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较哲学

比较哲学

比较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哲学理论、世界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62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等;比较哲学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耀南、温海明、田辰山等。

比较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2.7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62 占比:97.27%

总计:5718篇

比较哲学—发文趋势图

比较哲学

-研究学者

  • 张耀南
  • 温海明
  • 田辰山
  • 余卫国
  • 刘旭
  • 刘纪璐
  • 张丽丽
  • 李萍
  • 杨静
  • 洪晓楠

比较哲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晴
    • 摘要: 在中西双重视域下剖析比较哲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发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难以相容的根本原因,乃是“方法”和“内容”两个维度的不可通约性。伴随着中国哲学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许多学者主张要走出此前“以西释中”的误区。面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者,讨论他们关心的问题,以中国哲学给出不同的思路,或是更好地提出解决方式,是促进中国哲学获得海外认可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中国哲学在不改变自身思想内涵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融入世界哲学的话语,在哲学上享有与西方哲学平等的位置,在世界哲学的背景中也可以为中国哲学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背景;不同的传统、背景、价值共同建构出一种更为宽广的哲学话语,这对于哲学学科本身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陈来
    • 摘要: 1930年贺麟发表了论朱子与黑格尔太极说的文章,张荫麟即作了评议和讨论。1934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下册出版,张荫麟又对其中所述的朱子太极动静说提出了意见。1938年张荫麟以对冯友兰书中朱子太极动静说的意见为基础,发表了关于这一讨论的专论文章,贺麟则对之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评议,使得相关讨论更为深化。这一轮关于朱子哲学的讨论,其中涉及广泛的比较哲学讨论和对朱子哲学理之动静观点的理解诠释,很值得进一步加以推进。
    • 李墨; 王姿颖
    • 摘要: 器物及其图腾符号具有勾连意识与自然直观的美学价值,器物中图腾符号反映对器物之美的类的划分,人们正是借由器物及其图腾崇拜“自觉”地将自身同一于自然界,以展现万物合乎规律美的内在逻辑,并由此获得改造自身生存状态的精神动力,这在中国民间艺术内丘神码及其器物审美活动中得到明显体现。
    • 谭路
    • 摘要: 美国汉学家安乐哲从中国古代的关联性思维方式入手,在道家关联宇宙论的阐释语境中,将"自然"理解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不断转化的自发产生,并采取"语言群"的翻译思想、"自觉的解释性"的翻译策略和词源追溯方法对《道德经》中出现的五处"自然"术语进行英译.三种不同的翻译用词(spontaneously、natural、own course)分别体现了安乐哲英译之"自然"在当下语境中想要强调的"自发性""自然界"和"有序性"的特征.安乐哲的英译本尽管无法复现的原本特色和思想,但其为《道德经》文本提供了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建议性解读;且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特别是词源法,在跨文化翻译和比较哲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和扩展.
    • 黄碧蓉
    • 摘要: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多元文化时期,美国迅速发展成为《道德经》英译重镇,安乐哲与郝大维合译的《道德经》英译本便是其中之典型.安乐哲比较哲学的知识结构使其跳出宗教和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局限,他与受过过程哲学教育的郝大维相得益彰,将合作翻译的《道德经》文本置于本原的中国哲学土壤,对其进行中国化的解读.正是得益于于道家哲学语境中阐释道家哲学思想,他们能与《道德经》文本视域融合,提出一套他们认为适合中国哲学经典传译的策略性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背景说明性序言、哲学导论(即关联宇宙学解释语境说明)、关键哲学术语词汇表、校对过的中文原文以及与原文相对应的"自觉自明的译文"."自觉自明的译文"是安郝提出的创新名词,指的是二人回到原典,把文本放置在它本原语境中,抛开汉英词典,在哲学框架下做出的创见性翻译.基于如上策略性创新框架,安郝二人得以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译成他们全新的21世纪《道德经》译本.
    • 石丽荣
    • 摘要: 阳明学是中国儒家哲学的重要学术思想.随着国际汉学研究的发展,阳明学在西方学界的译介传播、哲学思想及理论视角方面得到相当的重视和研究.在译介传播方面,阳明学在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下被翻译成诸多版本;在哲学思想方面,"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概念的争论显示出西方学界对阳明学日渐深入的思考与认识趋势;在理论视角方面,从比较哲学、现象学、历史学等视角多维度、立体化审视阳明学思想,逐渐提高了阳明学的研究水平.阳明学在西方的译介、思想与理论研究显示了它在英语语言文化语境下内在张力与思想活力.
    • 苗媛媛
    • 摘要: 哲学作为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指导着一切学科范式,其思辨手段在翻译思想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德勒兹和伽塔里的“动态形成”、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和安乐哲的比较哲学作为三大代表性的翻译哲学视角,“和而不同”。通过选取文学作品中几个典型的文化元素案例,本文具体分析了三种翻译哲学思想对文化元素译介之影响,并进而指出:翻译作为一种动态性的阐释过程,必将彰显出译者与原文本“对话”这一主体性,在中国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安乐哲的比较哲学和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
    • 张耀南; 刘璐瑶
    • 摘要: 将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引入比较哲学领域,可得"平行比"格式;将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引入比较哲学领域,可得"影响比"格式;将哲学史、文学史上实际存在的"偶合研究"引入比较哲学领域,可得"偶合比"格式.目前比较哲学界专门讨论"平行比"的文献不多,专门讨论"影响比"的文献也不多,对"偶合比"更是缺乏足够重视."平行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没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发现各个对象的特殊性或总结共性内容;"影响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影响的过程或逻辑;"偶合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疑似但不能肯定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偶合现象.
    • 苗媛媛
    • 摘要: 哲学作为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指导着一切学科范式,其思辨手段在翻译思想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德勒兹和伽塔里的“动态形成”、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和安乐哲的比较哲学作为三大代表性的翻译哲学视角,“和而不同”。通过选取文学作品中几个典型的文化元素案例,本文具体分析了三种翻译哲学思想对文化元素译介之影响,并进而指出:翻译作为一种动态性的阐释过程,必将彰显出译者与原文本“对话”这一主体性,在中国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安乐哲的比较哲学和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
    • 张丽丽
    • 摘要: 如何在比较的视阈下探索中西哲学的特质,是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然而,比较方法的择取会影响其结论.鉴于"和而不同"共识下的同异方法之争所带来的哲学困境,当代比较路径旨在以互镜的模式澄清误解、以对话的方式共谋发展、以融通的宗旨范式创新.以中国哲学"一多不分"、西方哲学"一多二元"的研判为例,用旧的方法解读,中西很可能会陷入"文化本质主义"的危机;用新方法则能挖掘出"一多关系"背后中西深层的形上关联及各自的理论倾向.在形而上学的论域内,中西均存在"不分"和"二元"的情况,只是中国侧重建构"感通的形而上学",西方倾向发展"超越的形而上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