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5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9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133092篇;相关期刊49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2016年APC联合学术年会、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等;仿生设计的相关文献由203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仲荣、汪久根、丁晓红等。

仿生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9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33092 占比:99.13%

总计:134265篇

仿生设计—发文趋势图

仿生设计

-研究学者

  • 周仲荣
  • 汪久根
  • 丁晓红
  • 王金栋
  • 周小儒
  • 刘小民
  • 郑靖
  • 李涤尘
  • 张扬
  • 成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列; 刘阳; 刘小民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叶片表面的流动控制,提升多翼离心风机的气动性能。本文突破传统仿鱼形叶片型线设计的局限性,基于优化叶片中弧线和鱼体单侧轮廓线发展了一种吸力面仿鱼形叶片。首先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对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叶片数和轮径比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二次回归拟合得到叶片参数与风量的函数关系及最优参数组合。然后将鱼体单侧轮廓线应用在具有最优设计参数的叶片上,以提升多翼离心风机的气动性能。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片仿生设计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吸力面仿鱼形设计叶片的流动控制机理。与原型相比,采用吸力面仿鱼形叶片的多翼离心风机风量增加了8.4%,效率提升了6.73%。研究结果表明:吸力面仿鱼形叶片的叶道内的流场分布明显优于单圆弧等厚叶片和传统仿鱼形叶片,其压力面型线保留了单圆弧等厚叶片的流动控制性能,吸力面型线仿生设计改善了叶片吸力面的流场分布,有效抑制了蜗舌处及其下游通道内的流动分离,提高了多翼离心风机叶轮的做功能力。
    • 周涛; 孙培贤
    • 摘要: 目的探索以诠释项为理论基础的产品仿生设计思路,并将其转化为产品造型仿生设计方法。方法以仿生设计层次为基础,以皮尔斯符号三性论为切入点,阐述生物、产品在形态符号解释和功能符号解释方面的内容。建立生物对象符号解释和产品对象符号解释间的联系,并以此映射关系为基础,提出产品形态仿生设计的方法。结果通过符号解释之间的联系,以实践的方式建立鲸鱼与2种不同产品间的联系,分别推导出2款具备典型生物特征且产品类别指示明显的设计方案。结论仿生产品设计结果作为符号,被指向其生物对象和产品对象,以诠释项为基础建立的产品仿生设计层次关系,将提高生物特征和产品特征融入设计结果中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使用户以更准确的方式接收并理解产品所表现出的设计意义。
    • 张泽; 孙建伟; 孙金荣
    • 摘要: 仿生设计是工业设计中重要的创新手段和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对仿生设计进行概述,以张拉整体结构仿生水母推进器为研究对象,从形态仿生、功能仿生和结构仿生三个方面阐述了仿生设计在张拉整体结构仿生水母推进器整中的应用,为仿生水母推进器的创造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不仅能够有效增加推进器的外形美感,还可以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完善,满足推进器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保障推进器的水下推动力,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维护海洋的良好生态环境,符合绿色设计的标准。
    • 王勇; 曹吉强; 孙安彤; 李长龙
    • 摘要: 总结湿驱动仿生人工肌肉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具有不同外界刺激柔性驱动响应人工肌肉材料的驱动机理和形变特征,重点总结和分析了纤维状湿驱动仿生人工肌肉常用原材料、构型、驱动机制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湿驱动仿生人工肌肉在智能服装、柔性机器人以及医疗辅助装置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对今后研究提出建议。认为:制备具有多重刺激响应、集成一体化和驱动耐久性优良的人工肌肉材料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对于将湿驱动人工肌肉通过机织、针织、编织等手段加工成智能纺织品,实现更为复杂的运动等方面还需深入探究。
    • 雷磊; 伍雨驰; 程子晋; 刘莉; 郑靖
    • 摘要: 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耐磨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被广泛用于牙齿缺损和缺失修复。本文首先介绍了牙科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基于陶瓷材料的磨损与磨蚀机制,归纳总结了牙科陶瓷材料摩擦学性能优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指出陶瓷材料和天然人牙摩擦学性能失配严重制约了陶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进而从室验介质、对摩副以及载荷、位移和循环次数等方面分析汇总牙科陶瓷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体外测试方法。最后,从仿生摩擦学角度探讨了牙科陶瓷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研制仿生陶瓷基复合材料是解决陶瓷修复体与天然人牙摩擦学性能失配难题最具潜力的策略。
    • 张志丰; 张峻霞; 张琰
    • 摘要: 为降低开沟器犁地阻力,同时提高开沟效率,基于仿生设计方法对开沟器曲面进行优化设计。仿生开沟器设计依据土栖生物蝼蛄独特的爪趾形态特征,因其在快速挖掘过程中其爪趾具有突出的低阻力特性。通过逆向工程方法构建出蝼蛄爪趾的生物立体模型,并模拟4个爪趾楔入土壤的过程。结果显示,爪趾T2在楔入角度为35°时土壤应力值相对最小且应变值相对最大。提取爪趾T2的4条生物轮廓曲线,对曲线进行拟合后应用于仿生开沟器的设计方案。将仿生开沟器设计方案通过模拟仿真方法进行验证,在相同条件下对原型开沟器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优化后的仿生开沟器作用于土壤后,较原型开沟器作用于土壤产生的最大应力降低56.32%,最大应变提高27.80%,提高了开沟器的开沟效率。
    • 马进; 胡洁; 朱国牛; 戚进
    • 摘要: 目的对设计形态学在军事仿生机器人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设计服务于国防建设和军事装备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首先从设计形态学的内涵出发,结合仿生设计理论,详细解读设计形态学,如何能够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来辅助新型军事仿生机器人研制;其次,根据军事仿生机器人作战域的不同,从陆地、水下和空中(间)军事仿生机器人3个方面展开,论述了国内外设计形态学助力军事仿生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归纳并阐述了不同类型军事仿生机器人设计的特点;最后,总结并分析了设计形态学在军事仿生机器人设计领域进行应用的发展趋势,对设计形态学助力军事装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设计形态学是一种强调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融合仿生学方法的生物激励模式下的设计形态创新,能够有效地支持军事仿生机器人领域的融合创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形态学在军事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将逐步向人机共融智能设计方向演化。
    • 李洁; 陈文成
    • 摘要: [研究意义]自然元素仿生设计多年来一直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其中羽毛元素被大量应用于服装设计中,但是基于羽毛元素的自然仿生服装设计研究甚少。[研究内容]基于这一问题,文章以羽毛元素为例,以自然仿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出发点,研究了自然元素仿生设计中色彩的运用,造型特征,面料肌理及肌理图案的应用方法,进而研究其在仿生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及特征,并以此为切入点将其细化到羽毛元素,从具体形象的使用、抽象概括和意象与联想的表达这三个方面分析了羽毛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最终总结出大自然是仿生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以羽毛元素为代表的自然元素仿生设计是未来服装设计蓬勃发展的方向之一。
    • 殷晓晨; 吴世蔚
    • 摘要: 为了解决仿生设计中存在的不能准确把握用户的感性需求、仿生对象与输出产品的特征映射关系较模糊的问题,使仿生设计高效开展,引入感性匹配的方法,完善仿生设计流程,来提升设计方案与仿生对象的匹配程度,再利用Rhino及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平台,生成多种仿生设计方案。以产品肌理为设计对象,利用感性匹配的方法确定感性词汇与仿生对象的对应关系,再通过参数化建模方式输出多种仿生肌理设计方案。将肌理方案附着于同一产品进行对比性的感性评价实验,最终评价结果较为理想。利用感性匹配和参数化方法的仿生肌理设计,能够将设计对象与仿生对象合理对应起来,生成的肌理方案用于产品上之后,也更符合用户的感性需求。
    • 李衍军; 赵金辉; 赵佳乐; 刘立晶; 刘瑞
    • 摘要: 针对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分配器工作过程中存在紊流等现象破坏种子流分配均匀性的问题,以鲫鱼流线型曲线为仿生原型,提出了一种分配器仿生设计方法。对鲫鱼进行三维扫面,获取点云数据,利用Matlab软件拟合得到4条鲫鱼流线型曲线,设计4种不同结构分配器,同时采用标准kε模型非稳态的Lagrangian耦合算法对4种仿生结构分配器与原结构分配器进行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对比,得到最优结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播种量和风机频率作为影响因素,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作为试验指标,对最优结构分配器开展验证试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前上部曲线设计的分配器基本消除紊流现象且压力损失与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最小,确定其为最优结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配器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不大于3.72%,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说明流线型分配器能够有效提高排种系统种子分配均匀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