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医学

民族医学

民族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4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25561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新疆中医药、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2016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史文化分会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等;民族医学的相关文献由883位作者贡献,包括诸国本、罗布桑、蔡景峰等。

民族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4 占比:2.19%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25561 占比:97.55%

总计:26204篇

民族医学—发文趋势图

民族医学

-研究学者

  • 诸国本
  • 罗布桑
  • 蔡景峰
  • 马卓飞
  • 斯琴
  • 林艳明
  • 蒙缜之
  • 元登
  • 巴雅尔图
  • 色仁那木吉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孔令跃; 胡永成; 韩长旭
    • 摘要: 背景:骨关节炎临床上常见,是导致中老年人慢性残障的最常见原因.蒙药蓝刺头在骨病中有积极的治疗作用,然而其对骨关节炎的作用与机制尚待研究.目的:探究蒙药蓝刺头在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以及对Ⅱ型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中国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10只;膝骨关节炎组20只兔右膝关节用管型石膏固定8周,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又分为蓝刺头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n=10).蓝刺头治疗组兔灌胃20 mL/kg的蒙药蓝刺头溶液,含药量为3.25 g/L;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20 mL/kg.各组均连续灌胃90 d,之后麻醉处死取膝关节软骨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学变化;RT-PCR测定各组中Ⅱ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中Ⅱ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发现,蒙药蓝刺头可以改善骨关节炎软骨损伤,促进软骨细胞及基质增生;②此外,蒙药蓝刺头可以促进骨关节炎中Ⅱ型胶原蛋白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由骨关节炎引起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及蛋白高表达;③提示蒙药蓝刺头可以通过促进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对骨关节炎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 周霞
    • 摘要: 蚩尤掌握一定的天文历法地理知识,为医疗实践奠定了基础及方法,并以民为本,守护盐以保民之健康。故从"蚩尤血成卤化盐"传说的二元对立出发,通过蚩尤贡献与护佑生命之盐的记载分析瑶族传统医学中的盐文化。瑶族医学具有取象比类的思维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以盐疗疾,佐盐的食疗是瑶族养生的特色与智慧。蚩尤后裔民族在融合中发展,苗、瑶、畲民族医药有共同文化渊源,并与中医文化相互交织、吸收,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民族特色医学。
    • 兰岚; 唐佳璇; 石秋梅; 薛凯阳; 崔瑾
    • 摘要: 目的探讨吴氏侗药烧伤油的安全性。方法取30只SD大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皮肤完整组(B组,吴氏侗药烧伤油2 mL)和皮肤破损组(C组,吴氏侗药烧伤油2 mL),各10只;各组大鼠背部脊柱两侧脱毛并涂抹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天3次,连续7 d,分别在给药后1,24,48 h和第7天记录大鼠体质量,每天笼边观察大鼠体貌外观、行为活动,饮食排泄等。取20只SD大鼠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皮肤完整组(D组)和皮肤破损组(E组),各10只;大鼠背部脱毛后,以无菌针头划破以制备破损皮肤;两组大鼠均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在大鼠背部左侧涂抹吴氏侗药烧伤油,右侧涂抹等量生理盐水,每次2 mL,每天3次,连续7 d,观察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取30只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实验,将豚鼠随机分为吴氏侗药烧伤油组(F组,吴氏侗药烧伤油0.2 mL)、阴性对照组(G组,等量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组(H组,2,4-二硝基氯苯0.2 mL,致敏浓度1%,激发浓度0.1%);第0,7,14天,各组豚鼠左侧背部脱毛皮肤区域涂抹相应致敏药物进行致敏,第28天,在豚鼠右侧背部相应区域进行激发给药(除阳性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同致敏给药)。激发给药后分别于6,24,48,72 h观察豚鼠背部及全身皮肤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症状,计算反应平均值及致敏率。结果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与A组比较,给药后B组、C组大鼠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3组大鼠皮肤、毛发、饮食、分泌物、排泄物、呼吸、眼和黏膜、精神状态、四肢活动均正常,未见大鼠意外及死亡情况;皮肤刺激性实验,D组、E组大鼠左右侧背部刺激评分均为0分,且未见皮肤红斑、水肿等异常情况;皮肤过敏性实验中,激发给药6,24,48,72 h后,H组豚鼠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皮肤局部致敏率100%,F组和G组豚鼠均未见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结论吴氏侗药烧伤油无皮肤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
    • 段忠玉; 郑进
    • 摘要: 傣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傣族先民通过从资源丰富的大自然中寻求对抗病痛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经验,总结出各种方药及治疗手段。“雅给”为傣族医药传统文化核心之一,意为解药。将傣族“雅给”视为一个杂合体的存在,傣族的先民们在史前时代“尝遍百草”,从而形成了关于植物的一套认知体系;在“万物有灵”和南传佛教的观念之下,又形成了一套仪式体系,一面“药解”,一面“神解”,这套体系不仅仅局限于“生理的治疗”,还包容了“心理的治疗”以及“社会的治疗”。
    • 张德华; 文启扬
    • 摘要: 民族医学不同于生物医学,其关注的是社会文化模式下的健康、疾病、痛苦、医药及民间医疗、仪式治疗、病患文化信仰等。彝族医药是民族医学的组成部分。彝族人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创造了自成体系的彝医彝药。彝族传统医药主要由地方性知识的集大成者毕摩掌握。毕摩是灵魂医者与健康医师,用文字和口头记录了彝族医药及其文化意义。毕摩口传医经呈现为自然(医药)和文化(信仰)两种属性。解析、探索彝族口传医经的医药属性、医药与文化及其内在逻辑,对研究彝族医药及其背后的深层文化结构、信仰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 李浩; 胡小钰; 罗泽红; 曾苹; 马武开
    •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目前西医学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内服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但疗效并不稳定,且长期口服西药可能会有肝肾损害、胃肠道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苗医学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丰富,其外治法具有“简”“便”“廉”“效”“广”等特点,是苗族人民长期以来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医疗实践活动中总结实用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医外治法内容丰富,之前仅在民间使用。近年来,随着民族医学研究的兴起,苗医药有不少疗效显著的药物及治疗方法见诸报道,现就常用的弩药针法、蒸浴疗法及外敷法等几种外治法简要操作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探讨苗医学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依据,以期为苗医药进一步学术研究与临床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为进一步挖掘民族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奠定基础。
    • 冉琳琳; 苏日古嘎; 陈文林; 晓琴
    • 摘要: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威胁视力的一种眼部并发症,是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有糖尿病患者1.41亿,伴随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长,DME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现代医学对DME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且有局限性。明目-11是我院眼科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剂,包含了藏花醛、藏红花酸、姜黄素、没食子酸、鞣花酸、山奈酚、香草醛等生物活性成分。明目-11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报告显示,该药对DME的神经损害、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氧化损伤、微血管损害及渗漏等具有保护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本文从DME的发病机制、明目-11及其活性成分对DME的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 程瑜; 邱宇宁
    •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性的康养文化能够为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南岭走廊地区具有绝佳的康养资源禀赋,其康养文化具有多元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保护并发展康养文化有利于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既契合了"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也切合了中国人养生、养老的现实需求.南岭走廊康养体系发展过程中,应该从内部的、地方的视角认识和解读康养文化,关注流落在规范化知识体系和现代科学体系之外的传统康养知识,去粗取精,致力于满足老龄化趋势下凸显的养老需求,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康养体系.
    • 张云; 蓝毓营
    • 摘要: 古往今来,在针灸临床上根据需要深刺达到效果的,也有只通过轻轻浅而刺可获成效的,除了对症下药,常常因施求的部位所限制或某些针法是以刺表皮部位为目的 而必须用浅刺针法的.一般对于浅刺所用手法往往看似极易简单,然而实际上这是荒谬的认知.了解查找古代浅刺针法的相关历史文献、浅刺针法习惯的刺针手法技术和在全国医学史上的应用实践价值,做出分析.
    • 王琴
    • 摘要: 在"医疗多元"框架下,学界不再简单地将民间医药"概念化",而是展现出其变化和复杂性,但仍然缺乏对相关知识再造及其灵验机制的历史分析.从粤北瑶族医药的知识脉络来看,当下瑶族"土医生"剔除了草药的巫术成分,重申"瑶族祖传秘方"的无可替代性,融合"土医土方"与专业医疗知识.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折射从业者身份、行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反映医疗多元格局下"土医土方"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过程中,"土医生"通过调整瑶族医药体系与其他医疗体系的边界,展现了自身医疗实践的科学理性、本土有效性和专业性,进而重塑了当前瑶族医药的灵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