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冯契

冯契

冯契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哲学理论、逻辑学(论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篇、专利文献237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船山学刊、湖湘论坛等; 冯契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向清、晋荣东、李伏清等。

冯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6 占比:54.68%

专利文献>

论文:237 占比:45.32%

总计:523篇

冯契—发文趋势图

冯契

-研究学者

  • 王向清
  • 晋荣东
  • 李伏清
  • 李芬芬
  • 童世骏
  • 刘明诗
  • 彭漪涟
  • 荆世群
  • 蔡志栋
  • 丁祯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向清; 向前
    • 摘要: 作为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三方面的创新性探索。首先,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将狭义认识论拓展为广义认识论,充实了认识论中“知觉”和“意见”两个范畴,将“疑问”和“观点”两个普通概念提升为认识论的范畴。其次,建构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体系:探讨了怎样将哲学理论化为思维方法,建构了以“类”“故”“理”为骨架的逻辑范畴体系,概括了辩证逻辑方法论的五个环节。再次,梳理与概括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成就:运用与发展了比类取象、比类运数的科学方法,设计、运用了实验手段。
    • 雷定京; 李夫泽
    • 摘要: 冯契在逻辑方法论方面对陆征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吸收与超越。他在陆征麟研究形式逻辑方法的基础之上,发展了辩证逻辑的方法论;从动态性、过程性和总结性的角度具体揭示了逻辑思维自身所具有的基本矛盾。冯契与陆征麟对逻辑思维运行过程中所蕴含三大基本矛盾的探索极富理论意义。
    • 李欢友
    • 摘要: 冯契先生基于鲁迅的“金刚怒目”说,进一步将此深化为中国美学思想两大传统之一,并认为这一传统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故而其相对于为艺术而艺术的“羚羊挂角”审美传统更重要。“金刚怒目”式的审美关注现实的人格,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上,实现了真善美三者的统一,并提出了新时期具体的人格培养方向,即自由的平民化人格。这在本质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性涵摄与吸收,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独特品格。
    • 美迈克尔·斯洛特
    • 摘要: 遵循冯契倡导的“世界哲学”理念,以兼顾系统性和基础性的方式融汇中西方哲学,无疑能焕发哲学研究的新生机。为此,有必要激活“阴阳”这对古老的中国哲学范畴,把“阴”界定成接应性,“阳”则为有指向的主动目的,阴阳两者须臾不可分离且互补共生。一旦纳入更新后的阴阳理念,那么西方哲学在认识论、心智哲学、伦理学乃至形而上学领域里的诸多困境便能迎刃而解,相应地,西方哲学中的心灵、移情、实践理性、物理过程以及抽象实体等核心概念亦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说明。尽管从事世界哲学工作需要研究者们着力进行概念辨析、文本互证和理论构建,但出入于各种传统的交互合作将会把哲学探索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此即为世界哲学的意义所在。
    • 王向清
    • 摘要: 冯契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贡献之一便是创新性地探索了中国哲学的古代和近代两种传统。在他看来,中国古代哲学传统表现为对性与天道等形上智慧的追求,重视培养和造就理想人格,较充分地关注和发展了辩证逻辑。中国近代哲学在展开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知行被赋予实践内涵、思维方式的科学转型、推崇唯意志论等近代传统。冯契在《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中揭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展开传统,而在《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中则率先提出并论证了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传统。
    • 王向阳; 王晓莹
    • 摘要: 自由原则是人道原则的根本原则,人道原则是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总原则.自由原则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而马克思主义自由原则中国化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中自由原则的实现与完善应当立足社会实践,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践行马克思主义自由原则的内容.同时,结合中国传统中自由原则的呈现方式与培育路径,为马克思主义自由原则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提供理论智慧.
    • 杨生照
    • 摘要: 冯契是20世纪下半叶为数不多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哲学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建构了极具原创性哲学体系的专业哲学家.他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出发,把个体作为群体性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本体论基础,把自由人格的联合体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目的,并以自觉和自愿的统一来阐释规定自由的本质,以平民化自由人格取代传统儒家的"圣人"作为现代社会的理想人格追求.这些思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会通研究具有典范意义,也是儒学现代转化之思的根本方向.
    • 晋荣东
    • 摘要: 相异于主流解释把后期墨家"三物"论说理解为对推理形式的刻画或对逻辑规律、原则的揭示,冯契立足于对逻辑范畴问题的长期思考,将其本质勘定为提出了"类""故""理"三个范畴是逻辑思维所必具的学说,并从"类""故""理"三个方面来重构和诠释后期墨家逻辑思想.冯契对"三物"论说的创造性诠释为建构逻辑范畴体系提供了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基本架构,而以"类""故""理"为骨架的范畴体系正是冯契"智慧说"哲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创获之一.对"三物"论说的诠释与逻辑范畴体系的建构之间这种高度融合、相互生成,充分体现了冯契的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创作之间存在着一种由此及彼、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内在关系.
    • 李子群
    • 摘要: 列宁提出了关于欧洲哲学发展的"圆圈说".冯契从理论实质、认识论根源、普遍意义、历史基础、"古""今"辩证法的角度深刻把握了列宁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准确地划分出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哲学发展的"圆圈".冯契并非把列宁的"圆圈说"作为一个模式主观地硬套中国哲学,而是努力把握中国哲学的矛盾运动.他既看到了中国哲学与欧洲近代哲学的共同本质,也看到了中国哲学的特殊性.他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思想,揭示了实现哲学理论突破的条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冯契运用列宁"圆圈说"来研究中国哲学史,既是以特例来验证列宁"圆圈说"中包含的普遍原理,也是对自己的哲学体系进行论证.
    • 王向清; 雷定京
    • 摘要: 作为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对我国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许多思考.他主张联合各科教学来开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主张"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促使学习者在党史学习中总结方法、陶冶德性;提出培养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基本途径并将之贯彻于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为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范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