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世界
人与世界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专利文献258449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北方论丛、新华文摘等;
人与世界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正聿、王永昌、E·雷波宁等。
人与世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8449篇
占比:99.91%
总计:258691篇
人与世界
-研究学者
- 孙正聿
- 王永昌
- E·雷波宁
- J·凯拉宁
- J·塞勒纽斯
- L·帕尔塔宁
- P·凯托拉
- P·约翰森
- 张丹
- 欧阳康
- 武跃速
- 沈建国
- 王鑫
- 石军
- 肖玉元
- 陈松
- 丁念金
- 严卿
- 乐中保
- 乔坤飞
- 于昌元
- 今古斋
- 任传霞
- 任朝功
- 伍广强
- 余少波
- 余福洲
- 余笑忠
- 侯中柱
- 侯庆双
- 傅大勇
- 储瑞耕
- 冯宪光
- 冷桂丽
- 刘兴顺
- 刘忠惠
- 刘怀玉
- 刘海洋
- 刘英
- 刘英旭
- 刘见
- 刘象愚
- 刘铁芳
- 刘鹰
- 匪我思存
- 南帆
- 卢冶
- 卢园
- 史加祥
- 史绍典
-
-
崔月曦
-
-
摘要:
新闻是人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新闻报道可以使人们迅速又便捷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大小事情。如果说文字报道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那么图片报道则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图文报道显得尤为重要,也普遍更受人们的欢迎。可见,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现主要对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旨在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
-
姜奇平
-
-
摘要:
9月16日,我在苇草智酷2022年度《人与世界》思想剧场第6期暨智酷总278期作了《什么是普遍经济学》的讲座,介绍巴塔耶的《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下面整理分享我讲课记录中的十分之一内容。1、普遍经济学:经济学的哥白尼式革命法国思想家巴塔耶是经济学的尼采,写过三卷本“普遍经济学”,他认为现代经济学,只是“有限经济学”,是普遍经济学这个通则的特例。巴塔耶认为自己完成了经济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最伟大的经济学。他伟大不伟大不知道,别人认为他根本就不是经济学家。
-
-
雷欣
-
-
摘要:
什么是审美?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1]审美,一般意义上来说即创造、表达和感知什么是美。审美修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作为话剧演员,艺术创作者,好的审美修养需要毕生去努力追求和学习。艺术创作是创作者对美学的实践。
-
-
杨楠;
孟依依;
无
-
-
摘要:
多数时候,我们以为人与世界的偏差总不至于太大,即使出现,也可以通过社交和劳作、道路与尽头进行校准。但孤独的人如扁舟行于沧海,一旦偏航,就无法校准,失去航向多数时候,我们以为人与世界的偏差总不至于太大,即使出现,也可以通过社交和劳作、道路与尽头进行校准。但孤独的人如扁舟行于沧海。一旦偏航,就无法校准,失去航向。
-
-
林默彪
-
-
摘要:
马克思以人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把握人与世界的社会历史性关系,把握人的社会历史性存在,把握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性结构和过程。历史不是抽象的时间隧道,而是呈现为具体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历史”是现实意义上的历史,或者说是历史视野中的“现实”。
-
-
陈东东
-
-
摘要:
我认为诗跟语言起源重合,最初的语言即一种诗——最初的语言以其诗的洞察和想象创造性地说出了人与世界。而后,当语言遵循既有之语言说出(定义)的人与世界,并以此规范人与世界去遵循语言,诗却要一次又一次重启、拓展、突破乃至反叛既有之语言,去崭新地洞察和想象人与世界,从而肇始新的语言(仿佛又一番最初的语言)——这当然是一个诗人的信念和理想——诗歌语言,应该是更新语言的语言,这种更新首先出于对人与世界不同以往的洞察和想象,包括对语言本身不同以往的洞察和想象。诗人,是诗歌语言的发明者、运用者,诗人又(更)是被诗歌语言所运用和发明的那个人。
-
-
-
-
摘要:
在现代社会,人与世界良善关系的最后依托已经焦聚于"物"。比如在音乐中心灵与旋律之间的律动关系,在山水中人与物之间的融入关系,在物色欣喜中人与物相互映照的关系,在自然节令中人与物相互感应的关系,在种种创造性涌现的新物的惊喜中人与物相互朗照和敞开的关系……许燎源认为挖掘人与物在非功能关系的自由嬉戏中互动感染的力量。
-
-
-
-
李乔楚
-
-
摘要:
毋庸置疑,科技是一种极好的福利。它不仅改变和创造了历史,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惊喜。飞机﹑高铁的出现,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外卖﹑网购的出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满足温饱;QQ、微信和各种App 的出现,则让人们宅居家中也可将天下事一览无余。从这些层面上来说,科技拉近了人与世界的距离,让远方的“陌生”变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