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术中知晓

术中知晓

术中知晓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7498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临床麻醉学杂志、麻醉与监护论坛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1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第八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交流会、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术中知晓的相关文献由571位作者贡献,包括岳云、张忱、黄锡强等。

术中知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7498 占比:99.75%

总计:97747篇

术中知晓—发文趋势图

术中知晓

-研究学者

  • 岳云
  • 张忱
  • 黄锡强
  • 刘丹彦
  • 张维
  • 李向荣
  • 李英姿
  • 王正英
  • 艾艳秋
  • 代志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莫家玲; 覃之人; 黄伟波; 唐平; 肖祥礼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BIS监测下手动控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患者术中知晓情况、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BIS值、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知晓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术后语言等级评定量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可有效维持患者的麻醉深度,减少丙泊酚的总用量,避免患者术中知晓,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可行。
    • 刘思敏; 焦育娟; 井子夜; 张艳鹏; 杨保仲
    • 摘要: 术中知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麻醉并发症.全麻剖宫产、创伤手术、心脏手术、急诊手术等发生术中知晓的风险较高.一般情况下剖宫产很少选用全身麻醉,医生会在特殊、紧急情况下选择全身麻醉.目前,关于预防全麻剖宫产术中知晓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关于全麻剖宫产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并从术前评估、药物选用、术中监测、术中管理等方面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降低全麻剖宫产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避免医患纠纷.
    • 杨益锋
    • 摘要: 在全身麻醉(全麻)过程中利用麻醉深度监测指标是现代麻醉学发展的需要.目前,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主要有脑电双频指数、听觉诱发电位、脑状态指数、熵指数等.根据现有研究及临床观察,采用上述指标预防围手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且其能够指导全麻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质量.该文就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在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赖奕栋
    • 摘要: 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面临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其中术中知晓因为其对患者精神的极大危害而一直被作为研究的热点.术中知晓本质是一种全身麻醉下患者意识没有完全受到抑制的现象,患者在术后能够回忆起术中所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这种全身麻醉并发症的严重后果之一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且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麻醉深度与其密切相关,而脑电双频谱指数经过广泛使用被认为是监测镇静深度的可靠工具,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依照监测数据给予适量的麻醉药物可有效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术中知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回顾,目的在于加强认识.
    • 邢聪
    • 摘要: 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好莱坞电影《夺命手术》?这部惊悚电影讲述的是男主角克莱在做心脏移植手术时,虽然接受了麻醉,但意识非常清晰,于是听到了医师杰克与护士萨曼莎的密谋,最后留下了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涉及到一个困扰麻醉医生的临床难题--术中知晓,并提示了术中知晓的危害。
    • 李盼盼; 饶德新; 张艳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压力对其术中知晓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44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心理压力评估并分组,对比分析四组术中知晓发生情况,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评价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分析术前心理压力对术中知晓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结果 全部644例患者术前压力正常患者有161例,轻度压力179例,中度压力156例,重度压力148例;随着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压力程度升高,其术中知晓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压力程度升高,患者PTSD-SS各维度及总分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检验分析,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压力与PTSD-SS评分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可能是患者术中知晓及创伤应激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压力程度与术中知晓及应激障碍风险呈正相关.
    • 叶明; 赵巧炎
    • 摘要: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混合肾上腺素在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wide awake local anesthesia no tourniquet,WALANT)腕管松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常规腕管松解手术.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混合肾上腺素进行WALANT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利多卡因用量、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30 min(T2) Ramsay镇静(R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术后肌电图检查结果和腕管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利多卡因用量、麻醉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RSS、VAS评分组内比较显著高于T0时、T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肌电图参数运动传导速度(MCV)、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传导速度(SCV)、潜伏期(ML)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腕管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4.00%、74.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1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混合肾上腺素用于腕管松解手术WALANT麻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谭值琼; 郭昌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术中维持在结肠癌开腹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携带肝功能异常实施开腹乙状结肠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则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患者术中知晓及术后苏醒延迟情况;统计两组麻醉苏醒相关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ST、ALT及TBIL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AST、ALT及TBIL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中知晓及术后苏醒延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结肠癌开腹手术者,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能有效减少肝功能损伤,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促进患者麻醉复苏.
    • 辛曙辉
    • 摘要: 全身麻醉手术在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主要通过药物以及其他方式的干预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让患者在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一种无疼痛、比较舒适的状态下,而术中知晓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关系,如麻醉药物的剂量较低、镇痛不到位等麻醉药物等,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能够预测术中知晓的发生,但是各个方法 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次研究对术中知晓的发生以及危害、麻醉深度监测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
    • 郑青玉; 方亮; 程鹃; 邹陈; 王小建; 裴梦婷
    •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全麻胸科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及术后躁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行全麻胸科手术并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本院行全麻胸科手术并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知晓情况、苏醒期相关指标及拔管后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术中知晓,对照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5、10、30 min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于全麻胸科手术患者有助于减少术中知晓发生,减轻术后躁动,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