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6398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昆虫学报、蛛形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4全国桑树病虫防控学术研讨会等;朱砂叶螨的相关文献由1068位作者贡献,包括师光禄、王有年、何林等。

朱砂叶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3987 占比:99.27%

总计:64460篇

朱砂叶螨—发文趋势图

朱砂叶螨

-研究学者

  • 师光禄
  • 王有年
  • 何林
  • 赵志模
  • 丁伟
  • 吴福安
  • 王进军
  • 卜春亚
  • 邓新平
  • 张永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倪婧; 谢道燕; 杨振国; 柴建萍; 江秀均
    • 摘要: 【目的】明确天然辣椒碱类物质对敏感朱砂叶螨各发育阶段的杀螨活性、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GSTs)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碟喷雾法处理样品,用酶标仪及荧光定量PCR仪测定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结果】辣椒碱类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增强,杀螨效率从高至低为幼螨>若螨>成螨>卵,故选用低浓度的辣椒碱类物质防控幼、若螨。经过LC_(30)浓度辣椒碱类物质处理,朱砂叶螨体内GSTs活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成螨>若螨>幼螨>卵。在卵期,处理组与对照组GSTs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处理组GSTs活性被显著抑制;幼螨期,处理组与对照组GST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8~20 h GSTs比活力高于对照组;若螨期在观测时间段内处理组GSTs比活力未出现明显波动;成螨期药剂胁迫后8 h内,对照组GSTs活性是处理组的4倍以上。雌成螨GSTs中detal3、detal5、detal6、detal8、detal14基因在辣椒碱类物质胁迫后除12 h时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点都被激活而表现为表达量增加。【结论】可推断GSTs在受到辣椒碱类物质胁迫后能发挥一定的解毒作用,而detal3、detal5、detal6、detal8、detal14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机体解毒代谢的抗逆性应激生理响应。
    • 杨振国; 谢道燕; 柴建萍; 白兴荣
    • 摘要: 乙唑螨腈是一种新型丙烯腈类杀螨剂,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等桑园主要红蜘蛛的各发育阶段都有很高的毒杀作用,其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毒力分别是炔螨特的171.14倍和615.89倍。田间使用有效成份含量在50~100 mg/L时可有效防治各种作物上的害螨,且对家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对家蚕皓月B的3龄起蚕连续添食用3 000.00、1 500.00、750.00、375.00、187.50、93.75 mg/L乙唑螨腈药液浸渍处理的桑叶至上蔟结茧,其间家蚕无中毒死亡,除了3 000.00、1 500.00、750.00 mg/L乙唑螨腈药液处理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的结茧性能不受影响。因此,乙唑螨腈在桑树红蜘蛛的防治上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司升云; 王攀; 骆海波; 周利琳; 望勇; 杨帆
    • 摘要: 烟盲蝽(Cyrtopeltis tenuis Reute)属半翅目盲蝽科,国内分布北起内蒙古,南至海南,东抵台湾,西线自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国家及地区,寄主植物主要有烟草、芝麻、泡桐、大豆、豌豆等。烟盲蝽为杂食性昆虫,是典型的动植食性(zoophytophagous)捕食者,除取食植物汁液外,还可以捕食烟粉虱、白粉虱、朱砂叶螨、菜蚜、小菜蛾、斜纹夜蛾等昆虫,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天敌昆虫。
    • 曹荣; 胡月; 田立超
    • 摘要: 为明确不同植物精油与丁氟螨酯农药复配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4种植物精油及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毒力,然后采用共毒因子及共毒系数法评价了植物精油与丁氟螨酯的复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丁氟螨酯、山鸡椒精油、亚洲薄荷精油处理朱砂叶螨24 h后LC50分别为2.215、772.801和1040.187 mg/L,共毒因子法测定结果表明,丁氟螨酯与亚洲薄荷1∶94共毒因子最高,达22.51。共毒系数法进一步证明,丁氟螨酯与亚洲薄荷1∶90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
    • 凤舞剑; 曹丹; 唐成金
    • 摘要: 试验研究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莓好田园”温室草莓生产基地进行,对温室草莓上害虫发生种类与数量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方程对温室草莓优势害虫基于花期和时间上种群动态与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温室草莓上优势害虫为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在盛花期时发生数量占叶螨总量的62%。叶螨为害始于3月初,5月中旬达到发生高峰,基于温度波动叶螨发生数量变化较为显著。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在温室草莓上均表现出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且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聚集度相应提升。聚集成因分析表明,二斑叶螨聚集成因源于自身习性和环境因素,朱砂叶螨聚集成因源于环境因素。应用Iwao回归法进行计算分析,基于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旨在为草莓田间调查取样提供有效路径,并为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丁超; 宋莉红; 卜春亚
    • 摘要: [目的]拟克隆朱砂叶螨几丁质脱乙酰基酶TecCDA3并对其进行表达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克隆TecCDA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表达特征.[结果]成功克隆朱砂叶螨几丁质脱乙酰基酶TecCDA3 (GenBank No.MK779705),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11 bp,共编码536个氨基酸,含有3种结构域,根据同源性和发育树分析判定其属于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家族Group Ⅱ.TecCDA3在成螨时期表达量最高,在幼螨时期表达量最低,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表达趋势.[结论]克隆得到朱砂叶螨几丁质脱乙酰基酶TecCDA3并对其表达特征进行分析,丰富朱砂叶螨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家族.
    • 苏拉依曼·沙特尔; 古丽尼沙汗·依明尼亚孜
    • 摘要: 草莓已成为我国广泛种植的水果,而由于草莓栽培喜低温、高湿、低光照的小气候,全年生产和连作种植现象较严重,导致草莓病虫害滋生繁衍。朱砂叶螨是危害草莓生长中后期的重要害虫,对草莓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尤其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朱砂叶螨危害更重,可导致减产30%~40%。
    • 胡月; 周涵宇; 田立超
    • 摘要: 为了得到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具有较好杀螨活性的植物精油与阿维菌素复配配方,并为杀螨剂开发应用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柠檬草、广藿香、山鸡椒、亚洲薄荷植物精油及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分别采用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了山鸡椒和亚洲薄荷精油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和复配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柠檬草精油和广藿香精油基本无杀螨活性,山鸡椒精油、亚洲薄荷精油处理朱砂叶螨24 h后LC50分别为772.801 mg/L和1040.187 mg/L.阿维菌素与亚洲薄荷1:272,1:679复配具有增效作用.阿维菌素与亚洲薄荷1:400复配时共毒系数最大,可达160.因此,阿维菌素与亚洲薄荷1:400复配防治朱砂叶螨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这为杀螨剂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 倪婧; 谢道燕; 江秀均; 杨振国; 柴建萍
    • 摘要: 在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中需引入一个或几个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作为参照物对表达结果进行校正和标准化处理,但并非所有内参基因都完美地适用于任何特定试验条件下的生物样本,要得到准确、真实的定量结果,就需要筛选与试验匹配的最佳内参基因.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利用geNorm软件分析,对朱砂叶螨敏感品系及抗炔螨特品系各个发育阶段中6个常用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个品系间RPS18与α-TUB内参基因组合表达稳定度较高;不同发育阶段α-TUB与GAPDH内参基因组合表达稳定度较高.
    • 张梦宇; 戚翠翠; 胡佳; 徐志峰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硒代谢通路的关键基因,探究其在朱砂叶螨硒代谢中的功能.[方法]使用基因克隆技术对8条朱砂叶螨硒代谢通路基因进行克隆;利用qPCR技术检测这些基因在不同浓度(0,5,20和50 μmol/L)亚硒酸钠(Na2SeO3)处理的豇豆苗上饲养3 d的朱砂叶螨品系(短期硒饲养品系)雌成虫间以及朱砂叶螨普通品系(豇豆苗饲养)和长期硒饲养品系(20 μmol/L Na2Se03处理的豇豆苗饲养超1年)雌成虫间的表达量差异,并分析它们对硒诱导的表达响应;原核表达差异表达基因TcSPS1,并测定获得的重组蛋白生化特性.[结果]成功克隆了朱砂叶螨硒代谢通路的8条基因TcTxnrd1,TcTxnrd2,TcSPS1,TcSPS2,TcSPS2-1,TcSPS2-2,TcSG和TcPSTK.qPCR结果表明TcSPS1和TcTxnrd2在短期硒饲养和长期硒饲养朱砂叶螨品系中均上调表达,且TcSPS1的表达量变化与硒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获得TcSPS1可溶性重组蛋白,测得其重组蛋白比活力为2.366±0.046 nmol/mg pro·min,Km和Vmax值分别为10.054±0.062 μmol/L 和29.633±1.777 nmol/mg pro.min.[结论]通过硒代谢通路基因分析,初步解释了朱砂叶螨对硒的适应的分子机制,并证明了上调表达的TcSPS1基因在朱砂叶螨产生对硒的适应中起着重要的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