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植入物
金属植入物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31121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科技创新导报、中国医疗设备、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楚雄州2015年科学技术学术年会等;金属植入物的相关文献由442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昕晔、王传兵、施威任等。
金属植入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31121篇
占比:99.99%
总计:1231236篇
金属植入物
-研究学者
- 倪昕晔
- 王传兵
- 施威任
- 林涛
- M·E·L·皮克福德
- 刘忠军
- 张卫平
- 李健
- 王彩梅
- 马小林
- 高留刚
- 魏崇斌
- 何敏
- 刘江
- 周钢
- 孙彦泽
- 宋坤
- 张有文
- 徐凯
- 李大鹏
- 李杰
- 杨家德
- 汤晓斌
- 白跃宏
- 眭建锋
- 耿长冉
- 胡凌
- 赵培峰
- 邹月芬
- 陈桂荣
- 龙翔
- A.蒙塔里
- A·D·图尔纳
- A·D·特纳
- D·R·刘易斯
- D·R·路易斯
- E.格鲁斯金
- K·赫勒布兰德
- N·比尤坎普
- S.贝克
- T.伊姆温克尔里德
- T·C·普伦蒂塞
- T·C·普伦蒂斯
- U·科纳特
- 丁尔勤
- 伊丽莎白·A·施吕特
- 修鹏
- 内德·M·哈曼
- 刘博宇
- 刘敏
-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
胡效坤;
肖越勇;
滕皋军;
刘士锋;
李伟
-
-
摘要:
前言:CT导引已经成为介入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CT图像视野大、分辨率高,不受气体和骨骼及体内金属植入物的影响,有利于进行精确的经皮穿刺诊疗[1];CT扫描原始数据方便储存和传送,易于进行图像重建、导航引导和治疗计划的设定[2-5]。其缺点是非实时引导,具有射线辐射。为保障CT介入技术操作医疗质量和安全,规范CT介入引导操作技术,为医疗机构开展CT介入引导技术提供依据,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本规范,供临床参考应用。
-
-
姬龙;
余娜;
苟瀚恒;
何长清;
周代全
-
-
摘要:
目的研究能谱CT多伪影去除(Multi-Artifact Reduction,MAR)技术在内固定植入术后去金属伪影的效果,分析MAR技术所获取的组织CT值是否真实,同时分析联合CT硬件增强(CT Hardware Enhanced)VR降伪影法重建较常规重建对金属植入物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1年7—11月行能谱CT金属植入物检查的患者共42例,获取其能谱CT data数据,分别重建出加MAR和不加MAR两组数据用于后处理分析。对两组数据分别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常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和VR降伪影法重建,比较MAR组和不加MAR组在金属伪影层面的伪影长度;将两组图像在金属伪影层面骨骼及肌肉的CT值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与无伪影层面对应的骨骼及肌肉的CT值和信噪比进行对比,分析采用VR降伪影技术重建与常规三维重建的显示效果。结果主观评价MAR组图像评分为4(4,5)分,不加MAR组图像评分为1(1,2)分,两名医生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66、0.787);客观评价MAR组图像在伪影层面显示伪影长度较不加MAR组图像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组织CT值及SNR更接近无伪影层面相对应组织;联合VR降伪影技术重建较常规三维重建对金属植入物的显示更清晰。结论能谱CT联合MAR技术可以有效去除金属伪影,在金属伪影层面显示组织CT值更加真实准确,SNR更高,联合使用VR降伪影技术行三维重建能更好地显示金属植入物的情况。
-
-
余冬梅;
魏星辉;
吴昊;
刘沂朝;
李小康;
郭征
-
-
摘要:
3D打印医疗化产品推动了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升级,也是我国进入创新中国和健康中国新时代的标志。本文简述了3D打印医用金属植入物(桡骨、肱骨、胸骨、肋骨、脊椎、髋关节、股骨、膝关节、颅骨及义齿)的应用,涉及人体的四肢骨、躯干骨、颅骨和牙齿。因个体化的量身定制优势,3D打印技术革新了传统手术方式和假体材料加工,也提高了植入体适配率和手术成功率,为患者康复带来希望与福音。
-
-
廖建勇;
杜静波;
勾振恒;
郭小会;
苏晓华;
曹琬钰;
陈天金
-
-
摘要:
cqvip:对金属置入物患者的影像评价,多层螺旋CT较普通X线平片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及多方位重建等优势,但金属置入物引起的金属伪影严重影响对周围软组织及骨质的观察[1],甚至造成误诊或漏诊[2,3]。GE公司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4],但关于最佳图像质量的单能量成像点尚无明确诊断标准及定论[5]。
-
-
张争辉;
胡天宙;
温莉茵;
马春宝;
施海峰;
陈健梅;
李勇;
汤京龙
-
-
摘要:
目的:寻找圆柱体金属植入物在磁共振环境下由于射频(RF)场射频致热导致的最大温升位置.方法:通过实验设计,使用5~21 cm的316L不锈钢和镍铬合金两种材料金属棒在3T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MR)环境中进行测试,比较不同尺寸金属棒的温升情况以及同尺寸金属棒不同位置的温升情况.结果:实验显示,当金属棒尺寸为半波长时,即在3T MR环境中为13 cm时,于样品两端部会产生最大的温升效果.结论:对于圆柱体金属植入物,由于射频致热产生的最大温升发生位置在植入物的两端部,为圆柱体植入物射频致热研究提供了简化方法.
-
-
龙翔;
胡凌;
吴迎澜;
杨扬
-
-
摘要: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技术去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30例,均行CT能谱扫描,通过不同keV下噪声值、伪影长度、伪影指数、主观评分分析,确定最佳单能量成像点;通过CT能谱图像(单能量+金属伪影消除)与混合能量图像质量比较,分析CT能谱成像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去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所构建的单能量图像中,伪影长度随keV增加而缩短,110 keV时伪影指数最小,主观评分最高,可进行金属伪影消除重建.能谱成像伪影长度、伪影指标、主观评分等指标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P<0.05).结论 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最佳单能量成像点为110 keV,在最佳能量成像点进行金属伪影消除重建得到的图像质量较高,可有效去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
-
刘杰;
王传兵;
陈晓宇
-
-
摘要:
目的 比较优化短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和三点非对称法脂肪抑制技术(Iterative Dixon of Water-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IDEAL)对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需行MRI检查的患者30例,行常规序列以及优化STIR、IDEAL序列扫描,通过对感兴趣区信号的强度值分别计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对数据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对脂肪抑制均匀性、金属伪影大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优化STIR和IDEAL两种方法图像信噪比分别为:19.26±0.96、20.26±1.24(t=-2.94,P0.05);金属伪影的大小分别为:3.68±0.67,3.74±0.65(t=-0.57,P>0.05).结论 IDEAL技术在脂肪抑制均匀性、金属伪影、图像信噪比等图像质量方面和优化STIR脂肪抑制技术相当,并且可以得到更好的SNR和CNR.因此在机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可以选择IDEAL脂肪抑制技术进行检查.
-
-
彭映华;
宋晓敏;
魏珊;
陈小卉;
李晶祯;
关嘉
-
-
摘要:
磁共振设备从技术上进行革新,但由于外源性电磁能量激发体内氢质子产生共振弛豫效应产生的热能,存在对检查患者皮肤造成灼伤的风险,应当引起护理重视.本文通过对1例行盆腔磁共振检查致右膝部灼伤的病例进行探讨,总结灼伤后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并重点分析磁共振检查引起皮肤灼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的护理对策.
-
-
-
-
杨家德;
陈桂荣;
张有文
- 《楚雄州2015年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肱骨髁部骨折后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的力学特点以及不同方法后肘关节的功能情况.方法:交叉克氏针固定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患者32例,采用后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的方法治疗,通过肘后侧单一切口入路,直视下行骨折解剖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毕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4~7周骨折全部愈合.按Flynn评定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3.75%.肘关节后侧入路对骨折部位显露充分,骨折易于解剖复位,且便于克氏针准确钻入固定,术后采用可微动的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肱骨髁部骨折的力学特点,金属植入物治疗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决定,当肱骨髁部发生粉碎性骨折时,建议使用交叉克氏针的方法内固定,当髁部骨折块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