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509122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首届两岸四地中医药循证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文献由82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信义、范颖、陶淑春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09122 占比:99.94%

总计:509429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文趋势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研究学者

  • 陈信义
  • 范颖
  • 陶淑春
  • 张雅月
  • 王华
  • 马骥
  • 侯丽
  • 李冬云
  • 马薇
  • 侯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时倩琳; 吴建伟; 廖垚; 张贤彬; 曹凤珍; 赵艺芳; 李佑生
    • 摘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因其皮肤表现出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特点,故中医将其命名为紫斑。对于ITP的诊治,西医已有相对成熟的方案,但仍面临难治、易复发等问题。中医对紫斑有深入的认识及成熟的治疗方法。该文归纳中医对紫斑的病机认识及古今医家辨证论治思想与经验,以期促进现代医者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病。
    • 郝英婵; 程莉; 曾菊; 陆丹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大血小板数目(P-LCC)、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儿童ITP患儿63例作为试验组,其中轻度组7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3例和极重度组28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Mindray 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组PLT、MPV、PDW、P-LCR、P-LCC和WBC等参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及其联合检测对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LT、P-LCC降低,PDW减小,而MPV、P-LCR和WBC升高(P<0.05);P-LCC在随着病情严重度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指标P-LCC诊断儿童ITP的灵敏度最高,为95.6%,MPV+PDW+WBC+P-LCR+P-LC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5%和92.9%,较单项指标明显增加。结论MPV、PDW、WBC、P-LCR、P-LCC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儿童ITP的诊断价值。
    • 王青春; 萨茹拉; 高敬贤; 陈沙娜; 白长喜
    • 摘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小板数量减少或伴功能受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之一。ITP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虽然现代医学治疗ITP的方法很多,但疗效不尽理想,且复发率高。蒙医学对该病有系统的认识,且临床疗效独特,受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着重论述蒙医对ITP的认识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张秀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地质职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1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编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6,编号为单数)和对照组(n=35,编号为双数)。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25^(+)Treg表达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达峰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及CD4^(+)CD25^(+)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达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缩短血小板计数达峰时间,提高血小板计数,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张婷婷; 陈海英; 思希尧
    • 摘要: 目的探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参照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液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朱艳红; 张宗林; 张荣
    • 摘要: 目的:探讨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应用升血小板胶囊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50)与对照组(n=50)。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泼尼松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使用升血小板胶囊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为ITP患者应用升血小板胶囊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赵晨瑶; 李迎迎; 袁鲜鲜
    • 摘要: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共情式心理护理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认知行为共情式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指标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贝克焦虑问卷(BAI)、Herth希望量表(HHI)以及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饮食管理、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以及社会心理适应等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共情式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对于推动医院护理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池洪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进行,按照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均分,两组各40例。其中,通过传统模式进行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为研究组,比较护理工作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对比患儿症状及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症状评分更低、心理状态评分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接受整体性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其健康心理,让家长更满意。
    • 梁晓娜; 张万芳
    • 摘要: 目的 孕早期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与新生儿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20年6月于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并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明确早期流产史的孕妇共68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无早期流产史的健康孕妇共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抗体,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效价水平。对新生儿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统计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利用ROC曲线判断血小板抗体效价水平预测新生儿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所产婴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41.18%(28/68),对照组孕妇所产婴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6.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孕早期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27.94%(19/68),明显低于血小板表面抗体的57.35%(3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的孕妇所产婴儿中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94.73%(18/19),显著高于血小板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孕妇所产婴儿的41.03%(11/38);ROC曲线结果显示,利用血小板抗体效价预测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时,AUC为0.813。当效价水平为1∶32时,预测价值相对较高,其灵敏度为72.39%,特异性为82.36%。结论 孕早期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筛查能够有助于识别高风险人群,必要时尽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预防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有力保障新生儿健康。
    • 田曼雯; 陈玲珍; 张泳民; 艾菁; 陈俊腾; 甘金莹
    • 摘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症。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一种重要的造血调节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hrombopoietin receptor,TPO-R)在造血干细胞上表达。艾曲波帕(eltrombopag)作为一种口服小分子、非肽类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可与TPO-R的跨膜结构域结合,激活下游的JAK/STA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及分化,最初用于刺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的PLT生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