兴超
-
-
王伟强
-
-
摘要:
当代作家洪峰的文学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备受评论界关注。随着“先锋文学”日益走红,洪峰不仅被列为“先锋五虎将”之一,还在文坛素有“北丐”之称。纵览洪峰30余年的创作成果,研究者专题探讨洪峰作品的文章多集中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末,21世纪以后学界研究洪峰的相关理论成果较为薄弱。除了少量作家作品研究将洪峰小说囿于“先锋文学”范畴加以探析之外,关于作家的“街头乞讨”和“被殴打事件”也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本文试将洪峰研究分为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以来这样三个时段加以梳理阐释,以期呈现关于洪峰研究的时代性、阶段性特点,并进一步剖析当下的洪峰创作研究短板之所在。
-
-
刘业森;
刘媛媛;
李敏;
李匡
-
-
摘要:
针对降雨时空不确定性严重制约洪涝模型模拟精度的问题,在深圳市布吉河流域研究降雨中心、降雨移动方向等时空特征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利用2018—2020年的降雨监测数据,划分并筛选出116个大雨以上的降雨场次,进而对每个场次通过空间平均化处理和时间同步处理,分别构建空间平均和雨峰同步降雨过程;利用城市洪涝模型模拟116个降雨场次在实际降雨、空间平均、雨峰同步3种时空分布下的洪水过程;分析降雨中心和降雨移动方向对洪峰流量、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空间平均化处理后,产生的洪峰流量较实际降雨模拟得到的洪峰流量变化范围为-43.9%~34.7%,而且当实际降雨中心位于流域几何中心下游时,模拟得到的洪峰倾向于偏高;经过雨峰同步处理的降雨较实际降雨模拟得到洪峰流量变化范围为-33.7%~20.0%,洪峰变化范围与降雨中心移动方向有较强的相关性;洪水过程与洪峰流量变化相对应,表现为洪峰增加、洪水持续时间缩短,或洪峰降低、洪峰持续时长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洪涝模型输入的降雨过程构建提供依据,为河道洪水风险评估、洪涝过程实时模拟提供借鉴。
-
-
祁善胜
-
-
摘要:
为掌握观测序列延长后的龙羊峡水库水文设计成果的变化情况,通过采用黄河上游流域实测的101年的径流观测资料、75年的洪水观测资料,运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对龙羊峡水库设计年径流、设计洪峰与设计洪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延长资料的水库设计年径流与原始设计成果相差不超过2%;重现期在100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的设计洪峰、设计洪量相对下降变幅在5%以内;重现期在50年一遇及以下洪水的设计洪峰、设计洪量相对增加幅度在3%以内。通过计算,明确了龙羊峡水库建库30年后的水文设计成果。
-
-
金萍;
袁丽
-
-
摘要: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城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由于雨量多、雨势猛、暴雨持续时间长,上游与中下游雨期重叠,造成全线干支流河段洪峰累聚。武汉由于地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也成为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
-
张蕾(口述);
李安尉(整理)
-
-
摘要:
1998年夏秋之际,我的家乡湖北荆州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就在洪峰快要漫过荆江大堤时,一拨一拨的解放军来了,他们堵决口、固堤坝,用身躯和生命筑起了一座守卫大堤的钢铁长城。
-
-
董永立
-
-
摘要:
为了及时复盘“7·20”洪水期间水库的调度运用过程,总结调度方法和效果,为今后水库调度运行提供案例参考和科学指导,本文通过收集气象、水文及水库管理部门的实测资料,经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对水库的防洪抗洪作用进行了客观论述与评价。结果表明,水库承担着防洪、供水、灌溉等重要兴利减灾功能,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能够有效地减免下游洪灾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下游防洪安全。
-
-
李博
-
-
摘要:
意境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关于意境的认识最早多用于对诗歌的理论评析。随着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沿革,关于意境的理解也越来越复杂,这里我们采用意境比较基础的含义进行理解,所谓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洪峰虽然不是一位诗人,但是他的小说却充满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与情感的流动,作者显然试图通过在不同的叙事话语营造出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孤独艺术境界。
-
-
王占兴;
胡春双
-
-
摘要:
2019年8月绥芬河流域发生大洪水,从雨情上看,降雨特点为面广、总量大、强度大且时段集中,暴雨为东北冷涡和台风共同影响造成;从水情上看,洪水覆盖面积广、涨高、涨幅大,洪水来源为大、小绥芬河洪水共同引发.
-
-
彭燕
-
-
摘要:
有人说,生活总是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的路过。路过天涯,路过海角;路过春风,路过秋月;路过记忆,路过忘却。不经意间,我路过洪峰几次了。在四川仁寿县里生活了很多年,我并不知道洪峰。
-
-
李博
-
-
摘要:
洪峰的文学创作始终有意识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从《湮没》《生命之流》等早期作品,到《恍若情人》《梭哈》等后期创作,都透露出作者对生死、人性、善恶、爱恨等诸多终极问题的偏爱。在洪峰的小说中,我们能够发现他对生命本质的质疑、对孤独意识的探究、对存在与虚无的思考。这些带有宗教性质的宏大命题投射在其小说中,形成了一系列性格复杂的人物群像。小说中的人物同作者一起,在孤独的境遇中奋起反抗,在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同时,不断地认识自己,获得救赎,直面惨淡的人生。
-
-
-
高琦;
徐明;
田刚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造成2014年长江上游最大洪峰的9月8-18日强秋季连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两槽两脊的有利天气形势在发展起来的,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高压外围暖湿气流与槽后偏北气流引导的冷空气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遭遇,锋面强烈发展是此次连阴雨的有利天气系统;高空急流右侧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环流为降水的产生及维持提供有利条件,加之充分的水汽输送、锋面的动力抬升及有利地形下形成的气旋性辐合抬升进一步促进了局地暴雨的生成.
-
-
-
肖秀珠;
张红梅;
刘君;
曹长尧;
邱富田;
何荣才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漳平水文站址为断面的九龙江北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处理的地形指数和距离面积分布函数、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作为TOPMODEL水文模型的输入资料,以水库坝址及水文站站址进行流域单元划分,分单元流域模拟重要洪水过程的逐时流量,以水库入库流量和水文站点的逐时实测流量作为模型的率定依据,优化调整可应用于研究区域的水文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TOPMODEL水文模型在研究流域内对洪水过程的平均效率系数为0.88,平均径流深误差和洪峰误差分别为-4.63%、14.29%,表明TOPMODEL在所研究的九龙江北溪流域基本上是适用的,特别是对水库的入库流量模拟效果好,确定性系数达0.90.通过结合更多的洪水过程数据不断优化调整模型参数,应用本地化TOPMODEL模型和区域数值预报产品的逐时降水资料,将为水库入库流量及中小河流域精细化水文气象预报服务的开展提供客观定量的预报产品.
-
-
刘卓颖;
倪广恒;
雷志栋;
王玲
- 《全国第三届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开发研究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THIHMSSW),并在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初步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较小的计算时间步长(0.5h)更能反映流域的降雨径流特性,得出的年内各个洪峰的模拟计算效果在整个流域范围内均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86,Nash效率系数达到0.75,峰现时间及最大洪峰流量模拟较好;对个别洪峰及较小流域模拟效果尚有改进余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