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伐芦定

比伐芦定

比伐芦定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1740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安徽省第十七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等;比伐芦定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韩雅玲、黄臻辉、丁金国等。

比伐芦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1740 占比:99.60%

总计:31866篇

比伐芦定—发文趋势图

比伐芦定

-研究学者

  • 韩雅玲
  • 黄臻辉
  • 丁金国
  • 江锡铭
  • 刘海伟
  • 李晶
  • 李毅
  • 梁振洋
  • 王效增
  • 赵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鹏磊; 张亚豪; 刘鑫; 陈魁
    • 摘要: 目的分析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成形术的患者中,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选取154例进行研究。根据术中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n=77)和比伐芦定组(n=77)。比较两组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伐芦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在经冠状动脉内旋磨术中的应用是安全且有效的,与普通肝素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 张帅; 王要鑫; 刘洁云
    • 摘要: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比伐芦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0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所有病人在比伐芦定抗凝下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给予抽吸导管抽吸或硝酸甘油推注后,将存在无复流或慢血流冠状动脉内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作为观察组(103例),冠状动脉内给予肝素盐水病人作为对照组(102例)。比较两组罪犯血管支架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出血事件、血栓形成事件及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支架术后血流均有改善,且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出现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观察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30 d内MAC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在比伐芦定抗凝基础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冠状动脉内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是安全有效的。
    • 古力尼沙汗·如孜; 王宝珠; 凯丽曼·阿布都米吉提; 阿迪拉·阿扎提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肝素与比伐芦定在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患者中的抗凝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接受VA-ECMO辅助至少24 h的患者。按ECMO辅助期间的抗凝方案分为肝素组和比伐芦定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事件、出血事件、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血制品的输注情况,以及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进而比较比伐芦定与肝素在临床VA-ECMO辅助期间的抗凝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抗凝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最终纳入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肝素组26例,比伐芦定组14例。比伐芦定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肝素组[516.000(223.000,763.500)ng/ml比252.500(97.250,407.750)ng/ml,P=0.045],余基线资料两组患者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素组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46.15%(12/26)比7.14%(1/14),P=0.031]、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34.62%(9/26)比0.00(0/14),P=0.016]均高于比伐芦定组。比伐芦定组患者血浆输注(P=0.017)、抗凝药物费用(P0.05)。比伐芦定组患者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活化凝血时间监测值较肝素组患者更平稳地波动在目标值范围及附近。结论成人VAECMO辅助期间使用比伐芦定较肝素更能降低患者血栓事件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肝素更有效且安全性更高;尽管比伐芦定药物费用高于肝素,但不增加患者住院总费用;比伐芦定较肝素更易于抗凝监测管理。
    • 刘小慧; 欣明花; 吴研
    • 摘要: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冠脉注入联合静脉泵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术中给予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比伐芦定冠脉注入联合静脉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首次检测时的活化凝血酶时间(ACT)达标率、术后即刻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的患者,术前、术后2、14、28 d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术后28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首次ACT达标率、术后即刻CTFC及TMP分级3级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冠脉注入联合静脉泵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黎宗宝; 唐林; 白瑞娜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使用比伐芦定与肝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就诊并接受PCI治疗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在PCI后接受比伐芦定治疗(比伐芦定组),80例患者在PCI后接受肝素治疗(肝素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凝血功能、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并比较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伐芦定组PCI后1、4 h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明显短于肝素组(P0.05)。结论比伐芦定能够明显改善AMI患者PCI后的凝血功能和心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何雪晴; 彭亚
    • 摘要: 目的:研究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比伐芦定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在IABP辅助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肝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比伐芦定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行PCI前、给药5 min后、术后即刻、停药后30 min、停药后60 min、停药后120 min)的活化凝血时间、手术前后的血小板水平和治疗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行PCI前、给药5 min后、术后即刻的活化凝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停药后30 min、停药后60 min、停药后120 min的活化凝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ABP辅助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比伐芦定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活化凝血时间,且不会影响其血小板计数的水平,安全性较高。
    • 刘鑫; 余佳琪; 王怡祥; 陈魁
    • 摘要: 目的分析比伐芦定在高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PCI术的204例高龄冠状动脉CTO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抗凝方案分为肝素组(105例)和比伐芦定组(9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素组相比,比伐芦定组轻度出血发生率及整体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MACE、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状动脉CTO患者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较肝素更加安全有效。
    • 盖雅婷; 林丽花; 洪颖; 翁鹭娜
    • 摘要: 目的建立注射用比伐芦定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采用凝胶法和光度法(动态显色法)进行试验。结果凝胶法在稀释至25倍时可排除抑制干扰。光度法在稀释至180倍时,回收率在104%~129%之间。3批样品的内毒素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注射用比伐芦定的质量控制。
    • 范玲珑; 张义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慢血流/无复流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6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研究组(比伐芦定治疗,73例)和对照组(普通肝素治疗,73例)。比较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及微循环功能相关指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微循环抵抗指数(IMR)]。比较两组PCI治疗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研究组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均升高,MPAR均降低,且研究组PT、APTT、TT高于对照组,MPA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FR、IMR均升高,且研究组CFR高于对照组,IMR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ACE总发生率、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中应用比伐芦定可改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凝血功能及微循环功能、调控MPAR,并可降低术后MACE和出血发生率。
    • 赵杰; 郝家林; 赵雪燕; 张继胤; 张洪亮; 王彬成; 孙中伟
    • 摘要: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4日至2019年3月12日在北京阜外医院住院并行CTO-PCI患者78例。根据术中使用抗凝药物情况将患者分为比伐芦定组(39例)和普通肝素组(39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总出血及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比伐芦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围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2.6%比5.1%,P=0.556)、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15.4%比10.3%,P=0.4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心脏死亡、计划外的血运重建、缺血事件上均未见不良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伐芦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分型(BARC)1型出血事件发生率(12.8%比10.3%,P=0.723)、BARC 2型出血事件发生率(2.6%比0,P>0.9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BARC 3~5型严重出血事件。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0比2.6%,P>0.9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比较,比伐芦定在CTO-PCI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在出血高风险患者中应用能否获益仍需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