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修辞

文学修辞

文学修辞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53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求索、社会科学研究、学园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第八届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 、第三十四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文学修辞的相关文献由11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仲敬、吴可勤、奚扬等。

文学修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6.3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553 占比:93.50%

总计:1661篇

文学修辞—发文趋势图

文学修辞

-研究学者

  • 刘仲敬
  • 吴可勤
  • 奚扬
  • 尚婷
  • 张尚莲
  • 张拥政
  • 张萍
  • 徐春暖
  • 李飞
  • 汪春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婧
    • 摘要: “龙学”与“钱学”均为跨世纪显学,但钱锺书对《文心雕龙》的批评却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钱锺书十分重视《文心雕龙》,但并没有像其他“龙学”家那样一味赞扬,而是站在贯通中西古今文论的高度去审视,从而更深入地挖掘出《文心雕龙》的价值,发展其理论,衡量其得失。特别是,钱锺书以“打通中西”的方法,对《文心雕龙》固有特点的挖掘;在“非体系”理论指导下,对《文心雕龙》“片段思想”价值的发现;从文学修辞视域,对《文心雕龙》修辞论的阐扬;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钱锺书批评《文心雕龙》的特色,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可以说,钱锺书对《文心雕龙》的批评,不仅极大地彰显了《文心雕龙》的理论价值,在20世纪“龙学”史上具有经典性,更为21世纪“龙学”的发展开拓了思路。
    • 李俊颖
    • 摘要: 图像时代,人们需要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建构方式,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图像”进行“修饰”,电影修辞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影视修辞学的内涵、在影像中的运用以及对后续发展的反思三个方面入手,探索修辞学理论的广阔天地,以期为电影修辞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李建军
    • 摘要: 风景是天地间的自然物象,也是文学意义上的修辞现象。在文学表现中,面对大自然的万千景象,作家从视觉对物象的感受开始,经过“随物宛转”和“与心徘徊”的物我交融的心理体验,通过精微而复杂的创造性重构,最终将单纯的自然风景,转换为复杂的精神风景,升华为一种文学修辞
    • 奚扬; 张尚莲
    • 摘要: 文学作品感情色彩鲜明,艺术性强,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如何将原作中丰沛复杂的感情和意象在不同语言之间"移植",一直是困扰各路译者的难题.法国文学家埃斯卡皮提出的"创造性叛逆"概念,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路径,即通过形式上的"叛逆"达到内容上的"忠实".通过对比奥斯卡·王尔德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荣如德译本和孙宜学译本,该文具体分析了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和文学修辞的创造性叛逆.通过分析发现,文学翻译中"忠实"和"叛逆","形式"和"内容"并非两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性叛逆对翻译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奚扬; 张尚莲
    • 摘要: 文学作品感情色彩鲜明,艺术性强,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如何将原作中丰沛复杂的感情和意象在不同语言之间“移植”,一直是困扰各路译者的难题。法国文学家埃斯卡皮提出的“创造性叛逆”概念,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路径,即通过形式上的“叛逆”达到内容上的“忠实”。通过对比奥斯卡·王尔德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荣如德译本和孙宜学译本,该文具体分析了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和文学修辞的创造性叛逆。通过分析发现,文学翻译中“忠实”和“叛逆”,“形式”和“内容”并非两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性叛逆对翻译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高群
    • 摘要: 林纾"力延古文一线"又尝试"白话新诗创作",贯通中国语言文学古今,用古文翻译西方作品,链接中西文化.在晚清与民国的时代背景下,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新文化运动派的夹缝中,用创作、翻译实践尝试解决文学语言往何处去的问题.他的文学修辞思想表现为用字、用笔、作文、文体风格、翻译策略等多方面,从字、词、句、篇的谋划到翻译的修辞重构皆有所论,促进了近现代文学修辞思想的形成.
    • 许丹
    • 摘要: 宋以来茶文学中“两腋清风”的大规模出现“两腋清风”是吃茶后的一种身体感受,也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文学修辞。诗人吃茶后,身体会随之出现各种反应,比如润喉、发汗,这些是比较初级的吃茶反应,也是吃茶之人基本都能体会到的正常生理现象。
    • 刘田; 周俊玲
    • 摘要: 《滑板少年》是一部以观察式风格为主、 自传式风格为辅的混合类型纪录片,主要讲述了创作者本人和他朋友的成长故事.它成熟的视听风格表现出了无拘无束的自由与忧郁的迷茫相交织的灰色青春.有别于纯粹的抒情和私人日记式的记述,导演将他与伙伴们的故事置于一个更宽泛的、 更广阔的有关就业、 家庭暴力、 种族、 青少年的成长等社会问题的框架中.本文将就该片采取的修辞手段与叙事结构两大方面展开讨论,并尝试从历史维度上总结叙事策略的变化.
    • 关不羽
    • 摘要: 疫情期间,社会舆论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致赞颂,白衣天使、神圣职业等美好词汇层出不穷。用文学修辞表达情感固然无可厚非,但只是歌颂和赞扬,对善待医护人员来说还远远不够。医护人员是人,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机器。即便他们百分之百地努力,也换不来百分之百的拯救。他们不是天使,行不了神迹,和正常人一样,他们的体力和智力都有边界,会出错、会失误、会情绪不佳、会疲劳无力。当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健康交给他们时,双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