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蒙医学

蒙医学

蒙医学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9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28117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民间疗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2014中国民族医药大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教育论坛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研究分会年会、2013京蒙蒙中医药高峰论坛等;蒙医学的相关文献由884位作者贡献,包括宝龙、阿古拉、敖姝芳等。

蒙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9 占比:2.01%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28117 占比:97.77%

总计:28759篇

蒙医学—发文趋势图

蒙医学

-研究学者

  • 宝龙
  • 阿古拉
  • 敖姝芳
  • 王晓华
  • 包晓华
  • 包根晓
  • 图门吉日嘎勒
  • 苏日雅
  • 乌日图那顺
  • 包纳日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展; 李进; 鞠宝兆
    • 摘要: 蒙医学专业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技术方法的民族特色医药专业,虽在长久的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体系,但当前蒙医学高等教育存在载体明显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蒙医学专业的长足发展。此文从生源情况、民族医药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组织、职业规划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蒙医学本科专业建设及发展现状,旨在为促进蒙医学本科专业发展、提升民族医药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 王青春; 萨茹拉; 高敬贤; 陈沙娜; 白长喜
    • 摘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小板数量减少或伴功能受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之一。ITP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虽然现代医学治疗ITP的方法很多,但疗效不尽理想,且复发率高。蒙医学对该病有系统的认识,且临床疗效独特,受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着重论述蒙医对ITP的认识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李权; 白万福(指导); 阿拉坦图雅
    • 摘要: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角膜病,是致盲性角膜病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蒙医理论认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黑睛表面生灰白色翳为特征的眼病。多因人体三根、七素失去相对平衡,导致人体营卫虚弱,局部赫依、琪素循环不畅。治疗上以清血热除翳障为原则。
    • 包文光; 财吉拉胡
    • 摘要: 多元医疗模式一直是医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除了现代医学、中医学和蒙医学以外,科尔沁萨满教医事活动作为地方性医疗行为也在当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尔沁地区,与萨满教密切关联的民间正骨疗法受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使得骨伤医疗成为当地的特色医疗。故通过借助医学人类学家阿瑟·克莱曼所提出的医疗保健体系内部结构之解释模式,将其统称为民间医疗;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医学人类学研究动态,探讨民间医疗实践在内蒙古多元医疗体系中存在的社会文化意义、发展过程及其生存现状,以期从医学人文视域对民间医疗给予更多关注。
    • 李一陵
    • 摘要: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发布,根据通知,2022年中央财政计划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5918人,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和蒙医学
    • 张瑞卿
    • 摘要: 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学者与专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广泛地进行研究实践,著书立说提出了不少新颖理论与观点方法,为蒙医药的创造、传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以历史发展为轨迹,搜集、整理、研究这些名老蒙医学专家的平生事迹、著作及学术思想。
    • 乌达木; 乌云毕力格
    •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对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是引起心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文从蒙医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病发病机制、辨证分型及实施治疗的特点进行分析,为高血压病蒙医药研究提供参考.
    • 白乌日力嘎; 娜米拉; 特日格乐; 苏龙嘎; 小芳; 其其日力格; 包纳日斯
    • 摘要: 目的:建立蒙医“胃巴达干病”临床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索和揭示“胃巴达干病”内在的生理病理机制打好实验基础.方法:采用SD大鼠,给予冰水灌胃及吹寒风的方法,诱导大鼠“胃巴达干病”模型形成.造模结束后从症状体征的变化、胃组织学及相关消化指标等分析并评价模型.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外观及性情状态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明显减少,瞌睡,常相互挤在一起倦卧成团,捉拿时挣扎少或挣扎无力,毛枯槁、蓬松,大便湿润、质地较软,皮肤黏膜苍白,舌唇多为紫暗色特征的证候;一般体征出现体质量下降或缓慢增长的情况(P<0.05),肛温(P<0.05)、饮水量(P<0.05)、摄食量下降,尿量增加等表现.上述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体征改变符合“胃巴达干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基本特征;两组胃组织学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PG Ⅰ、PGR水平明显升高(P<0.05),G-17相对有所升高(P>0.05),而PGⅡ水平相对有所降低(P>0.05).结论:本模型有程度较深的“胃巴达干病”临床表现.本研究结合吹寒风与灌胃冰水的造模方法,较为成功地建立了与临床症状相符的蒙医“胃巴达干病”动物模型.而蒙医“胃巴达干病”病变与PGⅠ、PGⅡ、PGR、G-17有密切内在机制相关性.本次研究为蒙医“胃巴达干病”本质及药物治疗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敖日其楞; 其力格尔; 乌云格日乐
    • 摘要: 蒙医灸疗法是具有蒙医特点的一种传统外治法,不仅疗效奇特,而且源远流长.蒙医灸疗法是使用灸草炷或灸草条在体表固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烧灼对皮肤的刺激,促进机体代谢反应,有效调节气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保健.通过查阅古今蒙医灸疗法的相关文献探索灸疗法的作用,为蒙医灸疗法的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古今蒙医灸疗法相关书籍、蒙医灸疗法临床报道与实验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后说明蒙医灸疗法的作用和选穴、组穴原理,并系统说明关于蒙医灸疗法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将蒙医灸疗法作用相关的实验、临床研究与蒙医古文献相结合,进一步研究蒙医灸疗法对疾病的作用机制与研究现状,为临床研究与实验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 图门吉日嘎勒; 纳贡毕力格; 敖姝芳; 赵宏林; 浩日勒; 施都阿拉
    • 摘要: 目的:探索蒙医学三体素理论心理学经典功能(心/脑意识功能——感觉、知觉、表象、思维)在脑神经科学意义上的本质属性.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三体素理论心理学经典功能内涵与体液体质个体脑神经生理生化功能模式(脑型神经模式、大脑半球化学优势模式、赫依概念与脑神经系统对应关系)假说内涵之间的关联.结果:赫依功能与双侧半球功能相关联,希拉功能主要与左侧半球功能关联,巴达干功能主要与右侧半球功能关联;三体素理论二级功能概念中,五个次级赫依、三个次级希拉、三个次级巴达干之功能与大脑前额叶执行回路、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下丘脑控制、自律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存在关联;三级功能概念中,发现两组三胞次级体素,即司命赫依-能视希拉-能足巴达干、普行赫依-能成希拉-主靠巴达干,分别支配脑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全部五个次级赫依功能与大脑相关功能区域和神经系统相关解剖结构存在"靶向"联系.结论:三体素理论是一个不仅蕴含脑-神经科学基本原理,而且以自然哲学思辨方法高度概括脑神经系统功能的经典理论假说,其具有耦联心脑功能、整合心身关系、概念定义清晰、理论内涵丰富、层级体系完整、哲理思辨深邃等科学理论品质特征,因此该理论能够科学地阐释人类个体心身关系相关原理及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