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毕摩

毕摩

毕摩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风俗习惯、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521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云南社会科学、致富天地、贵州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全国彝医药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医特色诊疗国际学术年会等;毕摩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进、唐钱华、摩瑟磁火等。

毕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4.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521 占比:95.93%

总计:4713篇

毕摩—发文趋势图

毕摩

-研究学者

  • 王进
  • 唐钱华
  • 摩瑟磁火
  • 龙倮贵
  • 刘晓燕
  • 宋德茂
  • 廖玲
  • 张启仁
  • 张德华
  • 张有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沙龙佳; 杨大川; 张岚
    • 摘要: 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体系架构的核心部分,毕摩文化传承方式具有特定的机制,其传承条件和动机彰显了毕摩父系传承的合理性,学习毕摩文化过程则体现了毕摩文化传承制度的师徒式教育特点,毕摩文化传承制度促进了毕摩文化的发展。
    • 张德华; 文启扬
    • 摘要: 民族医学不同于生物医学,其关注的是社会文化模式下的健康、疾病、痛苦、医药及民间医疗、仪式治疗、病患文化信仰等。彝族医药是民族医学的组成部分。彝族人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创造了自成体系的彝医彝药。彝族传统医药主要由地方性知识的集大成者毕摩掌握。毕摩是灵魂医者与健康医师,用文字和口头记录了彝族医药及其文化意义。毕摩口传医经呈现为自然(医药)和文化(信仰)两种属性。解析、探索彝族口传医经的医药属性、医药与文化及其内在逻辑,对研究彝族医药及其背后的深层文化结构、信仰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 何巫芝
    • 摘要: 毕摩文化是以经书与仪式为载体 , 鬼神信仰和宗教仪式为核心 , 涉及彝族社会历史文化、哲学思想、道德体系、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等为一体色特殊宗教文化。毕摩文化对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笔者假期在经过西昌市城门洞菜市场时,无意观察到在此驻留着许多毕摩。笔者在此地采访了一位彝族毕摩,从访谈中了解到毕摩职业的现状堪忧,如何保护毕摩文化,合理传承与规范地抢救毕摩文献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 熊姣
    • 摘要: 毕摩剪纸艺术是彝族原始宗教中一种传承文化记忆的象征符号,也是毕摩与祖先、神灵、鬼魂进行沟通的媒介.在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些祭仪中,毕摩以不同的剪纸艺术来代替各种祭物祭献及各种神灵、鬼神,显现出毕摩剪纸艺术独特的功用.文章通过对不同仪式中的毕摩剪纸艺术进行分析,挖掘蕴含在毕摩剪纸艺术背后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世界,探寻彝族信仰,包括民俗信仰、宗教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对丰富彝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乃至了解整个民族精神和情感有着积极作用.
    • 巫期什吉
    • 摘要: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浪潮中,很多民族的传统习俗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因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正逐渐消失的倾向。通过对越西县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彝族民俗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向,更好的抢救、传承与保护越西县传统彝族民俗,使彝族民俗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 林望荷
    • 摘要: 赵雨丝在结束凉山的田野调查时,当地人毕摩给她和导师宋教授一人送了一只银铃铛。毕摩说这是吉物,能让人心想事成。宋教授问赵雨丝:“你有什么心愿?”赵雨丝咽了咽口水,试探性地说:“按,按时写完博士论文?”
    • (彝族)段海珍
    • 摘要: 一祥子,我先走了。一个女子哀哀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随后,我看见女子轻盈的身影轻轻随着烟雾飘出了窗外,飞向天空。我耳畔的鼓乐声骤然停歇,毕摩张在隔壁房间里给许文祥老师家送土黄安家堂。我听见许老师在隔壁低沉的哭声,有些近乎哀伤的嚎叫。那是凤枝的身影,按理说凤枝的灵魂已经回归祖灵,好好安驻在家堂上了,我却看见她飞向了天空。
    • 鲍光楚
    • 摘要: 彝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以神话、典故、史诗的形式记述历史.传承再创造的过程中,彝族先民塑造"阿鲁举热"这一彝族英雄神人,阿鲁举热的神力活动是彝族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未知因果探索的想象集合,他被视为彝族人的生育神、家宅保护神、对抗麻风病鬼的神人.阿鲁举热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毕摩认知和防治麻风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 唐钱华; 拉马文才
    • 摘要: 身体人类学视角为理解凉山彝族毕摩、苏尼的身体实践与文化隐喻提供了新维度.以身体实践为基础,毕摩、苏尼形成了“毕”与“尼”的身体技艺区分.以“毕此”和“尼症”为基础的毕摩、苏尼身体区格与传承制度,是彝族传统社会结构中家支制度、血缘、根骨观念的映射.从苏尼迷狂的身体表征到以“祭”为核心的毕摩理性化身体规范的确立,是彝族原生性宗教由巫到史、由巫到礼的发展史.毕摩、苏尼身体研究取向,为回应彝学研究的理论关切与拓展中国身体人类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思路.
    • 摘要: 毕摩是彝族社会的知识分子,既掌管着神权,又掌握着文化,在彝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毕摩的传承属于家族世袭,传男不传女,其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言行举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要学习彝文、彝文经典、家支谱牒、历史地理以及仪式仪轨等各方面的知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