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理种群

地理种群

地理种群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0981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海洋与湖沼、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第一届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研讨会等;地理种群的相关文献由12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营、何康来、薛芳森等。

地理种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2 占比:2.76%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10981 占比:96.97%

总计:11324篇

地理种群—发文趋势图

地理种群

-研究学者

  • 王振营
  • 何康来
  • 薛芳森
  • 李菁
  • 丛斌
  • 吴旭干
  • 成永旭
  • 陈元生
  • 董辉
  • 高玉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林丽; 孟泽洪; 李帅; 赵兴丽; 周罗娜; 贺圣凌; 魏茹蕙; 张欣; 周玉锋
    • 摘要: 【目的】基于mtDNA COI和COⅡ的联合序列,探讨中国南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方法】利用MEGA 6.0,DnaSP 5.10和Arlequin 3.5.2.2等软件对中国南方茶棍蓟马8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变异及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推断群体演化历史。【结果】茶棍蓟马mtDNA COI和COⅡ序列均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COI和COⅡ联合序列的长度为1146 bp,共有22个单倍型。中国南方茶棍蓟马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924)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600)。8个地理种群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高(F_(ST)=0.84830),基因交流水平低(Nm=0.040),群体可能由于遗传漂变而发生明显分化。AMOVA分析显示,茶棍蓟马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种群(F_(CT)=0.84922);Mantel检测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029,P<0.01)。中性检验结果表明,除云南两个地理种群外的其他地理种群近期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结论】中国南方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少;地理距离可能是影响茶棍蓟马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 安仕博; 陈旭; 戴鹏; 侯洋旸; 臧连生
    • 摘要: 不同地理种群的赤眼蜂在遗传、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为探究不同地理种群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在基因型上的差异并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筛选了可用以区分不同地理种群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微卫星引物。结果表明:从已报道的1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对引物(序列号:KT834825,KT834827)可以区分玉米螟赤眼蜂中的黑龙江地理种群与吉林和辽宁两个地理种群;并筛选出2对引物(序列号:KT834822,KT834825)可以区分黑龙江、贵州和广东3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螟黄赤眼蜂。该结果进一步证实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间可能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为精准鉴别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以及进一步探寻优势种群的高效繁育与应用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 李爱梅; 付开赟;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冯宏祖; 郭文超
    • 摘要: 【目的】番茄潜叶蛾已成为世界性番茄的重要害虫,对番茄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揭示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结构。【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0个地理种群番茄潜叶蛾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结果】15条引物扩增出137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6.35%,所有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的标记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个番茄潜叶蛾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大小范围为0.0065~0.1623,遗传一致度范围为0.8502~0.9935。种群变异来源分析表明,25.36%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74.64%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UPGM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理种群的聚类与地理位置无较强的关联性。【结论】番茄潜叶蛾尚处在入侵早期阶段,且具备频繁入侵和多点的特征。防控上要注意加强检疫,阻绝多点入侵来源。
    • 鸟鹏颖; 时磊
    • 摘要: 趾长比是指动物不同趾长的比值,常被认为是早期雄激素或雌激素暴露的标记物之一。本文通过测量新疆敏麻蜥Eremias arguta 3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成体各趾长并计算趾长比,探究不同地理种群趾长及趾长比的两性差异。结果表明,伊犁地区雄性后肢的第2趾显著大于雌性(P<0.05);富蕴县雄性前肢、后肢的第2、3、4、5趾长均显著大于雌性(P<0.05),雌性后肢的2D∶4D显著大于雄性(P<0.05);而塔城地区雄性前肢第1、5趾和后肢第1、2、3、4趾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后肢的2D∶3D显著大于雌性(P<0.05)。3个地理种群的趾长及趾长比的两性异形没有统一模式,可能是独立进化的。敏麻蜥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趾长及趾长比的两性异形有显著差异,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永萍; 杜广祖; 狄藤; 孔德鸿; 杨航; 杨进波; 易小光; 张庭发; 陈斌
    • 摘要: 【目的】明确云南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种群间的差异,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解析草地贪夜蛾的环境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保山市隆阳、昆明市石林、红河州开远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结果】从云南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共分离获得27株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细菌菌株,27株细菌菌株分属4门9科12属19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为厚壁菌门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中,澜沧、石林、开远和保山种群分别分离到3门4科6属8种共9株细菌、3门5科6属6种共6株细菌、2门3科4属5种共5株细菌和3门6科6属6种共7株细菌;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内均存在肠球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细菌;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05~1.277、0.969~1.381、0.615~0.635及0.602~0.753。【结论】云南4个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内可培养细菌较丰富,不同地理种群肠道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优势菌均为厚壁菌门的肠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对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群落起着决定作用。
    • 王富平; 杨泽众; 王芳; 白义川; 刘佰明; 李文香
    • 摘要: 近年来,天津地区蔬菜作物蓟马发生危害愈发严重。为防止其种群扩大,减少经济损失,采集了天津地区11个蓟马种群,对其mtCOⅠ基因进行测序,共获得29条蓟马mtCOⅠ基因序列,其中发现37个变异位点,5种单倍型,H1单倍型出现次数最多。经Genbank序列比对,发现该11个蓟马种群全部为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进一步利用MEGA 10.0.0和Dna SP 5.10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遗传分化、基因流、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所测棕榈蓟马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中等,种群间基因流较高,但是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错配分析曲线出现多峰,且天津地区棕榈蓟马种群在最近的历史时期种群相对较为稳定,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种群扩张现象。研究结果为当地棕榈蓟马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程露强; 靳雯怡; 郭琳; 方分分; 陈新中; 秦启联; 徐建祥; 张寰
    • 摘要: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入侵我国多个地区,逐渐形成地理种群。在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frugiperd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fMNPV)生物农药的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同地理来源的宿主对SfMNPV的敏感性和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显著影响了SfMNPV的生产效率。为解析其敏感性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首先对云南德宏、广东广州、广西钦州、西藏林芝4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基因型进行了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测试SfMNPV对4龄幼虫的口服毒力,然后,通过向幼虫体内注射草地贪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ions,BVs)的方式,越过口服感染中肠的过程,分析敏感性差异发生的阶段。最后比较了高敏感和低敏感种群中肠肠液pH,并基于16S rDNA测序测定了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广西种群属于纯合玉米型,其余种群为带有水稻型COI标记的杂合玉米型。广西种群对SfMNPV的口服敏感性最低,西藏种群的敏感性最高,但两者注射BV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示病毒敏感性差异发生在口服感染阶段。广西种群中肠pH略低于西藏种群,并且较于西藏种群,广西种群相肠道乳杆菌Lactobacillus丰度高。本文结果表明,肠道微环境的差异可能是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SfMNPV口服敏感性产生差异的原因。
    • 任智萌; 王超; 李孟奕; 龚培盼; 张云慧; 李祥瑞; 李强; 朱勋
    • 摘要: 为阐明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6个地区(河北保定、定州、石家庄、邢台、邯郸,山东聊城)的麦无网长管蚜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23条ISSR引物扩增出了297条清晰条带,其中172条(57.91%)具有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麦无网长管蚜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57.91%)高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26.24%),其中河北保定种群和河北邯郸种群的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小(24.92%),河北石家庄种群的种群变异最大(41.75%),河北和山东地区的种群(除河北石家庄)之间没有显著遗传差异。根据种群变异来源分析,有26.44%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73.56%变异来自于种群内(G_(st)=0.2644),不同地理种群间并没有出现分化现象(N_(m)=1.3910)。利用不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对6个种群进行统计分析,构建进化树,发现6个种群分为了两大类,而其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并不存在相关性,地理空间并未对其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产生影响。麦无网长管蚜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各个种群间并没有明显遗传分化的趋势。本研究有关麦无网长管蚜不同地理种群基因流和遗传变异将为控制麦蚜危害和田间综合防治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 杨眉; 褚晋; 邵凌云;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 摘要: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逐年上升,但仍处于低抗及敏感水平;CarE活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MFO及GST活性均伴随着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且部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辽宁省各个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仍处于敏感水平,施用阿维菌素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二化螟GST和MFO的活性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对阿维菌素抗药性水平的变化。
    • 从春蕾; 张凤; 石庆荟; 刘天雷; 孙月华; 张玉波
    • 摘要: 为明确贵州省不同地理种群小贯小绿叶蝉种群体内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的差异,分别测定了贵州省6个茶叶主产区小贯小绿叶蝉体内酶(AchE、CarE、GSTs、POD、SOD和CA T)活性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地理种群小贯小绿叶蝉体内的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6个采样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体内AchE、CarE和GSTs活性以清镇和安顺种群最高,POD、SOD和CAT活性以清镇和湄潭种群最高.小贯小绿叶蝉6个不同地理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水平存在差异,对同种药剂的敏感性差异在1-5倍之间,清镇种群对吡虫啉、吡蚜酮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余5个,都匀种群对啶虫脒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余5个.贵州6地小贯小绿叶蝉种群体内酶活性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均具有地理种群差异,建议根据不同地理种群的抗药性选择防治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