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文化理论、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626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心理研究、心理学探新、大众心理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广西心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2010国际儒学论坛、国际儒学论坛·2009等;文化心理学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炳全、田浩、张海钟等。

文化心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2.3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626 占比:97.57%

总计:11915篇

文化心理学—发文趋势图

文化心理学

-研究学者

  • 李炳全
  • 田浩
  • 张海钟
  • 钟年
  • 葛鲁嘉
  • 姜永志
  • 纪海英
  • 乐国安
  • 侯玉波
  • 吕小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孝义; 任俊; 詹飞飞
    • 摘要: 徽商和浙商作为中国历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商帮,对中国商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对商人价值的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主要经营的商业范围的不同,使得他们在“核心价值观”“对商的认知”“财富观”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徽商和浙商差异的形成做出解释,并对徽商和浙商的当代价值进行阐述,为理解徽商与浙商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
    • 摘要: 探寻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是科学界亟待研究的基本任务,也是文化心理学当今前沿研究热点。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为研究人类文化、心理和行为变迁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深入揭示中国社会变迁在文化、心理与行为层面的表现和规律,着力破解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适应问题,不仅是科学的召唤,更是当下国家治理和变局应对的迫切需要。为了汇聚学界智慧,并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心理学报》拟设专刊,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变化。热切期待海内外一切对该问题有兴趣的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 王申连
    • 摘要: 心理与文化在生活实践和生活关系中的共生、互动和互构,从本体论上决定了心理科学应然的“文化品性”。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人文科学心理学家的文化自觉普遍远高于自然科学心理学家,是心理学与文化历史关联的主要推动者。作为人文科学心理学的第一种形态,描述心理学特别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描述心理学,提出了丰富而澄明的心理文化论思想。描述心理学的心理文化论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冯特民族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心理学、维果茨基学派心理学及当代文化心理学的心理文化论思想。心理学工作者应具有文化自觉,并由具体研究层面的文化自觉上升到学科建设层面的文化自觉。
    • 杨雨
    • 摘要: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冷先生突显出浓郁的悲剧特征。冷先生性格外冷内热,笃信礼教又内心矛盾。文化心理学视域下冷先生形象的形成源于关学的深层影响、《吕氏乡约》与宗法制度的束缚、清代重礼教的社会环境。冷先生的形象凝聚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为施害者与受害者的扭结、文化与历史的投射、儒家与道家思想的融合,堪称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
    • 李文钰
    • 摘要: 陈向明撰写的《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移情分析等多种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中国9名留美学生与美国学生的跨文化人际交往问题,是跨文化质性研究的典范。本书基于跨文化人际交往的时代背景、文化心理学的理论背景以及作者留美经历与专业素养的个人优势,一方面,研究者、被研究者的视角严谨而生动地“深描”其跨文化交往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遵循“扎根理论”的路线,走出个案,自下而上,围绕“文化对自我和人我关系的建构”的主题与现有的社会科学理论对话,其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推动了文化心理学与质性研究的发展。本书写作特色主要表现在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精准的概念分类与本位解读、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丰富的资料收集与呈现方式以及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 原军超; 耿红叶
    • 摘要: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了以意义为中心的认知心理学体系,强调跨学科融合,推动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整合,探讨意义生成的过程与机制,形成了以意义与叙事为中心的文化心理学。布鲁纳建立的文化心理学通过对叙事实践的研究,探讨文化在经验、记忆和社会行为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和理论化,还直接影响了教育、医学和法律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为理解文化与心智的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白光霁
    • 摘要: 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文化与认知的互动关系日益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课题之一,这个课题的提出源于研究者发现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一个最为显著的差异在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关系产生的人类文化充分体现着人类认知的独特性。人类的合作不同于蜜蜂或蚂蚁等动物的合作纯粹由本能所驱动,只局限于极小的群体和极简的劳动分工,人类的合作以身份作为标识在某一社会群体内部展开,同时又与外部群体保持着竞争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造就了具有不同文化的人类社群,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文化群体而独自生存。
    • 杨蕾; 乔玉芳
    • 摘要: 文化心理学是研究文化传统与社会活动对人类心理生活渗透与影响的学科.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是其研究的三种主要形式,跨文化的比较和情境性的研究聚焦在此时此刻,当我们将文化心理等放入历史中,从生态和宗教的视角下看文化看心理,将会得到由文化内在张力带来的心理学上的新发现,依托于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了心理领域的研究内容,拓宽了其研究领域.
    • 李炳全; 张旭东
    • 摘要: 惠能及其开创的禅宗的核心思想"明心见性"是明白"心量广大".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1)"本心"中所包含的估量标准或尺度广大;(2)"心"度量、衡量、审度的对象众多,范围广大;(3)"心"的容量广大;(4)人心的耐受程度和转化能力强大;(5)人心的范围广大和创造力强大;(6)人的心态积极强大."心量广大"具体体现在平常心、包容心或宽容心、认知力、精神力、心理能量等几个方面."心量广大"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蕴含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精神,"道德自律和躬身自省"的中国文化伦理与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中国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由此来看,惠能的"心量广大"思想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对当代文化建设,社会道德构建等有积极作用.
    • 鲍红雨
    • 摘要: “缘”观念深植于中国人心中,也对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挖掘“缘”观念的内核有助于窥探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也是本土化的心理学研究。本文通过语义分析法探究在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缘”观念的内涵,并以“缘”观念实证研究进展加以辅助说明,由此来阐释中国人“缘”观念的双重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