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入体

植入体

植入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406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45582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等;植入体的相关文献由2135位作者贡献,包括叶雷、李雨、陈国明等。

植入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5582 占比:99.95%

总计:545868篇

植入体—发文趋势图

植入体

-研究学者

  • 叶雷
  • 李雨
  • 陈国明
  • W·格茨
  • 刘爱辉
  • 夏木建
  • 林岳宾
  • H-S·利姆
  • 李年莲
  • 桂宝珠

植入体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温星花; 丁焕文; 成凯; 闫晓楠; 彭元昊; 王宇宁; 刘康; 张挥武
    • 摘要: 背景:大段骨缺损现象时有发生,但目前假体如何设计尚由医生主观经验判断,有限元分析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局面,可以为临床医师实施手术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手术治愈率。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植入体及髓内钉设计方案对比格犬大段骨缺损修复手术的影响。方法:基于比格犬CT图像数据建立其正常左侧股骨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段骨缺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从锁钉粗细、锁钉数量、植入体长度及锁钉距截面中心的距离等方面,建立4组12个不同的实验模型(每组3个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探讨术后髓内钉的力学结构特性,对比分析各模型的生物力学效果,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结果与结论:(1)第一组实验,锁钉直径为2.7 mm时,髓内钉应力最大值较其他2种模型小;(2)第二组实验,锁钉数量为4根时,髓内钉应力最大值较其他2种模型小;(3)第三组实验,植入体长度为20 mm时,髓内钉应力最大值较其他2种模型小;(4)第四组实验,锁钉距截面中心距离为30 mm时,髓内钉应力最大值较其他2种模型小;(5)提示髓内钉大小确定后,锁钉直径应选取髓内钉直径的一半左右为最佳,锁钉数量为4根、上下均2根为最佳,植入体长度应越短越好,锁钉距截面中心的距离尽可能远一点。
    • 陈硕; 冯刚; 段可; 肖东琴; 李兴平; 冉斌; 匙峰; 张成栋; 邓丽; 黄南翔; 刘康
    • 摘要: 背景: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科,但其作为生物惰性材料缺乏骨诱导活性,易导致植入假体松动,因此有必要对钛植入体表面进行改性来增强其成骨活性.目的: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钛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并对涂层的理化性质及成骨性能进行表征.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医用钛片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评估钛片、钽片、钽涂层的表面亲水性.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钛片、钽片、钽涂层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形态,荧光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及存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酯酶显色及茜素红S染色评估材料表面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涂层表面均匀分布着大小一致的纳米级颗粒,且表面涂层均一,未见裂纹产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元素主要为Ta、O、Ti元素;钽涂层表面的亲水性优于钛片、钽片;②接种12 h后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在钛片和钽片表面的黏附形态相似,呈长梭形,向周边伸出少量丝状伪足;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呈铺展态黏附生长,向远处伸出大量丝状伪足并与相邻细胞连接;③接种72 h后的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几乎均呈铺展态黏附生长,黏附细胞的数量多于钛片、钽片,并且钽涂层表面的活细胞数量多于钛片、钽片(P<0.05);④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钛片、钽片(P<0.05);⑤钽涂层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钙结节形成数量均多于钛片、钽片;⑥结果表明,钽涂层修饰后的钛表面更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成骨分化.
    • 陈硕; 肖东琴; 李兴平; 冉斌; 匙峰; 张成栋; 邓丽; 黄南翔; 刘康; 冯刚; 段可
    • 摘要: 背景: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科,但其作为生物惰性材料缺乏骨诱导活性,易导致植入假体松动,因此有必要对钛植入体表面进行改性来增强其成骨活性。目的: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钛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并对涂层的理化性质及成骨性能进行表征。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医用钛片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评估钛片、钽片、钽涂层的表面亲水性。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钛片、钽片、钽涂层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形态,荧光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及存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酯酶显色及茜素红S染色评估材料表面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涂层表面均匀分布着大小一致的纳米级颗粒,且表面涂层均一,未见裂纹产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元素主要为Ta、O、Ti元素;钽涂层表面的亲水性优于钛片、钽片;②接种12 h后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在钛片和钽片表面的黏附形态相似,呈长梭形,向周边伸出少量丝状伪足;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呈铺展态黏附生长,向远处伸出大量丝状伪足并与相邻细胞连接;③接种72 h后的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几乎均呈铺展态黏附生长,黏附细胞的数量多于钛片、钽片,并且钽涂层表面的活细胞数量多于钛片、钽片(P<0.05);④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钛片、钽片(P<0.05);⑤钽涂层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钙结节形成数量均多于钛片、钽片;⑥结果表明,钽涂层修饰后的钛表面更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成骨分化。
    • 余冬梅; 魏星辉; 吴昊; 刘沂朝; 李小康; 郭征
    • 摘要: 3D打印医疗化产品推动了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升级,也是我国进入创新中国和健康中国新时代的标志。本文简述了3D打印医用金属植入物(桡骨、肱骨、胸骨、肋骨、脊椎、髋关节、股骨、膝关节、颅骨及义齿)的应用,涉及人体的四肢骨、躯干骨、颅骨和牙齿。因个体化的量身定制优势,3D打印技术革新了传统手术方式和假体材料加工,也提高了植入体适配率和手术成功率,为患者康复带来希望与福音。
    • 纪振冰; 万熠; 赵梓贺; 于明志; 王宏卫; 范世缘
    •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具有微纳米双级结构的3D打印钛合金植入体表面制备聚多巴胺涂层的最佳工艺及参数。方法 对酸蚀和阳极氧化处理后的3D打印Ti-6Al-4V样品进行水热处理,通过水热法将聚多巴胺添加到样品表面,并分析不同水热温度和时间的处理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共聚焦激光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对各组样品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元素组成、表面润湿性、耐腐蚀性等进行表征。结果 经过酸蚀和阳极氧化处理后,在3D打印钛合金植入体表面成功制备了微纳米双级结构,表面纳米管的管径为80nm左右,水热处理后各组表面均可以观察到有涂层附着。样品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各组样品表面的N/C值均与理论值0.125接近,证明水热处理成功在微纳米结构表面添加了聚多巴胺涂层。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纳米管的管径逐渐减小,由80nm减小至40nm左右。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样品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各组粗糙度均保持在4~5μm,且接触角逐渐减小,酸蚀后的表面接触角为52.1°,阳极氧化后,接触角降低至42.9°。经过水热处理,各组接触角均小于35°,表现出较好的亲水性。相比于酸蚀组和阳极氧化组,水热处理后的各组的耐腐蚀性均得到增强。结论 在基本保留原有微纳米双级结构的前提下,37°C的反应温度和24 h的反应时间适用于聚多巴胺在钛合金植入体表面的沉积。研究结果为聚多巴胺在钛合金植入体表面自聚合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
    • 摘要: 龚树生教授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耳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在人工听觉领域,龚树生教授是国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个人数量最多的医生之一,此外他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大量疑难人工耳蜗/二次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比如耳蜗骨化,内耳严重畸形,耳蜗术后感染,植入体位置错误等,让更多既往可能放弃人工耳蜗治疗方法的患者重获听力。
    • 摘要: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润辉课题组基于仿生设计,报道了结构简单、水溶性很高、易合成及大量制备的新型抗植入异物反应高分子材料——聚DL-丝氨酸(PSer)。近年来,植入式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发展迅猛,但材料植入到体内后引起的异物反应会导致植入体被胶原纤维包裹、被机体隔离,造成植入材料功能丧失、引起各种并发症和病人的痛苦。
    • 王岚
    • 摘要: 随着人体硬组织病变、损伤、缺损临床修复病例逐年剧增,硬组织植入类医疗器械得到广泛应用。钛及钛合金由于自身无毒、质轻、耐腐蚀、生物性能优异的特性,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材料。但钛及钛合金缺乏生物活性,通常需要通过表面改性处理赋予植入体诱导组织快速愈合并实现长期稳定服役。传统表面改性技术通常是在植入物表面形成一层"加法"涂层,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界面,且涂层在手术过程中或服役时可能会松动或剥落,进而影响植入体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 孙会娟
    • 摘要: 综述了以丙烯酸(酯)类、乙烯酸(盐)类为接枝单体的聚醚醚酮(PEEK)紫外光诱导自引发聚合用于外科植入物的近年研究情况.指出接枝PEEK在保持PEEK原有优良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润滑、摩擦、成骨等性能,为骨科和牙科医学领域中植入体(如人工根、脊柱固定、骨钉、骨板、人工关节、假牙等)和骨修复材料的应用,拓宽了途径.
    • 时子文; 祝颂松; 姜楠
    • 摘要: 目的:研究一种仿生微/纳米多级界面以增强植入体骨整合。方法:纯钛样本分别经放电等离子烧结、电化学阳极氧化或二者复合处理后,分别形成微米级骨小梁仿生结构、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结构、微米级骨小梁仿生/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结构。取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B、C、D,n=10),在其膝关节内侧建立直径为1.5 mm的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未处理钛、微米级骨小梁仿生钛、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钛、微米级骨小梁仿生/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钛。12周后,对近端胫骨及钛植入体行组织学分析、Micro-CT评价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D组骨整合率,相对骨体积和骨体积最高,多项骨小梁相关参数较高,表现出更好的骨整合。此外,D组的最大推出力和临界抗剪切强度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仿生微/纳米多级界面增强了钛植入体的骨整合,可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材料用于临床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