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相连
桥隧相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68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甘肃科技、建筑技术开发、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等;桥隧相连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赪、史先伟、史娣等。
桥隧相连
-研究学者
- 刘赪
- 史先伟
- 史娣
- 柏华军
- 王建华
- 王海林
- 王飞
- 罗春林
- 许占良
- 谭祥国
- 金福海
- 黎曙文
- 万志文
- 于国存
- 何开伟
- 刘中文
- 刘嘉武
- 刘建华
- 刘志强
- 刘汉宏
- 刘颖
- 吴光
- 周嘉宾
- 姚裕春
- 孙玉龙
- 庞应刚
- 廖万辉
- 张兆远
- 张剑
- 张哲
- 张学民
- 张春雷
- 张毅
- 张洪昌
- 张继清
- 张顺勇
- 张鹏
- 张鹏斐
- 徐骏
- 曾永红
- 朱长安
- 李井元
- 李冬生
- 李博
- 李安洪
- 李拼
- 李欣
- 李爱东
- 李辉
- 杜伟康
-
-
李洁;
赵林;
汤吉良;
黄远平;
吕显州;
王渭明
-
-
摘要:
为了给桥隧相连隧道洞口及其桥隧结合处的施工设计提供参考,以四川省峨眉山市双桥村2号隧道-象鼻子大桥桥隧相连段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桥隧相连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方法,通过在水平方向施加El Centro波,分析了桥隧相连结构洞口段在地震动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和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震波作用下,隧道洞口段衬砌结构的变形比静力场中增大了约10%,应力增加了约15%。因此,在对洞口段进行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动力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及时对结构复杂易变形部位进行支护。
-
-
梁庆国;
陈克霖;
王尚;
史宝东;
张堂杰
-
-
摘要:
在调研既有黄土隧道工程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归纳总结黄土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若干复杂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复杂地质条件下体现动态施工力学原理的围岩分级方法、隧道洞口段围岩压力时空演化规律及计算方法、黄土遇水软化机理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及耐久性的影响、隧道穿越黄土-基岩二元地层时围岩变形规律及结构优化,以及黄土隧道防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桥隧相连工程中边仰坡加固防护技术和生态修复等工程科学问题。
-
-
朱启辉
-
-
摘要:
南龙铁路闽江特大桥20#桥台处于高空陡壁边坡上,桥隧相连,承台基坑开挖深度达15 m,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程施工必须确保边坡稳定、隧道结构安全以及下方市政道路交通安全。文章以该工程为例,阐述了高陡边坡桥隧相连桥台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深基坑及隧道防护、基坑开挖、桩基及承台的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及控制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
-
朱鑫
-
-
摘要:
当前受各种因素限制,桥隧相连特高边坡条件下的工程作业仍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难题。为探寻这类技术难题的解决途径,本次研究中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多个角度着手,详细探讨了桥隧相连特高边坡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工作,基于联合支护技术实现了该区域深基坑的支护。预计该联合支护作业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桥隧相连段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
-
孟凡田
-
-
摘要:
随着高铁建设向沿海及西部发展,桥隧相连架桥工况越来越多,加上地理和地质环境复杂,对运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彻底解决隧道口架梁难题,在900t运架设备的基础上研制了大跨度1 000t级箱梁过隧运架设备.该运架设备是一类典型架设20 m~40 m预制箱梁的过隧施工专用设备,能满足1 000 t及900 t预制箱梁进出隧道口运架梁施工要求.该运架设备成功应用于福厦客专低位驮运通过隧道及出隧道口运架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为后续过隧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
-
陈盈;
张乐;
张文学;
田雨毫
-
-
摘要:
为研究桥隧相连超高墩连续梁桥的纵向弹性地震响应特性,以某山区桥隧相连三跨连续梁桥为背景,建立碰撞分析模型,研究其纵向弹性地震响应特性,并与常规连续梁桥纵向弹性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场地类型、墩高、伸缩缝间隙、滑动支座摩擦系数等因素对桥隧相连超高墩连续梁桥纵向弹性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讨论了伸缩缝处设置橡胶缓冲装置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与带引桥超高墩连续梁桥相比,碰撞效应对桥隧相连超高墩连续梁桥的纵向弹性地震响应的影响更加显著;桥隧相连超高墩连续梁桥随着墩高的增加固定墩弯矩响应沿墩高出现多个极值点,固定墩墩顶剪力响应明显增加,甚至超过墩底剪力.场地类型和伸缩缝间隙均对桥隧相连超高墩连续梁桥纵向弹性地震响应有较大影响;增大滑动支座摩擦系数对超高墩连续梁桥墩底内力响应基本无影响;在伸缩缝处设置橡胶缓冲装置可以明显降低其地震响应.
-
-
-
-
-
龙旭日
-
-
摘要:
以某桥隧相连高边坡隧道为背景,从桥台施工、爆破以及坡体风化3个角度切入,提出适用于工程实际情况的控制措施,以期给现场施工作业提供指导,顺利完成隧道各环节施工,达到隧道运营阶段稳定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