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接触临床
早期接触临床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教育、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9342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改革研讨会议等;早期接触临床的相关文献由5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萍、何晓峰、刘蔚等。
早期接触临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9342篇
占比:99.83%
总计:109528篇
早期接触临床
-研究学者
- 杨萍
- 何晓峰
- 刘蔚
- 姚颖
- 徐薇薇
- 潘慧
- 高小惠
- 伦施斯
- 刘永兵
- 孙宝志
- 孟浦
- 宁丽
- 张凯
- 张连辉
- 张阳
- 张雪
- 曲波
- 李国芳
- 李晓霞
- 王月飞
- 王滨
- 王维庆
- 王艳梅
- 肖东
- 肖宇
- 袁立军
- 赵红晔
- 钟严艳
- 任洁洁
- 余奇玲
- 傅麒宁
- 刘佩梅
- 刘佳
- 刘俊
- 刘再英
- 刘岩
- 刘晓红
- 刘玉村
- 单苑丽
- 史雯静
- 吕帆
- 吴南昌
- 吴晓炀
- 周斌
- 孙阳
- 岳修勤
- 张圆
- 张坤
- 张江峰
- 张艳丽
-
-
王鹏;
李晓红;
庞美俊;
屈野
-
-
摘要:
系统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早期接触临床是21世纪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之一。文章结合高校课程设置特点,从课程构建、教学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案介绍系统解剖学理论教学与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经验,旨在实现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正确树立及沟通表达、团队合作、探索未知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以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
-
雷卓青;
庞毅恒;
黄莉;
郁缪宇;
黄婧渝;
罗杰峰
-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化临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7名2018级精神病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一年级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5%以上的医学生对课程评价良好;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得分提高(P<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能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提高学习动力、临床思维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
-
黄米娜;
李丹;
梁春光;
李秀华;
刘涛;
郭占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器官系统理念下的早期接触临床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普通教学、器官系统教学与早期接触临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期末时对两组学生进行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及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的测评。结果:实验组在职业认同方面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官系统理念下的早期接触临床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度、理解力等,同时对学生有较好的职业引导作用。
-
-
蔡鸣;
郭毅波;
曹霞;
王旭东;
郑家伟
-
-
摘要:
目的对口腔专业本科生提早接触临床与临床前导师制课程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教学反思。方法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3级至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全体学生共279名:2016、2017、2018级学生为试验组(实施《患者与医师》课程),人数依次为48、60、60人;2013、2014、2015级学生为对照组(未实施《患者与医师》课程),人数依次为39、39、33人。分别对两组同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课程作用、课程设置、学时数安排合理性,两组学生的未来科室选择倾向性,课程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反馈。应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和自主积极性较高,多数学生能在2~3个科室中决定自己未来希望从事和发展的方向。对照组学生均有意愿参与该课程的学习,并认为此课程能为自己的临床实习提供一定帮助。在培养兴趣、建立工作认知和提高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的课程作用评价中,两组学生的反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均认为该课程与其他临床见习课有所区别;两组学生在期望的见习次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托于《患者与医师》课程的口腔专业提早接触临床与临床前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临床早接触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度较高,且比较之下发现在激发学习兴趣、协调临床与科研、增进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的教学效果较为优异,相较基础早接触课程有较大优势。本调研的反馈与已积累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
-
-
戴艳梅;
林欣;
彭文涛;
邹慧儒;
郭怡熠
-
-
摘要:
口腔医学教育中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可以使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好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与学习兴趣。文章分析、总结了现有口腔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以“早期接触临床”与“理论授课和临床见习紧密结合”为目标的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多角度、多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整合口腔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进一步加速培养口腔医学卓越人才。
-
-
徐珊;
汪受传;
赵霞
-
-
摘要:
为探索中医儿科学专业(五年制)临床课程可行的教学形式,形成中医儿科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实践的构思,文章以"中医儿科学"专业临床课程为例,采用课余接触临床与医案贯穿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将"早期接触临床"的理念引入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整个教学实践分两阶段进行.课前准备阶段:本专业低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早期接触临床"活动.课堂讲授阶段:本专业高年级接受本专业临床课程的课堂学习,将学生在"早期接触临床"活动中接触到的临床病案等素材引入本专业临床课程课堂教学,创建临床情境,贯穿授课内容.最后分别以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基于早期接触临床的课程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创新价值.
-
-
胡方园;
徐江;
陆敏;
姚飞;
周琦;
王熠钊
-
-
摘要:
探索了临床医学长学制康复医学启蒙见习课程建设.教研室成立了启蒙见习教学组,明确了康复医学启蒙见习的带教目的 、带教内容和带教方式.教学组确定了康复医学启蒙见习内容与见习要点是以直观的康复医生日常诊疗工作、康复治疗技术为框架进行设计.见习后学生反馈收获最大的见习内容是康复门诊.其原因可能是康复门诊能够接触到完整的康复病例诊疗过程,学生不需要特别多的医学知识,更容易接受.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对指导老师的评价满意.达到了较好的见习效果.
-
-
-
梁韬
-
-
摘要:
口腔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质量.为适应医院发展改革和口腔科医师技能的深化,在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中增加科研导向教学,建立口腔医学本科生初步科研意识,了解口腔专科医院科研导向转变的同时,也有利于本科生对后续学历深造的认识.引入科研导向教学模式就是将临床教学实践与科研意识巧妙结合起来,在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中增加新元素,跟进医学发展创新需求.
-
-
吕中静;
袁健
-
-
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在口腔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口腔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共4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未接触临床(对照组),另一组为早期接触临床(观察组),2组均为n=20.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综合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口腔医学生,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
郭小燕
- 《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治医学院2012级全日制护理本科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89.07%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且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增强了对护士职业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结论:护理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