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扩散系数
有效扩散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91715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制冷学报、干燥技术与设备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广东省造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等;有效扩散系数的相关文献由497位作者贡献,包括袁红志、谭延亮、李涛等。
有效扩散系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1715篇
占比:99.84%
总计:91858篇
有效扩散系数
-研究学者
- 袁红志
- 谭延亮
- 李涛
- 朱炳辰
- 朱继承
- 李鑫钢
- 杜延军
- 赵亮
- 冯亚松
- 卢璐
- 季俊杰
- 张睿
- 张绪坤
- 徐洪峰
- 徐耀民
- 朱英
- 李清彪
- 李红
- 李绍芬
- 林鹏云
- 樊靖郁
- 王国香
- 王富民
- 王苑
- 王道增
- 罗永浩
- 肖永厚
- 诸爱士
- 辛峰
- 金鸣林
- 陈春燕
- 乐恺
- 于广锁
- 倪世伟
- 冯金钻
- 刘怡
- 刘松玉
- 刘苏
- 刘鹏
- 吴生礼
- 周子凌
- 周实际
- 周志明
- 夏辉
- 姚斌
- 孙慧洋
- 孙昱东
- 孟庆杭
- 宋刚
- 崔卫星
-
-
兰大为;
赵芳;
王玉清;
赫文秀;
于戈文;
赵悦
-
-
摘要:
为了有效提高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对干燥过程的温度、风压等干燥变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干燥变量对干燥过程中干燥物料的影响,选取8种干燥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并建立验证最优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干燥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效水分扩散系数3.5498×10^(-10)m^(2)/s-6.8461×10^(-10)m^(2)/s,平均活化能21.67kJ/mol。Wang函数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工业呢(帆布)热风干燥过程(R^(2):0.9983~0.9998,RMSE:0.0008~0.0064,χ^(2):0.0001~0.0004),对实验过程的拟合度较优。
-
-
杨旭;
诸爱士
-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菜用大豆荚,分别采用鼓风干燥箱和洞道干燥机对新鲜菜用大豆荚进行了干燥实验,比较研究了其热风干燥的特性,用7个薄层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了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短,干燥速度越快,洞道干燥机干燥明显优于鼓风干燥箱干燥;在所选用的模型中,Modified Page模型能更好地用来描述新鲜菜用大豆荚的干燥过程;研究条件下鼓风干燥箱与洞道干燥机干燥过程的活化能分别为37.74 kJ·mol^(-1)和28.19 kJ·mol^(-1);有效扩散系数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增大,鼓风干燥箱干燥从0.86×10^(-12)m^(2)·s^(-1)增大到3.93×10^(-12)m^(2)·s^(-1),洞道干燥机干燥从1.79×10^(-12)m^(2)·s^(-1)增大到5.72×10^(-12)m^(2)·s^(-1)。
-
-
张庆;
董晓强;
冯亚松;
李颖臻;
杜延军
-
-
摘要:
评估了转炉钢渣-电石渣-磷石膏(BCP)固化剂对工业污染场地土中固化稳定后重金属污染物迁移参数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维柱状扩散试验装置,结合菲克定律理论与Pollute V6.3计算程序,对比了重金属镍、锌污染土固化稳定化前后的有效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结果表明,BCP固化剂的添加使得Ni和Zn有效扩散系数降低约2个数量级,而分配系数显著提高2个数量级。添加固化剂的试样重金属Ni和Zn的分配系数分别为污染土的169和175倍。BCP固化剂能够明显提高污染土的环境安全性。
-
-
汪振毅;
张赛;
胡世旺
-
-
摘要:
锂离子电池电极是决定电池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在多孔电极理论基础上引入分形理论,重构电极的微结构,考虑结构参数以及温度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推导出锂离子在固、液相中有效扩散系数的理论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热-化耦合模型,分析热模型与电化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模拟放电过程,探究不同固、液相有效扩散系数对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中锂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随面积分形维数、孔隙度以及温度增大而增大,随迂曲分形维数增大而减小;固相有效扩散系数随面积分形维数增大而减小;在相对高倍率放电的情况下,改变负极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使得电极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锂离子在固、液相中有效扩散系数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了电池的最大放电容量。本工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制造提供了基础理论参考。
-
-
龙腾;
陈义强;
柯文林;
唐旭;
徐长安;
吴鹏
-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先共混沉淀后溶解去除超细SiO_(2)颗粒(5~10μm)制备改性壳聚糖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显示,改性后的壳聚糖膜由微尺度多孔结构和光滑表面结构的非对称结构组成,并且改性前后壳聚糖膜的机械性能没有明显改变。死端过滤实验测试膜通量的结果显示,由于微观凹凸膜结构可增大膜的有效扩散面积,因此改性后壳聚糖膜的水渗透性比未改性壳聚糖膜提高了1.5倍。采用自由扩散法测试溶菌酶(14 kDa)、胰蛋白酶(20 kDa)、胃蛋白酶(34 kDa)、鸡卵清蛋白(43 kDa)和牛血清白蛋白(65 kDa)在壳聚糖膜内的有效扩散系数(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D_(eff)),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蛋白质分子量的变化仅为4.6倍,但是改性壳聚糖膜中蛋白质的D_(eff)变化达330倍,说明壳聚糖膜具有一定的蛋白质选择过滤性能。另一方面,鸡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D_(eff)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测改性壳聚糖膜传质通道的大小与鸡卵清蛋白的分子大小相当。本研究结果可为生物酶制剂精制过程的膜过滤操作提供参考。
-
-
肖昊阳;
唐晓津
-
-
摘要:
针对C8芳烃异构化反应中二甲苯等6种反应物在催化剂内的扩散过程,建立一种气相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此方法计算得到不同反应压力和温度的条件下,C8芳烃异构化反应体系中6种气相物质在催化剂内扩散的有效扩散系数,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并讨论了温度和压力对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增大,气体密度增大,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分子扩散系数减小;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扩散系数增大.
-
-
冯金钻;
陶乐仁;
黄理浩;
谷志攀;
吴生礼
-
-
摘要:
采用薄层干燥的方式对嘉兴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脱水市政污泥在不同厚度和温度下的干燥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通过引入薄层干燥模型,对薄层市政污泥干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厚度越小或干燥温度越高,污泥干燥速率越快.当温度从70?°C上升到130?°C时,最大干燥速率从0.02587?g·(g·min)-1上升到0.08158?g·(g·min)-1;从节能角度考虑,温度过高会导致有更多的能量消耗在污泥干质上,不利于能量的有效利用;Midilli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市政污泥含水率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应用Fick扩散定律推导出70~130?°C下薄层市政污泥干燥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变化范围为5.96?×?10-9~3.24?×?10-8?m2·s-1,并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有效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得到薄层市政污泥水分扩散的活化能为31.32?kJ·mol-1.
-
-
周西华;
韩明旭;
白刚;
兰安畅;
付志豪
-
-
摘要:
煤层CH4解吸效率低、扩散慢的特点严重制约着煤层瓦斯抽采的效率,为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困难的问题,选取晋城赵庄煤矿煤样,研究不同注气压力对驱替CH4过程的影响以及驱替过程中CH4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CO2驱替CH4试验平台,在0.6、0.8、1.0 MPa等不同注气压力条件下分别进行CO2驱替CH4实验.结果表明:驱替压力越大,达到最大CH4排放量的时间越短,CO2突破时间越快,置换效率越大,驱替效果越好;CH4气体驱替过程分为3个阶段,先急剧增加再缓慢增加最后保持平稳;在同一注气压力下,瓦斯扩散系数随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注气压力为0.6、0.8、1.0 MPa时,瓦斯扩散系数的最大值分别为2.27×10-5、3.36×10-5、4.62×10-5cm2/s.从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注气压力下,CO2对CH4主要起到驱替作用、置换吸附-解吸作用及稀释驱替作用;每个阶段的CH4气体运移情况不同,根据实验阶段合理调整注气流量、压力等参数,使注驱技术搭配更高效.研究结果对CO2深埋与瓦斯(煤层气)高效抽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
孟庆杭;
宋刚;
胡远丰;
王晓波;
胡光涛
-
-
摘要:
针对湿煤泥含水量高、难以大规模利用的现状,分析了湿煤泥在低温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及其干燥动力学.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升高,煤泥干燥速度加快,干燥时间缩短.煤泥含水量由25.58%降至15.00%,干燥温度由40°C提高至70°C,干燥时间缩短了50.05%,煤泥干燥的临界含水量为8.91 g/g.10 mm厚煤泥在40~70°C下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2.72×10-5~5.71×10-5m2/s,表观活化能为22.55 kJ/mol.
-
-
孟庆杭;
宋刚;
胡远丰;
胡光涛;
王晓波
-
-
摘要:
为研究低温条件下城市污泥的干燥特性,分别在40°C、50°C、60°C、70°C下对3 mm、5 mm、7 mm、10 mm厚的污泥进行了干燥实验,得出干燥模型,并分析了干燥动力学.结果表明:污泥干燥速率与污泥厚度、干燥温度有密切关系;Midilli模型能很好的模拟污泥低温干燥过程;3 mm、5 mm、7 mm、10 mm厚污泥在40~70°C下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3.610×10-8~7.440×10-8m2/s、5.670×10-8~1.226×10-7m2/s、1.033×10-7~2.562×10-7m2/s、1.459×10-7~3.850×10-7m2/s;污泥在40~70°C下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1.20 kJ/mol、23.13 kJ/mol、26.58 kJ/mol、29.32 kJ/mol.
-
-
CHEN Chun-yan;
陈春燕;
ZHAO Liang;
赵亮;
WANG Dao-zeng;
王道增;
FAN Jing-yu;
樊靖郁
- 《第三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
| 2019年
-
摘要:
泥-水界面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湿地以及近海等自然水体中重要的环境边界.粗糙底床泥-水界面区域物质交换过程不仅与水动力作用和底床渗透率有关,还涉及颗粒/粗糙元尺度的床面粗糙度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室环形水槽实验,测量得到不同粒径模型沙粗糙底床条件下,界面物质交换通量的定量数据和变化特征,分析有效扩散系数与其主要影响参数之间的标度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参数范围内,粗糙底床条件下泥-水界面有效扩散系数与光滑底床相比有所增大,与其主要影响参数之间存在较为一致的标度关系.对于相对较高渗透率的粗糙底床情形,有效扩散系数与不同形式雷诺数之间大致呈2次方标度关系,其适用范围可采用合适的无量纲参数(如渗透率雷诺数)阈值来表征.与光滑底床相比,粗糙底床条件下的这一阈值由于粗糙床面湍流渗透影响增强而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
-
-
赵芳;
陈振乾;
施明恒
- 《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对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分形描述,建立了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形模型,推导了超声波作用下多孔介质中液体的分形有效扩散系数。通过对超声波作用下污泥内部孔隙结构进行显微观察,计算出不同声能密度超声作用下污泥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f及孔隙通道曲折度分形维数dw,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超声声能密度对污泥内部水分渗透率及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超声处理使污泥内部孔隙结构发生改变,污泥颗粒变的匀均细小,孔隙尺寸变大.超声波改善了污泥内部孔隙连通性,使污泥渗透率及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均随超声作用功率的增加而逐渐递增.此外,由超声热效应引起的介质温升及超声振动激发能均加快了液体分子的振动迁移速率,进一步增大了污泥内部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
-
-
-
-
-
-
李红;
栗卓新
- 《第十二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采用厚度为50μm的纯铜箔作为中间层,在1 100 °C下对低碳钢板进行了轧制—扩散复合,考察了塑性变形对界面结合强度和中间层厚度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系统地研究了碳钢/Cu/碳钢系统轧制—扩散复合中间层等温凝固过程的动力学,并建立了等温凝固时间模型.结果表明,一定的塑性变形可以有效缩短中间层液相全部完成等温凝固的时间.试验测量的等温凝固中间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衔接与吻合良好,中间层变化和液相区等温凝固过程互相协调,有助于提高界面结合强度.采用晶内扩散和晶界扩散共同作用下的有效扩散系数,可以精确预测中间层等温凝固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