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特质

文学特质

文学特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94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党史博采(理论版)、民主与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学特质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振镐、宋波、应克荣等。

文学特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6.4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694 占比:93.54%

总计:1811篇

文学特质—发文趋势图

文学特质

-研究学者

  • 任振镐
  • 宋波
  • 应克荣
  • 张丽丰
  • 李俄宪
  • 江小娟
  • 郭思妍
  • 魏刚
  • Т.Б.马克拉科娃
  • 严暄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毛妍君; 王影菊
    • 摘要: “关中本位”文化政策是陈寅恪先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西魏至隋唐之际,“关陇集团”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了“关中本位”文化政策,这一政策不仅维护了其在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中的绝对主导权,而且对当时的文学特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文学特质的形成既有现实的政治基础,又有唐代胡汉文化对峙、融合的独特复杂性。从深层次上来说,唐代文学的特质源于儒家文化的向心力,及其兼收并蓄的文学观,从强调文学为政治的附庸,转向强调文学的独特性,并最终形成“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唐代文学特质
    • 何永波
    • 摘要: 近些年,高丽末期杰出文人李齐贤的汉诗备受中国学者关注,但以其作品为主体进行细读研究并不多见。以《白沟》诗为例,充分体现了李齐贤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赤诚。对中国宋诗审美的继承和程朱理学的接受,形成李齐贤文学特质。作为忠宣王的侍臣,为争取国家独立,他奔走于高丽和元朝之间,用自己的诗文和行动保全了高丽国号。救国扶邦是李齐贤一生的最大愿望,是其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使命。所以,李齐贤的诗歌不仅追求审美意蕴,而且体现其爱国意志。
    • 肖思慧
    • 摘要: 文学教育作为大学语文实施的基础内容,会受高校专业课程所限无法发挥自身优势。虽然目前大学语文课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越发注重培育理论和实践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文在明确大学语文课堂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文学教育特点,分析大学语文课堂中文学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陶冶情操。
    • 宋波
    • 摘要: 野上弥生子作为日本的知名作家,构筑起了独特的文学世界.她在文学世界中体现出两方面的特质:作者的旁观者的姿态与偏重理性的思考.具体表现在野上弥生子对于日本的文坛、文学团体以及各类文学思潮的相对疏离等方面.她的文学在本质上有着近代朴素人道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文学.而她所秉持的这种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理念,也在日本的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各式各样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交相更替中有着一席之地.
    • 马晓雁
    • 摘要: 故乡西海固对于郭文斌的创作及其作品的文学特质构成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西海固民间生存既是郭文斌写作的背景,也是其乡土小说的母体、主题与基本的素材。《点灯时分》《大年》《吉祥如意》等篇章先后问世,郭文斌用空灵蕴藉的语言、嵌套式的行文结构、孩童的视角等共同构建出一个诗意的世界。"干涸贫瘠""赤地千里""苦甲天下""贫甲天下""旱甲天下"等词汇是描述西海固地域生存的常见语言。
    • 摘要: 经济学修辞学作为经济学方法论,其形成发展受到修辞学与后现代主义双重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经济学修辞学的文学特质、劝说特征、隐喻修辞三大基本特征,这三大基本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同时,经济学修辞学有效提升了经济学的解释性,重构了经济学认知模式,使经济学表达流畅自然,因此,分析与研究经济学修辞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摘要: 日前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2018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终评会议上,经专家评审团决选,贾平凹《山本》作为金榜领衔作品,与肖亦农《穹庐》、王安忆《考工记》、宗璞《北归记》、陈彦《主角》共5部作品登上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彭荆风《太阳升起》、梁晓声《人世间》、叶兆言《刻骨铭心》、杜斌《天上有太阳》获得特别推荐奖。评委们普遍认为,今年长篇小说创作收获颇丰,一个鲜明特点是以题材多样的现实书写为主。正如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所说:“今年长篇小说生产力蓬勃活跃,历来提倡的现实主义得到了凸显,我们的文学在与时俱进地书写时代。”作家认识时代与解读时代的能力有所提升,无论艺术表现还是内容架构,都呈现了不同的文学特质,通过对生活的立体刻画,映照出人民与时代的精神风貌。
    • 简旭东
    •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舞蹈艺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回望历史,舞蹈艺术的趋向性与文学艺术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现当代舞蹈艺术中无处不呈现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只有具备文学底蕴的舞蹈艺术才是能够真正传承的艺术.本文将结合现当代舞蹈艺术中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体现展开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
    • 杨泉良1
    • 摘要: 文学教育是运用文学特质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文学教育的主渠道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但文学作品的教学并非是文学教育的唯一途径。文学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的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一般文章同样可以进行文学教育,这既是对文本进行个性解读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要求。
    • 杨雯晶
    • 摘要: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变化进行情感展示的艺术形式,以不同的动作形态表达内在的文学特质,将肢体语言作为思想沟通桥梁的艺术类型.舞蹈动作的大部分肢体语言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身体各部分的配合,自然而然的展现舞者的艺术审美与情感内涵.因此,舞蹈教学离不开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在开展音乐舞蹈课程中,应该立足于肢体动作的韵律美、形态美,通过深刻的情感认识赋予肢体动作艺术灵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舞蹈的精神,更加熟练的运用肢体语言传达自身情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