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设计
整合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42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21796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美术教育研究、设计、城市建筑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教育技术”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年会等;整合设计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翼、仲继寿、刘飞等。
整合设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1796篇
占比:99.66%
总计:122213篇
整合设计
-研究学者
- 杨翼
- 仲继寿
- 刘飞
- 卢求
- 张磊
- 李东辉
- 王鑫
- 范悦
- 韩飞
- 于东玖
- 余洋
- 刘依文
- 刘军
- 刘晓刚
- 卢源
- 叶展良
- 吴志军
- 吴永川
- 周毅
- 周清
- 夏伟
- 夏冰
- 夏珩
- 宁圻
- 崔文河
- 廖超林
- 张哲姝
- 张津奕
- 张海轮
- 张癸五
- 张铮
- 张鹏飞
- 彭喜斌
- 李宝鑫
- 李岩松
- 李晓
- 李桂文
- 李洋
- 李立理
- 李若旻
- 杜治国
- 杨君
- 梁惠萍
- 汤晓华
- 汪庆南
- 洪健翔
- 焦玉林
- 王效杰
- 王翠红
- 田丰
-
-
王万成
-
-
摘要:
在现代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中,园艺景观设计和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不管现代生态庄园、还是居住区,都能看到园艺和园林景观设计。不过只有将园艺技术和景观设计整合起来,才能够塑造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园艺技术和景观设计结合的重要性,接着分析园艺要素和工程建设形态设计等方面,以提出两者相结合的具体对策。
-
-
无
-
-
摘要:
"随着风,循声音前进,进入循环的流。"展览透过不同人物与环境的视角,引发提问、思考,从而探讨循环设计能为生活日常带来的可能与希望。该设计获得2021年度金点奖整合设计类年度最佳设计奖。评委会点评:善用视觉设计及色彩应用,以深入浅出的策展手法,阐述循环设计概念,更巧妙运用声音,创造全新观展体验,引发观者对主题的想象与共鸣。
-
-
李洋
-
-
摘要:
为了从更加完整的视野审视中国的环境设计,本文对最早提出“环境设计”一词的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及其论著进行文献研究,对他们定义的环境设计概念进行历史考察,分析得出环境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走向整合的关系设计,其学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整合性人才。
-
-
无
-
-
摘要:
2020桃园文创博览会"走桃花",透过编辑地方的采集精神,以自然山林、人文记忆、产业创新、文化转译等视角,重新编整打造出跨域、共感、创新及设计整合的地方文博会。该设计获得2021年度金点奖整合设计类年度最佳设计奖。评委会点评:透过新鲜的设计观点,从在地产业、历史人文与自然资源,重新发掘地方自身底蕴与价值,打造的不只是一个展览,更为城市开启了新的想象与可能。
-
-
钱澜
-
-
摘要: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太仓市实验小学以“自由的灵魂,行动的脚步,生命的创造”为理念,进行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整合设计、协同实施与多主体评价,研学旅行课程不断升级迭代,形成了成熟的课程体系。
-
-
王鑫;
韩飞;
李磊
-
-
摘要:
通过对LEED白金级认证绿色建筑--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能源与环境体验式学习大楼的绿色设计策略及其用户使用体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绿色建筑评价及设计过程的着眼点应从单一的绿色技术层面转向关注建筑使用者主体,注重绿色技术设计的整体性和适应性策略,从而在环保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用户的环境体验与健康水平。
-
-
无
-
-
摘要:
空间因人而生,藉由参与设计活动,使孩童了解其从何而来。未来该如何使用这个场域?为什么教室这样设计?地板是怎么铺起来的?透过对专技产业的认识,学会珍惜得来不易的成果,享受与音乐相呼应的美感空间。该设计获得2021年度金点奖整合设计类年度最佳设计奖。评委会点评:透过空间秩序的重新整理、合宜的设计规划,打造更有活力的教室场域,更将学习媒介从课本延伸至周遭环境,是一场从空间改造开始的教育创新。
-
-
张乃淳;
张梅
-
-
摘要:
绿色建筑综合规划是在绿色建筑内涵不断丰富与拓宽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多学科协同工作模式。本文在建筑规划、建筑景观、空间形式、建筑结构与绿色技术等方面对绿色建筑整合设计提出了整合策略,并对绿色建筑设计整合模式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管控进行系统性地分析,以便对绿色建筑整合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
-
扈龑喆;
陈珮瑶
-
-
摘要: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多模式交通模式越发普遍。大型公共建筑能够作为空间载体有效整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优化多模式交通出行环境、提升组合出行效用。文章以城市综合体为例,对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整合优势进行分析,梳理出枢纽性、城市性、立体性等特征;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归纳相应的设计策略,从功能配置、立体换乘及公共空间塑造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策略,为两者的整合设计研究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
-
丁勇山;
曹韦韦
-
-
摘要:
通过三维设计,实现项目的精准设计,同时基于统一的模型与信息标准,整合设计模型、实景模型以及第三方模型,构建出与现实工厂完全一致的数字化模型。科技创新是统筹推进行业生产力提升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低碳冶炼技术、节能降耗技术、能源综合利用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真正做到协同减污降碳,推动企业在降耗、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
-
宋婕;
李子萍
- 《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城市中心区的基础教育资源现状与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不匹配,导致基础教育设施配置不充足且不平衡,体现在建设条件上,存在新建校园的建设用地普遍低于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西安市集中新建中小学校项目的实践与调研,提出现阶段高容量校园的概念以及整合设计的方法论,以实现校园用地受限的情况下,空间高容量与空间品质优化的设计目标.
-
-
XIE Chongshi;
谢崇实;
ZONG Dexin;
宗德新
- 《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高校绿色建筑教育现状,反思传统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在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局限性,提出在整合设计原则指导下,构建设计教学团队,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定位于设计项目负责人和协调者,通过绿色建筑设计观的形成、方案形成、深化设计三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学会依靠团队力量来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思考.
-
-
Yang Yi;
杨翼
- 《第八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利用汉语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是中、高级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讨论国际汉语教育中写作课与信息技术整合设计的推进形式、活动层次、写作工具、互动性,分析它的设计依据和练习原理,并对此类整合设计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
-
卢源;
刘晓刚
- 《第一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发挥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9号线花乡站站点周边地区的整合设计竞赛方案为例,对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地区规划设计中用地规划、站点选址等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借鉴TOD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对站点周边和站点核心区设计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多功能、多体系、多层面整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优化调整周边土地利用、创造人行服务的交通环境、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塑造高品质的站区景观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最后本文提出了目前站点周边综合开发存在的轨道交通站的的立体开发所涉及的不同土地使用权的综合开发机制,站点的设置本身带来了较大的人流量,站点立体空间的综合开发将吸引更多的人流聚集到该区域,单一的轨道交通不能满足疏散人流的作用,规划设计和现实开发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开发主体,不同建设时序的对接、预留问题等主要障碍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做好整体规划、时间上整体考虑、突出交通功能、地下空间人性化等综合性研究建议.
-
-
Fu Xiaohui;
付晓惠;
Dong Liang;
董靓;
Wang Gang;
王刚;
Deng Jun;
邓俊
- 《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绿色建筑是一个多学科配合产生的综合产品,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设计者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来指导整个建筑设计过程.整合设计正是基于系统思维方法基础上,以全局眼光来看待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一种设计手法.在建筑业逐步走向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的数字化交流与信息管理平台,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信息化的形式统一容纳到该软件系统当中.该软件系统以.NET平台为基础,采用服务器一客户端模式,使用VB语言开发,提供项目管理、设计向导、基础数据管理、项目评估、文档管理、用户管理、公告管理、客户反馈八大功能模块.它针对建筑设计当中不同阶段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功能板块,同时也为不同专业人员之间以及设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高效交流与沟通架起了一座友好平台,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整合设计.
-
-
于炜;
潘雨婷
- 《第四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8地域振兴与整体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现时代,万物互联背景下,社会诸领域不断深度融合与交互作用,跨界创新已经融汇渗透到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得设计正在不断突破各个行业旧有观念、学理、技术、模式等等壁垒桎梏,博采众长集成融合地迸发出1+1大于2的系统创新与服务成效.文章从当代跨界融合视域出发,通过从内涵、特征、原则、方法、路径以及对相关应用案例解析等方面对整合设计进行纲要性略论与浅析,以期从设计观和方法论上归纳出整合设计的基本原理框架或范式.
-
-
-
-
- 《2013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年会》
| 2013年
-
摘要:
21世纪伊始,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杭州城市”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步骤,钱江新城的开发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市老城区的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紧邻钱塘江而建,距西湖景区约4.5km.核心区规划面积4.02km2,其中城市景观轴线设计面积约60hm2,从市民中心到城市阳台,从波浪文化城到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在园林景观的凝聚力下,将城市的行政、文化、商业等诸多功能高度集合。是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标志性工程,亦打造出杭州城市现代文明,大气开放的新气象。rn 在原有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依据地块之间的城市关系,提出了:以“一轴两核”为规划布局,打造“林海之上,日月同辉”的园林整合目标。rn 一轴:从西湖指向钱塘江的城市空间发展主轴线。rn 两核:以市民中心为主体的“行政核心”、以大剧院和会议中心为主体的“文化核心”。rn 利用预留用地、会议中心与大剧院周边绿地、以塑造地形和栽植绿化为主,体现“林海之上,日月同辉”的现代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展现大气、现代、精致、生态的新城风貌。rn 项目整合设计中,主要包括:道路、城市绿色空间的立体化改造及立体水环境的营造等方面的整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