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专家证人

专家证人

专家证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89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2012年证据科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专家证人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华、马婷婷、周湘雄等。

专家证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14.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1889 占比:85.71%

总计:2204篇

专家证人—发文趋势图

专家证人

-研究学者

  • 郭华
  • 马婷婷
  • 周湘雄
  • 张建
  • 邓虹
  • 邢学毅
  • 陈树森
  • 颜志伟
  • 齐树洁
  • 万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媛媛
    • 摘要: 在缺乏DNA比对条件时可以考虑运用线粒体生物技术确定被害人身份.在鉴定死因有多种可能的情况下,应充分运用在案证据,结合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具的意见,最大程度排除与案件客观情况不符的死因,为案件的证明、指控打下基础;对于犯罪嫌疑人变供、翻供、辩解反复的情况,要从讯问程序合法性、供述自愿性、印证性等方面对有罪供述进行审查;在半开放现场情况下还需排除他人作案的可能性.
    • 宫雪
    • 摘要: 在英国,专家在参与法院审判时至少曾分别扮演过以下四个角色:当事人的专家、特别陪审团、技术陪审员和法庭专家,这一发展脉络与诉讼中查明事实的主导权之变化及对抗制的确立和发展有关.近年来,英国民事司法改革通过限制专家证据的运用、强调专家对法院之职责以及限制专家证言的适用,重塑了专家证人的权利和责任——"法院的专家"成为专家证人的新角色和新定位,其选任权、资格、职责等也随之发生着转变.这一转变实质上是英国为克服当事人主义的弊端,而将法院对专家证据的控制权逐步进行了强化.在我国,法官的鉴定权责与鉴定人权责的划分决定了鉴定程序能否良性运作,面对近年来"不鉴不审""鉴定泛化""虚假鉴定"等司法鉴定乱象,我国2019年颁布的《民事证据规定》对鉴定制度进行了完善.通过与英国相关规定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应当在鉴定委托的必要性和自行鉴定的效力明确,鉴定人的合理定位与程序参与,以及法官对鉴定人的行为约束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
    • 唐良艳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二十二条、一百二十三条对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规定已经形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基本的专家证人制度框架,实践中当事人或法官对专家证人出庭就鉴定涉及的专门问题发表意见的需求也很大,但这一制度还存在规定过于粗疏、立法原意不明等问题,在实践中引起了较多争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 宋东; 万毅
    • 摘要: 虽然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7条将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诉讼功能表述为"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但在司法实践中,其诉讼功能早已不限于此,还会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发挥作证功能.多重功能的实践逻辑,使得对有专门知识的人诉讼角色的探寻尤为必要.结合比较法的考察,从功能主义视角解读证人概念,可以发现其核心特征乃为向法庭"作证"之人.而我国刑事诉讼中新增的有专门知识的人,无论是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还是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都起到证明作用,都属于作证的人,故可归入证人范畴.与此同时,专家证人制度的确立,需要法解释学与修法的相辅相成.
    • 马彬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近年来,我国刑事和民事诉讼法中首次相继规定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但其相关法律条款较为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基于此,为使专家辅助人制度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以比较的方式对国外专家证人制度进行探析,希望能为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提供有效的借鉴思路.
    • 官正艳
    • 摘要: 专家证人制度开始引入我国,国内的学者开始把眼光投向科学证据可靠性的研究,但都没有用科学哲学理清科学证据可靠性标准.苏珊·哈克创设的基础融贯论足以阐释科学证据的可靠性标准,本文将基础融贯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国内实案和美国著名的Daubert诉梅瑞尔陶氏制药商一案,指出科学可靠性的证据结构应该像填字游戏一般,"交叉互锁".对比我国和美国的科学证据的可靠性认定制度,我国可以借鉴的一是要理清专家证人的概念并建立科学证据可靠性认定制度;二是要继续发展和完善专家共同体.法官可以就科学证据的可靠性向专家共同体咨询.希望更多的法学专家关注科学证据研究这块领域,以适应从法定证据制度向科学证据时代转变的需要.
    • 高毅; 李冬; 郭莛锐
    • 摘要: 在我国"以审判为中心"诉讼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法官作为法律专业上的裁判者,很难对各类案件中涉及的专业性知识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因此,有必要在诉讼领域中引入专家证人这一角色.在庭审中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专家证人制度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的一大亮点.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专家证人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专家证人的诉讼地位不清晰、资质要求不明确、启动程序不完善,对专家证人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我国应当改进专家证人的准入审查机制,规范专家证人参与诉讼活动的程序,建立专家证人的追责制度.
    • 韩旭; 罗维鹏
    • 摘要: 自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设"有专门知识的人"制度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有专门知识的人"如何有效参与庭审展开了不少探索,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实践做法也不够规范和统一."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诉讼的理论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区分"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庭审的出庭资格和专业资质.二是承认"有专门知识的人"具有专家辅助人和专家证人的复合主体身份.三是根据具体情况区分"有专门知识的人"作为专家辅助人和专家证人所提的书面意见和庭审意见的不同效力.四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不同的诉讼身份和功能,完善相应的庭审调查规则.
    • 杨小利
    • 摘要: 鉴定人角色定位是鉴定人制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决定着鉴定人的制度设计及鉴定人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的承担。从比较法角度看,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属于证人,具有党派性的特征。大陆法系国家在鉴定人角色定位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通过梳理发现,这些观点可总结为证据方法说、证据调查说和折中说三种。在我国,经过民事诉讼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鉴定人定位问题的脉络越来越清晰。2019年12月,新《民事证据规定》颁布,鉴定人定位的明晰成为理解、适用新《民事证据规定》鉴定人制度的前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