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生态

文学生态

文学生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3805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新华文摘、甘肃社会科学、求索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等;文学生态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发有、杜桂萍、邵宁宁等。

文学生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805 占比:99.72%

总计:84038篇

文学生态—发文趋势图

文学生态

-研究学者

  • 黄发有
  • 杜桂萍
  • 邵宁宁
  • 任姗姗
  • 傅亚东
  • 刘笑
  • 古远清
  • 周根红
  • 张元卿
  • 张瑞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瑞君
    • 摘要: 宋代笔记从小说中脱离出来,传奇志异减弱,考证实录增强,实现文体独立,是宋人表述文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与话体文献取得了大致相当的文体功能,重视诗文语义考辨,揭橥诗句源流,渗入理性精神等体现宋学的鲜明特征。宋代笔记呈现明显的动态演进,可藉之考察宋代文学思想的阶段性特征,为文学思想研究提供新的考察材料与角度;与话体文献的综合参照、对比,得以最大程度还原宋人文学思想的全貌。其注重记述文学发展与政治、思想、经济等的关系,可以使我们以文学生态的视野更好地接近宋人文学思想的生发现场,为文学思想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 王向辉
    • 摘要: 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兴起,引领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引发了文学生态的裂变。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场域更加多元,文学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变化显著。经典重构面临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层冲突,因而,现代文化需要从适应新生态、价值坚守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构建与当下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文学经典体系。
    • 钟志辉
    • 摘要: 从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性、规模性四个维度去衡量中唐文学,可以抽绎出"文学交游的自觉"这个命题。文学交游的自觉渗透到中唐文坛的诸多新现象中。首先是诗文唱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文学互动表现出跨地域、长时段的特点,文学传播因之呈现网络状。其次是在文人交游过程中,书信被大量运用,书信讨论的内容更丰富多元,以书信论文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联句唱和在文人交游中呈复兴之态,其形式、风格上发生了新变。最后是文人心态与动机表现出强烈的辩论、竞争色彩。文学交游的自觉与科举制度的发展有关,它为中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内在动力。
    • 王成
    • 摘要: 副文本理论于世界文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同样可在朝鲜古代文学批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序跋是副文本中的重要类型之一,而其中的选本序跋更应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副文本的选本序跋,蕴涵着丰富的文献史料,透视出散佚选本的诸多有效信息,并与正文本即选本构成互相依存、指涉、印证的互文本"关系场"。选本序跋通过呈现文学生态、构建文学批评史等,为正文本营造出立体、多维的历史现场,丰富、拓宽了正文本的阐释空间。以副文本理论介入朝鲜选本序跋研究,可以为朝鲜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建构、中国文学的域外影响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
    • 明飞龙; 廖依
    • 摘要: 西南联大师生的文学生活主要包括文学阅读、文学观赏、文学交流与文学唱酬等内容,它们是西南联大师生在漂泊西南的现实生活中因与文学接触而进入文学世界,乃至受其影响而改变自己生活态度与人生感受的一种生活实践形式。从西南联大日记出发,发掘、整理与考察西南联大师生的文学生活,既是对西南联大师生精神世界与心路历程的展示,也是对西南联大文学生态的呈现。
    • 刘翔; 高桂芳
    • 摘要: 浙江大学陈洁教授的《数字时代的大众文学出版与传播研究》一书,以全方位的视角检视了正在急速裂变与转型中的文学生态与出版行业,以“环境—创作—传播—产业—理想”的研究逻辑,层层深入地向读者展示了数字时代大众文学的出版与传播业态,并为了解数字化大众文学出版提供了新的视角。
    • 刘东方
    • 摘要: 南北朝前期,南方文学生态优于北方,后期则反之.这一转变的原因是此时期有南方文士进入北方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促进北方文学生态向好发展,使北方文学生态渐有生机盎然之势.尤其是南北朝后期,王褒、庾信等一批优秀文学之士进入北方,利用成熟的文学创作技巧,融合羁旅之愁、故国之思等内容,创作了许多传世名作,引得北方文士竞相学习模仿,北方文学也一举完成了对南方文学的超越.
    • 李淑岩; 马铭明
    • 摘要: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生最难忘却的记忆.寓京期间,洪亮吉的创作主要收在《卷施阁诗》与《卷施阁文甲集》《卷施阁文乙集》以及部分《更生斋诗》集中,这些创作犹如一组特写镜头,刻录下诗人帝都生活的焦虑、诗酒唱酬的日常以及颂圣纪恩的燃情岁月.此一内容的揭示,在丰富洪亮吉个体研究之同时,亦不失为冰山之一角,由此略可窥见乾嘉时期都下文学生态之一隅.
    • 梅新林
    • 摘要: 由于长期以来以王朝兴替为主导的线性思维的惯性作用,尤其是西方进化论在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的全面深刻的影响,所以在新体中国文学史创体以来的百余年之间,依然难以摆脱传统线型思维的固有缺陷,过于注重时间维度而忽视空间形态,由此导致大f l:文学资源与能量的流失以及整体文学生态的萎缩,因而也就难以臻于陈寅恪所论“时间先后”与“空间离合”两相交融的新型文学史模型的要求。
    • 刘笑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领域欣欣向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运用更加广泛,为自媒体时代文学提供了创作和传播载体。当然,自媒体文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领域内部也出现了哗众取宠、骗取流量的行为,为自媒体的文学创作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探究如何净化自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本文将从微博和微信两方面的文学创作生态入手,通过分析文学创作的现存问题,提出其发展的相关举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