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尘肺
煤工尘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8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8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219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职业卫生与病伤、中国疗养医学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年尘肺病预防与治疗国际研讨会、2014结核病及肺部相关疾病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高峰论坛等;煤工尘肺的相关文献由158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芳、蔡淑琪、王建国等。
煤工尘肺
-研究学者
- 张建芳
- 蔡淑琪
- 王建国
- 高伟
- 牛小媛
- 陈安启
- 姚武
- 钱青俊
- 韩素敏
- 高劲松
- 曹香府
- 沈福海
- 任明伟
- 张海英
- 李俊英
- 霍燃
- 伍传仁
- 刘秀芳
- 卫晓鹏
- 孔秀英
- 武树海
- 王娜
- 胡世平
- 丁新平
- 余春晓
- 冯柏
- 刘思海
- 唐桂钰
- 唐艾华
- 奚定虎
- 宋志方
- 宋琦如
- 庞德友
- 徐文寿
- 王卫
- 许希海
- 郝长付
- 闫冰
- 陈亮
- Cui Fengtao
- Ding Xinping
- Shen Fuhai
- 侯乐志
- 倪春辉
- 刘志宏
- 刘淳
- 刘顺银
- 化静
- 单海丰
- 周云芝
-
-
汪丹;
陈明壮;
郭洒洒;
汪卓赟;
鲁超
-
-
摘要:
探究近20年来我国煤工尘肺研究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00—2020年1485篇煤工尘肺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对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同时根据知识图谱回顾相关文献内容。结果显示,煤工尘肺研究自2000年以来发文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煤工尘肺相关研究呈现趋冷的状态;研究热点内容为发病机制、治疗、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基于煤工尘肺研究热点内容及发展脉络,建议应继续加强煤工尘肺发病机制及诊疗措施研究,同时立足于患者的实际生活,致力于全方位全周期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李雨铮;
王丹蕾;
鲁效峰
-
-
摘要: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ghy,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CWP患者102例,均行CT检查、X线胸片检查,比较CT检查、X线胸片检查影像学征象、小阴影形态、大阴影影像学表现,并对比CT检查、X线胸片检查并发症情况(灶周气肿、胸膜改变、淋巴结肿大、钙化)。结果CT检查、X线胸片检查大阴影、肺内钙化影、肺大疱、空洞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小阴影检出率82.03%高于X线胸片检查73.20%(P<0.05);CWP患者小阴影主要形态为q/q,且CT检查q/q比例82.67%高于X线胸片检查72.77%(P<0.05);CT检查灶周气肿31.37%、胸膜改变21.57%、淋巴结肿大15.69%、钙化18.63%,高于X线胸片检查18.63%、10.78%、6.86%、8.82%(P<0.05)。结论CT检查CWP患者影像学征象、并发症检出率均高于X线胸片检查,且小阴影以q/q为主,对大阴影表现明显,有助于病情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
-
高升
-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煤工尘肺患者病情恶化的生活习惯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健康生活习惯建议。方法用自制的问卷对怀仁市芦子沟煤矿和大同市姜家湾煤矿的105例一期男性煤工尘肺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病情恶化(病情由Ⅰ期转为为Ⅱ期或以上)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生活习惯中与病情恶化相关的因素。结果在煤工尘肺患者的生活习惯中,体育锻炼习惯和其他谋生技能是影响预防其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该提倡煤工尘肺患者适度的体育运动,鼓励其在工作之余,发展其他谋生技能,弱化自身对煤矿工作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病情恶化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曹香府;
毕磊;
胡世平;
李俊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叁期的发病特征,为减少叁期的形成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职业病诊断中心资料库中1958年4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煤工尘肺叁期患者881例,收集开始接尘时间、发病年龄、实际接尘工龄、工种、首次诊断日期、诊断期别、是否合并肺结核等资料,统计煤工尘肺叁期不同接尘年代、发病年龄、实际接尘工龄、工种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方式晋级叁期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年龄、实际接尘工龄和晋级年限。结果881例煤工尘肺叁期其中壹期晋叁期217例、贰期晋叁期106例、壹期逐级晋叁期76例、首次诊断叁期482例;接尘年代以1941—1950年、1951—1960年为主,分别占30.53%和39.27%;诊断年代以1981—1990年最高,占27.9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56.07%(494例);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10~29年,占74.57%(657例);工种以混合工种为主,占28.38%;尘肺叁期病例中合并肺结核组与未合并结核组两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式晋叁期时发病年龄、实际接尘工龄比较,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接尘工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晋期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叁期工种以混合工种多见,且结核高发,晋期至叁期最短12.78年,故加强工作场所粉尘监测和定期职业健康监护,及早进行干预,以减少尘肺叁期的形成。
-
-
化静;
陈亮;
张建红;
石金凤;
李瑶
-
-
摘要: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危险因素,以便于更早地发现煤工尘肺合并VTE。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56例煤工尘肺患者,均完善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煤工尘肺组和煤工尘肺+VTE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生VTE的一般资料、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煤工尘肺+VTE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6例煤工尘肺患者中,32例(20.5%)合并VTE,124例(79.5%)煤工尘肺患者未合并VTE,两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既往血栓病史、制动/卧床时间≥3d、下肢不对称水肿、D-Dimer、BN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血栓病史、制动/卧床时间≥3d、不对称下肢水肿及D-Dimer≥1500mg/人、BNP≥1200ng/人为煤工尘肺合并VTE的危险因素。结论:煤工尘肺患者合并VTE的发生率为20.9%,多因素共同参与煤工尘肺合并VTE的发生,临床上既往血栓病史、制动或卧床≥3天、下肢不对称水肿及D-Dimer、BNP水平升高时,尽快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伴有VTE。
-
-
刘秀芳;
轩杰;
房欣;
谭清柳;
马亚楠;
常小娟
-
-
摘要:
目的:调查煤工尘肺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情况,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煤工尘肺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有效问卷530份(96.36%)。煤工尘肺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评分及心理健康总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工尘肺患者的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支持利用度评分及社会支持总评分分别为(8.46±1.25)、(17.40±2.05)、(6.51±0.36)、(34.27±5.39)分,均较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评分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煤工尘肺患者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情况均较差,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存在负相关。
-
-
-
-
摘要:
职业性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不可逆转,一旦发病,终生无法治愈,死亡率高达22%。我国法定的职业性尘肺病有12种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最常见有: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
-
-
马琳
-
-
摘要: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在煤工尘肺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4例煤工尘肺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整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指标[Borg量表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6 min步行距离、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org量表评分(2.21±0.07)分、SGRQ评分(35.47±19.35)分、6 min步行距离(409.00±69.00)m、FEV1%(78.88±1.25)%、FEV1/FVC(77.49±1.23)%均优于对照组的(3.05±0.14)分、(51.33±18.25)分、(339.00±50.00)m、(68.14±1.67)%、(62.41±1.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质生活评分(76.36±6.89)分、躯体健康评分(74.58±6.36)分、心理健康评分(68.03±7.48)分、社会功能评分(61.96±5.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82±6.26)、(55.21±8.24)、(48.02±7.06)、(43.15±7.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煤工尘肺患者应用整体康复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其肺功能,提升预后生活质量.
-
-
王桂琼
-
-
摘要:
目的:观察煤工尘肺(CWP)患者应用综合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6月到2020年11月抽取我院煤工尘肺患者60例,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肺康复护理.对比肺功能指标、GQOLI-74评分.结果:(1)肺功能指标.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0.05.(2)GQOLI-74评分.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命质量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CWP患者中,应用综合肺康复护理,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
王娟娟;
冯美;
赵燕;
刘凤刚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人体肺部相关穴位处应用振动排痰仪按摩对煤工尘肺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2019年3-5月收治煤工尘肺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痰流程,试验组采用振动排痰仪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量、舒适度及排痰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痰液量及排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煤工尘肺患者应用振动排痰仪进行肺部相关穴位按摩,具有较好的排痰效果,可促进早期痰液排出,且舒适度良好.
-
-
-
-
吕艳娜
- 《2017“一带一路”中匈雁栖湖中医膏方第二届国际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养阴益肺通络膏方对煤工尘肺(气阴两虚型)患者的症状、活动耐力、呼吸困难的影响. 方法:100例煤工尘肺(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辨证予以养阴益肺通络膏方,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完善其中医证侯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mMRC呼吸困难量表. 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有效(症候积分下降30%)共45例(占90%),6分钟步行试验有效(增长1级)共39例(占78%),呼吸困难评分有效(下降1级)40例(占80%),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养阴益肺通络膏方治疗使煤工尘肺(气阴两虚型)患者喘息、胸痛、咳嗽、咳痰、汗出、恶风、疲倦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活动耐力逐渐增加;呼吸困难评级也有所改善.
-
-
-
张磊;
谢峰;
刘吉祥;
周涛
-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宁夏煤工尘肺发病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煤工尘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1996年~2015年宁夏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的煤工尘肺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并作描述性分析和趋势性检验,包括煤工尘肺新发病例的年度分布、地区分布、工业系统分布和工种分布,以及发病年龄、接尘工龄的年度变化趋势. 结果:1996年~2015年,宁夏累计报告煤工尘肺1172例,主要以壹期为主.2005年以前,每年报告的煤工尘肺病例较少,2005年以后明显增多,2012年以后又逐步回落.报告的新发煤工尘肺主要分布在石嘴山市和银川市,分别为949例(80.97%)和200例(17.06%).煤工尘肺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煤工尘肺病例的97.44%,以主采煤工、主掘进工、纯采煤工、煤矿混合工和纯掘进工为前5位.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0.00岁,接尘工龄中位数为22.00年.在1996年~2005年和2006年~2015年两个诊断时间段后十年诊断的煤工尘肺发病年龄整体小于前十年,而接尘工龄则无明显变化. 结论:煤工尘肺是最主要的一类尘肺病,呈现地区、行业和工种明显集中、发病年龄呈现缩短趋势.应加煤炭行业煤工尘肺的防治,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
-
张涛;
王权;
郭彩凤;
陈丽;
李海泉;
张兰胜
-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煤工尘肺大阴影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高场超导磁共振仪对25例煤工尘肺大阴影(39个病灶)及34例肺部肿块样病变(其中肺癌21例)患者进行常规序列检查,将二者T1WI、T2WI及SPIR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二者的MRI信号表现差异. 结果:MRI显示39个尘肺大阴影在T2WI及SPIR表现为等、低或等低不均匀信号(38/39,37/39).MRI能清楚显示尘肺大阴影病变的结构变化,如灶周结节、纤维索条影以及血管情况.而肺癌及其他肺部肿块样病变在T2WI(30/34)及SPIR相(31/34)上信号多表现为高信号,尤以SPIR相信号差别明显. 结论:MRI对判断煤工尘肺大阴影的病变性质有特异性,在与肺癌及其他肺部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
-
Cui Fengtao;
崔风涛;
许洁;
Xu Jie;
Shen Fuhai;
沈福海;
Jiang Shoufang;
蒋守芳;
Wang Chunpeng;
王春鹏;
Tang Guiyu;
唐桂钰;
Xu Xihai;
许希海;
黄正杰;
Huang Zhengjie;
Ding Xinping;
丁新平
-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预测在现有粉尘浓度下和降尘后预期寿命内该矿业集团煤工尘肺的发病趋势和数量,为尘肺病防治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工种分别计算累计发病密度与累积接尘量的剂量反应关系.累积接尘量取其对数值,累计发病密度做logit变换,求logit变换值与该对数剂量的直线回归方程.由该方程反推出各组段的发病密度估计值,以预测未来发病人数.分别预测当前粉尘浓度和降尘后预期寿命内发病人数,二者差值即为可能减少的发病人数. 结果:按照2013年的粉尘浓度水平,1970-2013年入矿的接尘工人预期寿命内可能有1358.5人发生煤工尘肺(掘进工431.6人,采煤工429.2人,混合工360.8人,辅助工136.9人).采用先进的防尘设备使粉尘浓度下降80%后,则可能有679.3人发病(掘进工204.4人,采煤工200.2人,混合工294.9人,辅助工113.2人),合计减少发病679.2人. 结论:该矿业集团未来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掘进工、混合工、采煤工和辅助工.未来发病人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掘进工、采煤工、混合工和辅助工.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能够明显地减少煤工尘肺的发生,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能够将粉尘浓度控制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以下,效果将更加明显.
-
-
Cui Fengtao;
崔风涛;
许洁;
Xu Jie;
Shen Fuhai;
沈福海;
Jiang Shoufang;
蒋守芳;
Wang Chunpeng;
王春鹏;
Tang Guiyu;
唐桂钰;
Xu Xihai;
许希海;
黄正杰;
Huang Zhengjie;
Ding Xinping;
丁新平
-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分析该矿业集团煤工尘肺防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尘肺病防治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计算自1972年入矿以来所有尘肺病患者所造成的损失,分步模型法计算煤工尘肺的经济损失,寿命表法计算煤工尘肺的社会生产力损失,分析降尘减少尘肺病发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果:照2013年的价格标准,该矿业集团每发生1名尘肺患者,将造成204.58万元的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163.12万元,间接经济损失41.46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是间接经济损失的3.93倍.并将损失7.28个健康寿命年.该矿业集团所属的矿井如果追加投入防尘经费6.83亿元,将挽回15.31亿元的经济损失,获得经济效益8.48亿元,并将获得5950.0个健康寿命年. 结论:尘肺病的发生给该矿业集团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并造成严重的社会生产力损失.合理的防尘经费投入将会减少尘肺病的发生,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Deyin Huang;
黄德寅;
Minyan Li;
李敏嫣;
Feiran Chen;
陈斐然;
Qian Zhang;
张倩
-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煤尘等高危粉尘职业暴露所致煤工尘肺的风险评估方法,预测职业暴露所致尘肺病的风险概率,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选取某热电站输煤车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非线性回归分析,通过接触呼吸性煤尘浓度以及接尘工龄预测煤工尘肺发病概率;采用计算机R语言进行接尘工龄、接尘浓度与发病概率之间关系的风险表征结果查表实用性研究. 结果:输煤车间作业场所操作工职业暴露于目前呼吸性煤尘浓度5年和10年发生煤工尘肺的风险在10-5-10-6,暴露20年和30年发生煤工尘肺的风险在10-3-10-2.按职业生涯30年工龄计,发生煤工尘肺的风险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结论:本研究建立煤尘等高危粉尘职业暴露所致尘肺病的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以劳动者接尘工龄、呼吸性煤尘暴露浓度与煤工尘肺的风险概率作为风险目标,实用性强,得以实现在职业病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为高危粉尘职业暴露所致尘肺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毛丽君;
MAO Li-jun;
张雁林;
ZHANG Yan-lin;
丛翠翠;
CONG Cui-cui;
关里;
GUAN Li;
李树强;
LI Shu-qiang;
赵金垣;
ZHAO Jin-yuan
-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溶血磷脂酸(L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水平与煤尘接触所致肺纤维化的关系,探讨LPA、VEGF和ET在煤工尘肺病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诊断为煤工尘肺患者62例作为煤工尘肺组,其中Ⅰ期23例,Ⅱ期25例,Ⅲ期14例;选取有2年以上职业性煤尘接触史但未诊断为尘肺的职业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煤尘接触者;无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量血清中LPA、VEGF和ET的浓度.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职业性煤尘接触组和各期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VEGF、ET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LPA在接尘组、Ⅰ期和Ⅱ期煤工尘肺组明显升高(P<0.01);接尘组和各期煤工尘肺组血清LPA与VEGF、ET水平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 结论:LPA、VEGF和ET可能在煤工尘肺肺纤维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尘肺发病的早期检测指标,本研究将为探索尘肺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