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檀香刑》

《檀香刑》

《檀香刑》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3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文学教育、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海外英语(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等;《檀香刑》的相关文献由33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云洁、张灵、刘同涛等。

《檀香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 占比:44.4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433 占比:55.30%

总计:783篇

《檀香刑》—发文趋势图

《檀香刑》

-研究学者

  • 赵云洁
  • 张灵
  • 刘同涛
  • 周志雄
  • 孙进芳
  • 李川川
  • 李建军
  • 莫言
  • 谭洪刚
  • 余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艳
    • 摘要: 《檀香刑》中孙眉娘是莫言独具匠心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的“天使”与“妖妇”理论角度来说,她属于“妖妇”形象的范畴。她既带有原罪特征的官能美,又具有放纵欲望的反叛精神,以及生存意识的觉悟和对庙堂文化的挑战,正是这些独特的“气质”完成了她“妖妇”形象的塑造。
    • 俞春颖; 杜秋
    • 摘要: 本文基于Lefevere的改写理论研究葛浩文在《檀香刑》英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对《檀香刑》英译本与原作进行仔细对比分析发现:葛浩文的改写并非任意的,其对具体改写策略(包括省略、添加、变更)的选择主要受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语言文化差异等客观因素和译者的翻译观念、读者意识等主观因素。其改写为《檀香刑》译本打入西方市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作用。
    • 付一凡
    • 摘要: “看与被看”的文化模型蕴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巨大潜能,它由鲁迅创造,展现于《示众》《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中,是被称为“国民劣根性”的一种生存方式,当代作家莫言继承并丰富了该模型的内涵。莫言为看客一方注入了野性力量,从而挖掘出了民族性觉醒的可能性,使看客与被看者的关系由对立转向统一。对比鲁迅的小说与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莫言笔下的民众虽然在“看与被看”的文化模型中展露出了嗜血黑暗的动物性,但从生命意识的角度探析,动物性被上升为激发民众觉醒意识的内在动力,它极具生存热情与民间原始野性,使“看与被看”模型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审美高度。莫言的视角与民众平行,为底层民众争取到文学历史主体地位。研究莫言对鲁迅“看客文化”方面的继承与超越,可以对五四以来文学史精神的转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 王学谦
    • 摘要: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是受鲁迅影响比较大的作家。在莫言的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鲁迅文学的影子。莫言的《檀香刑》与鲁迅创作具有非常深刻的互文性。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檀香刑》是对鲁迅文学的吸收、转化和扩张。《檀香刑》的酷刑叙述是其突出的特征,鲁迅创作之中也有酷刑叙述。“看客”是鲁迅创造的,莫言也写了“看客”,同时也将刽子手赵甲作为主要人物。《檀香刑》的视角转换是对《狂人日记》视角转换的发展或复杂化。
    • 肖洋
    • 摘要: 莫言的《檀香刑》与阿来的《行刑人尔依》的这两部作品中都涉及施刑者形象的塑造,两者各有不同却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赵甲和尔依这两个施刑者的人物形象,并结合酷刑“表演”中的不同主体来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寓意。
    • 艾静
    • 摘要: 介绍翻译阐释理论。莫言在作品《檀香刑》中大量使用山东方言,是为一大语言特色,方言的翻译对译者而言是莫大的挑战。根据斯坦纳的翻译阐释理论,举例分析和研究莫言小说《檀香刑》英译本中译者葛浩文对山东方言的处理,探究得出译者为平衡原语与译入语,在翻译阐释理论的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等四个步骤的指导下作出的改变,对今后民族小说翻译中方言的处理是一种借鉴。
    • 白鹤
    • 摘要: 《檀香刑》在叙事层面有很强的民间性特征。在《檀香刑》中采用类似戏曲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形式,在多个视角作用下,展现不同于官方历史的民间。在叙事结构中,莫言将猫腔运用到凤头和猪肚的章节开头,与宋话本中的“入话”有相同之处。在叙事主体中,莫言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孙丙,客观地展现孙丙的愚昧和英雄主义,这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这正是“民间立场”的体现。
    • 项逸
    • 摘要: 莫言的《檀香刑》是一部书写酷刑和暴政文化的小说,自出版以来便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这些评价往往集中在它对酷刑的展现以及对人性的发掘与思考上。事实上,综观整部小说,除了酷刑文化以外,尤其是猫腔戏作为民间戏曲文化的一部分,在展现丰富的民间口头语、提供戏剧化的叙述模式、搭建出人物表演的舞台这三个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埃及美花
    • 摘要: 在《我读莫言》一文中,我介绍了莫言作品在埃及的接受和研究状况,同时提到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象征主义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文章的最后我说,莫言的大部分小说都使用了象征手法,但我在阅读莫言作品的过程中也发现,他的《檀香刑》,特别是这部作品所采用的象征主义手法,却鲜有人深入触及。阿拉伯文学界专门从象征主义视角透视莫言《檀香刑》的文章则更为稀缺,而这样的文章对了解这部作品在国外特别是在阿拉伯世界的译介和接受情况也很重要。
    • 赵秀彦; 陈文文
    • 摘要: 歌剧作为一种“舶来品”,自五四时期传入我国后,便走上了民族化道路,主要表现为与地域性音乐的融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民族化”这一主题创作出的歌剧《檀香刑》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因而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该歌剧的经典唱段《相思曲》为研究对象,从该剧的创作背景入手,对地域性音乐元素,如调式、旋律特点和方言在歌剧《檀香刑》中的融合与运用进行了简要概述,试图指明歌剧民族化道路的前进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