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地理、中国文学、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950篇;相关期刊220种,包括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研究、学海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等;文化地理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曹诗图、朱竑、丁方等。

文化地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2.0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2950 占比:97.82%

总计:13238篇

文化地理—发文趋势图

文化地理

-研究学者

  • 曹诗图
  • 朱竑
  • 丁方
  • 司徒尚纪
  • 夏玢
  • 张伟然
  • 祁剑青
  • 郑诗琳
  • 何明
  • 刘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继平; 武永峰
    • 摘要: 抗战时期文化机构的西迁,既是中华民族保存和延续中国文化的一次壮举,也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文化奴役的文化抗战的组成部分。抗战时期文化机构的西迁,改变了中国文化地理的格局,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战时中国文化的中心,并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抗日根据地,大力弘扬和发展了红色文化,改善了西北地区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西部的文化地理格局。
    • 代剑磊
    • 摘要: 五岳文化地理经历了山岳自然崇拜、王制五岳构想,帝制五岳实现三个阶段。先秦时期虽出现五岳与天子都城的空间结构,但二者之间缺乏政治地理基础,无法真正实现五岳祭祀的文化空间。秦一统天下后,尽辖五岳之郡,但因其都城位置与区域文化的影响,转向抬升都城咸阳附近山川地位。汉初选择政治地理优先,直至元鼎三年,汉武帝“广关”后,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推动下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帝制五岳制度,帝制与“五岳尽在天子之郡”二者建立起统一完整的空间内涵。此后,五岳、都城与“大一统”的帝制之间形成政治,文化相互制约、依托的空间关系,成为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文化地理现象。
    • 杨幸何; 杨宏烈
    • 摘要: 风景园林是人类活动而产生的重要的地理现象,以文化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深入研究中国风景园林的历史源流、形态构成、演变机理、时空差异,景观特征及其驱动成因,意义匪浅。海山仙馆是一座多姿彩、多芳香、多内涵的私家园林。[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曾赢得“蓬岛仙山,花林秘宝,珠江之胜、岭南之冠”等诸多美誉,堪称南国罕有的文化瑰宝。又因该园与国际外贸、外交活动有关,率先融汇中西文化,备尽华夷所有,一时声弛朝野、名动中外。如是探讨海山仙馆在各个地理层次上的文化意义,很有必要。
    • 李建军
    • 摘要: 台州文化作为浙江中部沿海的区域文化,既以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姿态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共通性、向心力,也以自身特色显示出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台州"一郡连山,围在海外"而成"另一乾坤"的地理格局,负山表海而兼山海之利的自然环境,为区域发展烙上了"山海雄奇"的自然地理印记和"磊落挺拔"的文化地理印记。台州文化以下汤文化为光辉起点,经历了史前到隋唐"从区域性文明到大一统文明",五代到南宋"从边缘区域到全国重心区域",元代到明清"从王畿辅郡滑落为海陬边郡",近代到当下"从内陆时代走向海洋时代"等四个阶段,呈现出起伏前行、特色鲜明的演进理路。
    • 刘岩
    • 摘要: 文化地理学旨在考察不同地理环境与文化传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视角丰富了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空间及其意义:一方面,自然地理不仅仅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景,而且景观本身也成为可以阐释的文本,蕴含了集形态、表征和意义为一体的文化政治命题;另一方面,文学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的传播会产生形态和内容上的流变,使同一文学流派在不同区域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了独特的呈现方式.关注文化地理视角下的文本空间,将有助于体察文艺作品与人类社会和群体生活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拓宽文艺批评的材料来源和分析范围,从而更有效地洞悉文艺作品的意义生产机制和流变轨迹.
    • 王晓路
    • 摘要: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视角探讨文艺研究的基本问题.作为物理空间的地理从来都离不开人类群体的活动,而文学艺术自伊始阶段起,其发生、生产、流传以及接受等环节,都是在具体空间范围内展开并与其自然条件与社会风貌密切相关.因此,文艺研究不仅应当针对文本进行系统研究,而且还需要结合文化地理要素去追溯历史文化条件和观念形态的演进轨迹.在当代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历史语境中,有必要将文艺研究的基本问题置于文化地理的视域中加以考察,重视地缘关系和文化地理因素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的作用,这一跨学科方式无疑有利于该分支领域的学理性推进.
    • 任锋; 马猛猛
    • 摘要: 钱穆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发表数篇涉及新中国首都问题的政论文章,这不仅是对风行一时之政治议题的讨论,也关涉对战后中国政治地理格局、立国形态和文明发展道路的深刻省思.从国家建构的视角来看,定都不仅要考虑国防军事的战略形势,更要顾及中国内部发展不平衡及其可能导致的民族分离和阶级分化问题.钱穆在其文化地理学论述中基于中国文明的地理变迁大势,勾画出由中国历代人文基点所汇集成的"中国弧".位于弧形边缘的云南地区在战后有望成为中国文化新生的托命.钱穆提出"大陆农国"的设想,认为战后新中国应当通过吸收调剂农业文明和大陆空间形态所赋予的精神特质,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中国文明道路.
    • 张岩阳
    • 摘要: 先秦诸子百家有规律的空间分布清楚地显示出地域因素在其源起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法家源出三晋.三晋自然地理赋予法家浓烈的现实主义底色,四战之地的三晋地缘政治环境是法家独特历史观的生成前提,多元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天下居中的文化地理区位为法家注入了强兼容性特征.与周边文化尤其是齐鲁和荆楚两地的持续交流,法家对儒、道等各家思想得以吸纳再造.地域的枢纽功能将时代精神、地域文化等要素加以榫合,并从思想品格、历史观念等方面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法家学派.
    • 王鹭; 卢奕
    • 摘要: 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甬剧在我国民间流传范围广泛,作为具有独特艺术和文化内蕴,包含了浙东传统文化许多元素的代表性地方传统剧种,甬剧的地域性色彩表现非常突出,因此从文化地理角度对甬剧进行分析,对地方传统剧种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李建军
    • 摘要: 台州文化作为浙江中部沿海的区域文化,既以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姿态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共通性、向心力,也以自身特色显示出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台州“一郡连山,围在海外”而成“另一乾坤”的地理格局,负山表海而兼山海之利的自然环境,为区域发展烙上了“山海雄奇”的自然地理印记和“磊落挺拔”的文化地理印记.台州文化以下汤文化为光辉起点,经历了史前到隋唐“从区域性文明到大一统文明”,五代到南宋“从边缘区域到全国重心区域”,元代到明清“从王畿辅郡滑落为海陬边郡”,近代到当下“从内陆时代走向海洋时代”等四个阶段,呈现出起伏前行、特色鲜明的演进理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