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世界哲学

世界哲学

世界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哲学理论、世界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64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等;世界哲学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寿铁、刘梁剑、吴根友等。

世界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13.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264 占比:86.63%

总计:1459篇

世界哲学—发文趋势图

世界哲学

-研究学者

  • 金寿铁
  • 刘梁剑
  • 吴根友
  • 成中英
  • 梦海
  • 丛大川
  • 刘旭
  • 张杰克
  • 李国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志敏; 郑漫
    • 摘要: 中国自我的理解过程既是自己蜕变和升华的上升之道,也是世界文明前进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中西各有优劣,去其糟稗,合其精髓,则有望熔铸为一体,成真正的"世界哲学",即在求同存异前提下不断向"一"的"道"推进的人类精神产物,而中国传统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我们在这个漫长的建设过程中具有优先的地位和责无旁贷的使命.中华文明的特质在于诗史传统,其目的不是知识论证,而是教化君子、整齐世道.诗史礼乐既是存在基础,又是运转机制,更是美好生活的动力.其思想根源不是无生命、无等级、无温情、无敬畏心的"本体论",而是谦卑、秩序、生动、整全、和谐的宇宙论或天道观.总之,现代性的危机要求我们"回头",本质上就是回到"中国",冀以旧邦新命而克绍大业.
    • 王齐
    • 摘要: 《善的研究》是西田几多郎发表于1911年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西田以“纯粹经验”概念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从认识论到存在论、再到道德和宗教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个体系在框架结构方面与西方哲学体系高度相似,但在内容上却保持着东方思想的底色,尤其体现在西田对其同时代西方哲学传统内部对主客二元分立思维方式的批判的共鸣,以及对现代性批判的认同之上,显现出了很强的本位文化意识。作为110余年前“西学东渐”进程中东西哲学碰撞和对话的产物,《善的研究》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一本值得称道的哲学著作。不过在今天东西方共同建设跨文化的世界哲学的目标之下,这本著作也暴露出了在不同哲学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环节上的不足。在西田“世界主义”观的启发之下,真正有意义的世界哲学当是在消除东西方哲学的对立并互相学习的前提下,在每一种哲学充分展现自身特征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的面向未来的新哲学。
    • 美迈克尔·斯洛特
    • 摘要: 遵循冯契倡导的“世界哲学”理念,以兼顾系统性和基础性的方式融汇中西方哲学,无疑能焕发哲学研究的新生机。为此,有必要激活“阴阳”这对古老的中国哲学范畴,把“阴”界定成接应性,“阳”则为有指向的主动目的,阴阳两者须臾不可分离且互补共生。一旦纳入更新后的阴阳理念,那么西方哲学在认识论、心智哲学、伦理学乃至形而上学领域里的诸多困境便能迎刃而解,相应地,西方哲学中的心灵、移情、实践理性、物理过程以及抽象实体等核心概念亦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说明。尽管从事世界哲学工作需要研究者们着力进行概念辨析、文本互证和理论构建,但出入于各种传统的交互合作将会把哲学探索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此即为世界哲学的意义所在。
    • 刘立群
    • 摘要: 通常诠释学只是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及一种研究方法,但在跨文化研究领域,诠释学也可发展为介于哲学与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乃至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狭义的诠释学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但中西方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因此需要对中西语言和文字之间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通过发掘中西语言文字特点的异同,进而诠释中西学术乃至中西哲学的异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论术语单义化方法”,即把多义的理论术语通过词义解析和理论论证,分别以单义术语表达或译介。汉语文在翻译西方哲学术语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意译,这一路线促成现代汉语文中单义哲学术语的产生,为汉语文哲学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汉语文中的单义哲学术语与哲学创新成果可回馈于西方。作为理论科学研究的哲学,最终可以超越中西方不同思想表达传统的差异而趋同,客观上使哲学向跨文化、跨语言的“世界哲学”迈进。作为方法论的诠释学要在实证研究中不断拓展,首先需要在哲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以便获得更为扎实深厚的理论根基。
    • D.扎哈维; 李恒威(译); 康文煌(译)
    • 摘要: 《世界哲学》2021年1期,17000字当代认知科学和心智哲学能从与哲学史的更密切的交互中获益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而且理由很多。对心智一世界关系的深刻反思和分析不是新东西,忽视传统资源会适得其反。这样做可能会让你错过一些重要见解,而这些见解可能要在几十年或几百年后才被重新发现。
    • 沈湘平
    • 摘要: 对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断的研究,必须超越盲从主义、教条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等倾向,回归最原初的问题,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从整个人类哲学来看这样的"哲学基本问题"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最具贯穿性、全局性、不可避免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公共理解,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和贯穿其中的方法论等多方面内容。恩格斯的论断,从其原初论述来看,是就西方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概括,在今天看来其基本内容需要整体的扩展。但这并不是恩格斯的错,而是后继者的误用。恩格斯的论断已经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今天,我们必须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公正、平等地对待各民族传统,在推进面向世界的哲学过程中重新思考"哲学基本问题"。
    • 罗兴刚; 成中英
    • 摘要: 世界哲学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会通中对未来哲学的一种整体性思考,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哲学自身对于世界及整全性思考的需要.本体诠释学是世界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导论,中国哲学的世界性可以为世界哲学的诠释找到更为根本的本体基础,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也是破除西方文明单一模式,并成为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对话中最终构建世界哲学的关键环节.世界哲学的展开需要在本原上对中国哲学最初的原典进行更深入的本体诠释,且要在本体诠释学的方法上实现创新,并最终通过中国哲学的经世致用完成世界化的进程,真正推动世界哲学的现实性构建.
    • 姚卫群
    • 摘要: 本原问题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各自哲学观念形成之初就提出了这方面的思想.两者的此类理论中既有认为单一实体为本原的思想,也有认为多种实体为本原的思想;有不约而同地提出相同思想的情况,也有分别提出特色理论的情形.在两地提出的相同或类似观点中,不能排除二者有相互交流的可能.本原概念对于印度和欧洲哲学在后世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由于两地本原论在古代的差别,对后世两地哲学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古印度和古希腊的本原思想展现了人类思想的智慧之光,为世界哲学在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理论前行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