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1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00812篇;相关期刊420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国际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五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2012环境健康与药物安全性全国学术年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暨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等;下呼吸道的相关文献由199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九进、瞿介明、朱琳玲等。

下呼吸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1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0812 占比:99.57%

总计:201675篇

下呼吸道—发文趋势图

下呼吸道

-研究学者

  • 张九进
  • 瞿介明
  • 朱琳玲
  • 李惠萍
  • 殷凯生
  • 王文晶
  • 胡必杰
  • 褚海青
  • 赵旺胜
  • 陈显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晓凤; 王海泉; 夏得胜; 王伟; 王娜娜
    • 摘要: 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Necrotizing granulomatous vasculiti,NGV)旧称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系统性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从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逐渐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
    • 邹金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价值,为早期确诊感染类型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湛江市霞山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3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细菌组,后根据痰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将47例革兰氏阴性(G^(-))菌感染的患儿归为G^(-)菌组,46例革兰氏阳性(G^(+))菌感染的患儿归为G^(+)菌组,同时纳入同期于院内接受体检的93例健康儿童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参照组。对比细菌组与健康参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及全血WBC水平的变化;统计其各自阳性检出率,对比G^(-)菌组与G^(+)菌组患儿血清PCT、hs-CRP及全血WBC水平变化,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下呼吸道G-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组患儿的血清PCT、hs-CRP及全血WBC水平,以及各指标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参照组;G-菌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G^(+)菌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PCT对下呼吸道G-菌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显示,PCT的截断值为2.49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78,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48%、71.24%,约登指数为0.547。结论 PCT、hs-CRP、WBC检测均可为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儿提供诊断依据,其中PCT检测对下呼吸道G^(-)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建议临床联合检测以初步判断患儿的感染类型,并及时给予对应抗菌药物治疗。
    • 蔡靖; 冯秀娟
    • 摘要: 犬呼吸系统包括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肺。其中任何呼吸系统结构的感染都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犬呼吸系统疾病四季常发,该病病因复杂、治疗周期长。呼吸系统疾病多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包括鼻炎、气管炎、肺水肿、肺炎等。犬呼吸道症状一般为流鼻液、咳嗽、黏膜发甜、呼吸困难、呼吸哆音等。
    • 徐秀娟; 马华安
    • 摘要: 成人的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环状软骨的体表投影大约相当于我们喉结下方2~3cm的位置。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咽、口咽及喉咽部,基本分属耳鼻喉科范畴。上呼吸道的最狭窄处为声门裂,声门裂是呼吸时双侧声带外侧扩张而形成的等腰三角形裂隙,成人声带长度大约1.7~2.0cm,声门裂附近组织病变极易导致上呼吸道阻塞,引起严重的肺通气障碍,进而引起严重并发症。
    • 摘要: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一)组成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组成。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都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包括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部位(鼻、咽、喉)的总称;下呼吸道是指自气管至肺部之间部位(气管、支气管、肺)的总称。(二)功能①呼吸功能。②防御功能。③代谢功能。④神经内分泌功能。
    • 吴伟飞; 周玲杰; 徐文鸿
    • 摘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发生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后或撤机拔管48 h内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属于机械通气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发生率和致死率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1]。机械通气建立的人工气道干扰了患者正常的口腔功能,破坏了口腔内菌群平衡,口咽部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定植、感染机会增多,是VAP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2]。
    • 黄冬薇; 蔡学究; 张德明; 胡亚惠; 王雪妮
    •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长期置管高龄患者的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情况。方法 选择处于非感染期的气管切开术后长期置管的164例高龄患者,收集其痰标本(共319份)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患者下呼吸道定植菌培养阳性率(细菌定植率)、菌种构成、耐药率,并比较不同置管时长患者的细菌定植率。结果 255份痰标本定植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细菌定植率为79.9%(255/319)。共培养出定植菌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3%(191/268),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革兰阳性菌占14.2%(38/268),真菌占14.6%(39/268)。定植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不同置管时长患者的细菌定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长期置管的高龄患者下呼道细菌定植率高,革兰阴性菌为主要定植菌,但细菌定植率与置管时长无明显关系。定植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
    • 柴菊爱; 徐秀萍; 方红叶; 郭晓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衢州市第三医院内科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呼吸道PA感染分为非感染组(347例)和感染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呼吸道PA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PA的耐药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BMI、病程、入院时PaC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pH以及性别、吸烟和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贫血、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长期接受家庭氧疗、双相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住院期间是否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时血清CRP≥10 mg/L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合并有肺源性心脏病、低蛋白血症、COPD病情分级、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近1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1次、因病情加重住院、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时间≥14 d、抗生素应用时间≥14 d、抗生素应用种类≥3种、住院时间≥21 d、降钙素原(PCT)≥0.5 ng/ml、血糖≥11.10 mmol/L的比例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提示肺源性心脏病、低蛋白血症、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抗生素应用时间、入院时PCT≥0.5 ng/ml、入院时血糖≥11.10 mmol/L是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发生下呼吸道PA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性分析显示,该菌耐药性较高,仅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于20%.感染组28 d的病死率(31.37%)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感染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 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PA感染与肺源性心脏病、低蛋白血症、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抗生素应用时间、高水平PCT和高血糖有关,且耐药性与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成可; 刘丹; 朱姝; 许多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拟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集其痰液标本240例,通过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其耐药性.结果 240例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2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8株(68.52%);革兰阳性菌22株(10.19%);真菌46株(21.3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其次是头孢哌酮、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真菌对伊曲康唑敏感.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明显,临床应针对耐药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黄慕超; 吴利秋; 姚淑芳
    • 摘要: 目的 研究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6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RICU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鲍氏不动杆菌样本培养,对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检验出病原菌,共有68株.包括真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41株、25株、2株,占比分别为60.29%、36.76%、2.94%.免疫球蛋白G(IgG)下降、多人病房、危重症监护时间>2周、抗菌药物更换次数>3次为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等属于高耐药性,左氧氟星沙、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等属于低耐药性.结论 在RICU中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最多,其中免疫功能指标IgG、隔离措施等原因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