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欲求

欲求

欲求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现代哲学、法音、佛教文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世界中医心理学术大会等;欲求的相关文献由250位作者贡献,包括梁漱溟、刘墉、刘晓春等。

欲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99.2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39%

总计:257篇

欲求—发文趋势图

欲求

-研究学者

  • 梁漱溟
  • 刘墉
  • 刘晓春
  • 吴宝红
  • 周国平
  • 国艳萍
  • 孙巧慧
  • 孙斌
  • 常娜
  • 张世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田洁
    • 摘要: 本文考察柏拉图在《费多》中关于无生命的可感物欲求与形式尽可能的相似这个比喻化说法的意义。不同于传统解释,可感物所体现的与形式的相似,是一种逻辑或者定义上的关联,而非在物理属性上两者有相似。而欲求相似这一表述,一方面表现了可感物性质与形式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却能通过可感物性质来考察可能会倾向或努力去获得形式的认知。
    • 詹世友; 宋敏婷
    • 摘要: 学界对亚里士多德如何以及是否成功地解释了不自制的发生一直争论不休,一方强调造成不自制的理性因素,另一方强调造成不自制的非理性因素。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对产生不自制的原因的解释采纳的是兼具欲求和理性双重原因的模型,这一模型区分了思考过程和行动过程:在思考过程中不自制者的欲求和理性都只是潜在的,其所具有的欲求是潜在的希望,其所具有的理性(即知识)是潜在的明智;在行动过程中,受现实欲望的驱动,孱弱者的理性允许自己放弃在先的考虑并屈从于欲望,而冲动者的理性隐藏于欲求之后,其可被归责性是因欲求分有理性得到确认。
    • 李洪峰
    • 摘要: 在长期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有特点、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苏东坡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此。他皆仿此。此虽迁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毛泽东对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十分推崇.
    • 曹华; 杨玲; 李玲
    • 摘要: 成瘾是当前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严重的成瘾行为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成瘾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欲求和动机状态,这种欲求系统出现了障碍因而导致成瘾行为的发生以至无法自拔。欲望侵入(Elaborated Intrus ion, EI)理论指出:对于渴求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
    • 刘墉
    • 摘要: 近代国画大师缚心畲曾说:“画山不难于巍峨,而难于博大;不难于清华,而难于古厚。”意思是画山求突兀峥嵘的姿态容易,求连绵回环的体势困难;求秀丽明媚容易,求古朴浑厚困难。这句话讲得真是太好了,我觉得它不但可以形容绘画,更可以比喻做人——要想特立独行容易,欲求包容化育困难;要想清新脱俗容易,欲求敦厚含蓄困难;要想嶔崎磊落容易,欲求德泽广被困难;要想孤高雅洁容易,欲求蕴藉拙朴困难。
    • 摘要: 英石62×34×33cm古人认为子孙满堂、香火旺盛,是最大的"福气",而"送子观音"寄托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法华经》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只要众生心存善念,时时称念观世音名号,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可所求满愿、事事顺意。
    • 马寅卵
    • 摘要: 康德的伦理学一般被称作义务伦理学,重在从义务、善的意志、行动准则、道德法则等角度人手阐明行为的道德价值,认为“一个出自义务的行为具有自己的道德价值,不在于由此应当实现的意图,而在于该行为被决定时所遵循的准则,因而不依赖行为的对象的现实性,而仅仅依赖该行为不考虑欲求能力的一切对象而发生所遵循的意欲的原则。我们在行动时可能有的意图以及作为意志的目的和动机的行为结果,都不能给予行为以无条件的和道德的价值”。
    • 蔡崇达1
    • 摘要: 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六岁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海。虽然,我是海边的孩子,而且我的父亲,曾是一名海员。那次看到海,是在去外祖母家的路上。沿着乡间的小路,跟在母亲身后走,总感觉路边的甘蔗林那儿传来明晃晃的亮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