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一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
第一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

第一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1-11-05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投资协会

会议文集:第一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介绍了首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的会议背景,针对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优化的议题,建议融资模式多元化与金融支持,综合开发与融资模式创新,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整合的议题,建议稳定基础网络,重视引导作用,促进客流保障和平衡,强化交通街接换乘,实现全面整合与互动,沿线开发的总体策划议题,建议实现轨道交通融资、开发、建设三位一体,工程、开发、规划管理同步实施的整体框架与时序安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开发与新城建设的议题,指出轨道交通是把双刃剑,建议重视共同参与与产业引导的重要作用,轨道交通综合体与上盖物业的议题指出车辆段与停车场的开发利用和车站的综合利用与优化,同时讨论了机制创新与制度保障。
  • 摘要:美国交通设施的规范、规划、设计、施工、维护都由统一的部门负责,建设轨道交通不需要向政府审批,但是,政府会采取监控措施,跟踪资金的去向是否合理。纽约的快速客运服务有地铁、通勤火车以及城际火车三种类型,其运营机构包括纽约大都会捷运局、新泽西捷运局、纽约与新泽西港务局。PPP是纽约常用的投融资模式,跨境租赁设备是另一种运营方式,以此来节约资金,还有发放债券和TOD模式,开发过程中应注意轨道交通运营机构必须全程参与新建筑的任何修建工程,这可能会显著影响开发成本。车站设施最好由铁路公司,而非开发商拥有并运营,因为铁路公司比开发商更清楚如何使车站具有吸引力。而维护和增强设施和运营的安全性是各轨道交通和地铁运营机构的首要任务。维护公众的安全意识对于持续使用和保护扩展公共交通是至关重要的要素;“安全第一”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事项的解决方案是所有基础建设工程的关键设计要求;所有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都要接受公众评论和监督。
  • 摘要:本文解读了哈尔滨西站作为东北区域首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项目初始的宏观理念和交通换乘一体化设计、地下空间设计、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等项目实施阶段的各项设计策略,指出国铁站房与站前枢纽区域开发整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在枢纽层面,本文重点分析了规划布局、换乘设计、地下空间设计;对于作为核心建筑的国铁站房,本文介绍了其建筑形态、材质、内部空间、夜景照明设计以及应对严寒地区的一系列安全策略.
  •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高架线在噪声、振动、降低环境质量等方面对周边城市空间的影响和对对居住区、办公建筑、商业娱乐建筑等次空间的影响,研究了高架区段的墩柱、箱梁等本体的类型和色彩问题,分析了列车对景观的影响,从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两方面阐述了高架线景观,阐明了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是高架线路两侧的居民对桥梁建筑物的静态景观和车上的乘客对城市街道的动态景观,提出了城市快轨街面的概念及其设计,从空间尺度、视觉效果、整体的连续性出发,轨道交通景观创造出丰富的形式与质感,并给人以产生亲切感的环境,同时对城市环境中各种空间与城市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这都是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景观的要求。
  • 摘要:本文介绍了深圳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经验总结,明确了支持深港共建国际航空枢纽、建立更紧密的深港联系、建设国家级铁路枢纽、优化城市的结构促进城市次中心的形成、建立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体系五个发展目标,通过深圳北枢纽规划方案和福田枢纽规划方案的实例研究,指出火车站尤其是客运专线车站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带动车站周边地区形成具有活力的城市次中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铁路车站选址及规划设计时,已不能仅仅考虑其交通功能,构筑面向区域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中心或副中心,将成为大城市铁路车站建设的主流趋势。
  • 摘要:文章从行动者网络的视角对香港地铁"轨道+物业"模式的形成逻辑进行了解读.指出,这一模式实质是一种包含理念、体制、机制、技术及设施等在内的异质性动态联盟,"嵌入"于特定的社会网络、自然环境和制度网络之中,因而并不具有普适性.学习这一模式,不能简单地授予轨道交通企业房地产开发权,而应该从改革城市开发建设体制入手,着眼于创新城市空间发展理念,依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基于"政府、企业、社会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模式.
  • 摘要:我国是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如何利用可再生水资源,近年来已日益被国内各部门所关心.论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城市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现状及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的成本和潜力,以北京市焦化厂车辆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车辆基地雨水回收利用的屋面雨水收集、下渗雨水收集、道路雨水收集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对北京市焦化厂车辆段的雨水回收量进行计算,并提出建立屋面雨水收集与道路雨水收集为一体的雨水再利用体系。主要收集大面积的停车库及检修库的屋面雨水作为车辆洗刷水源,屋面雨水宜采用虹吸式排水系统。增加雨水渗透系统,提高场地渗水系数与比例,减少外排雨水比例,采用渗透地面、渗透管沟、渗透井、渗透池等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加强在设计之初制定的雨水再利用原则,中的运用。在雨水收集利用的各个环节制定了标准,雨水的过滤、储存、控制和监测等四个方面。强化生态与节能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在车辆基地建筑涉及雨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以及将屋面雨水收集与屋面绿化相结合,通过绿色屋顶、道路浅沟等绿地、土地或渗透设施净化后收集利用或渗透地下,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雨水利用方案等建议。
  • 摘要:文中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多年建设和运营的经验,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系统规划、可行性研究和投融资等方面,提出应科学统筹建设规划,做好客流预测,夯实规划工作的基础,合理选择轨道交通方式,进行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既有轨道交通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建设方案的选择、建设规模和标准、城际铁路列车的运行速度等方面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同时广开渠道,多元筹措建设资金。
  • 摘要:香港九广铁路物业发展的步骤包括制定物业发展规划及按法定程序申请审批;向政府申请批准物业发展的土地;详细设计和进行前期配套工程;设立合作发展项目;监管设计和施工;参与市场推广和销售;对合作项目账号的监管。作为“连线城市”研究项目,九广铁路千篇一律地复制一种发展模式,已经构成沿线项目间相互竞争,为此九广铁路举办了多次会议,邀请沿线的居民,了解居民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了现在每个站的比如住宅、商业以及其他比较特别的设施。做出连线城市的规划,使车站将临近的社区连接,为社区注入新的元素。将文化围墙和商圈的文化进行连接等新加坡关于铁路沿线的一些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就是每个站要有不同的规划,要因地制宜。在英国的想法可能有机会得到发展,对于一些老的历史性建筑进行重建,为车站进行处理选项研究,减少维护问题,合理化及改善车站设施;鉴定发展剩余空间的潜力,为铁路、城市线路、巴士和的士设立中转设施,铁路周围区域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某些项目不用重新规划,而是在原来的旧建筑上,纳入一些环保的技术。
  • 摘要:本文以天津地铁1号线沿线22个站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实地调研和基础数据资料的搜集,分析天津地铁1号线沿线站点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与客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结果,探究其内在联系,并对天津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及其站点建设提出建议,指出 站点核心圈层内,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商业写字楼、城市大型文化中心等消费性商业金融物业开发可以吸引更多潜在的市民出行消费,对提高地铁使用率有着显著贡献;建议高强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配建的停车场库面积,方便市民换乘接驳;大学校园、中小学建设在各个类型的站点中都对客流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中小学临近轨道交通站点可以方便中小学生和上下学接送的家长乘坐,可为轨道交通带来稳定而且大批量的通勤量;同时还可以带动校园周边一些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医院、政府办公等公共设施由于仅能带来必要的工作通勤和特殊情况下的就诊、行政办公出行,对明显提高轨道交通使用率并无影响,建议移出站点的核心圈层,而为商业金融设施的开发腾出更充足的建设空间。尽管公共绿地对空间品质的提升、市民身心健康起着正面的作用,然而地铁站点核心圈层则更注重土地的利用效率,与客流量呈显著负相关的公共绿地则应置于核心圈层之外,将大型公共开敞空间至于外围圈层;核心圈层内的公共设施在规划建设时兼顾土地经济效益和人性化的空间感受。从而达到提升土地价值,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开发良性共同发展的目的.
  • 摘要:基于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相耦合的原则和目标,文章论述了轨道交通站点与墟市中心两类空间节点的空间作用特征,阐述了轨道交通会促进城市中心的发展,又为轨道交通提供了客流,保证轨道交通作为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由存在,其相互作用可分为由于在现有的城市中心地区难以设置站点,新的站点设置在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由于站点地区人流集中,站前商业设施开始聚集,与此同时中心区的商业设施受到影响,规模开始减小,但并不明显,站前商业发展潜力和速度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心区的现有功能衰退并向站点地区空间转移,站点内部的联合开发趋于立体化和综合化四个阶段,在对上海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空间耦合一致度"的评价指标,以完善目前的轨道交通规划的技术体系.
  • 摘要:本文在介绍国外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对适合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进行探讨.详细分析了企业债券、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项目、BT(Build Transfer)的模式、竞标选择贷款银行、债务融资等投融资方式的特点与实践应用案例,为我国在相关领域投融资金融政策的制定提出实施资产证券化,市政债券融资,企业债券融资等展望。
  • 摘要:在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传统"TOD"模式的新范例,即以高速铁路为引导的"ROD"城市规划模式,它在部分城市促生出以高铁站点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形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及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高铁新城"的形成条件与分类方法,分析了高速铁路对城市定位和产业策划的影响,在规划层面提出了对于高铁新城的投融资策略和建设时序的建议.基于产业互补发展理论,本文提出在有利的建设机遇下,"高铁新城"在城市产业定位方面应强调互补性,在产业策划的研究与调整方面应保障准确性,在投融资策略的研究与调整方面应体现策略性,在开发时序的研究与调整、规划设计的研究与调整等方面应注重系统性.
  • 摘要: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发挥轨道交通车辆段地区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对轨道交通车辆段地区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借鉴TOD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对车辆段周边和核心区综合开发利用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多功能、多体系、多层面整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优化调整周边土地利用、创造为人行服务的交通环境、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塑造高品质的站区景观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最后,本文提出了目前车辆段周边综合开发存在的对地铁车场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与可行性分析,地铁车辆段开发的模式研究,综合开发的理念如何与我国大陆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投融资模式相结合,车辆段工艺布置方式与开发关系研究,工程技术措施等主要障碍和面临的挑战,并指出车辆段的开发需要社会的方面、环境的方面、经济的方面、车场的工艺、地段周边的环境、结构、设备、工艺布置、绿地、密度、立体交通组织的问题、空间整合利用的问题,防灾、车辆段内部质量保障的技术、分期实施等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另外,还要保障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尤其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轨道交通如何适应和促进空间结构变化,对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决策上应首先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后,从城市轨道交通的角度,考虑的问题才会明朗起来,才能实现与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的协同,考虑与既有线路在土建设备、运能运力上的匹配,预留弹性或改造空间,同时考虑国家铁路、城际线、地铁线等不同轨道交通的合理衔接和均衡客流问题。枢纽对空间结构形成影响很大,可能需要设一个综合部门,专门协调平衡这些关系,统筹时序和资金,落实规划意图,同时在解决交通问题时,不要觉得轨道交通很好,就一拥而上,上轨道项目前,一定要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确定轨道交通的制式,选用A型车还是B型车,如果是在旧城区,也可以选用新的交通方式而不能一哄而上地做轨道交通。
  • 摘要: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发挥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9号线花乡站站点周边地区的整合设计竞赛方案为例,对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地区规划设计中用地规划、站点选址等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借鉴TOD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对站点周边和站点核心区设计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多功能、多体系、多层面整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优化调整周边土地利用、创造人行服务的交通环境、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塑造高品质的站区景观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最后本文提出了目前站点周边综合开发存在的轨道交通站的的立体开发所涉及的不同土地使用权的综合开发机制,站点的设置本身带来了较大的人流量,站点立体空间的综合开发将吸引更多的人流聚集到该区域,单一的轨道交通不能满足疏散人流的作用,规划设计和现实开发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开发主体,不同建设时序的对接、预留问题等主要障碍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做好整体规划、时间上整体考虑、突出交通功能、地下空间人性化等综合性研究建议.
  • 摘要:地铁以其运量大,耗能低,快速、准时、安全并且节省城市地上空间,有利于保持城市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等优点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本文在对莫斯科地铁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与总结了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的地铁线网布局,介绍了其中心区地铁站平面布局形式,中心区地铁站换乘方式以及站台等候空间,进、出站空间和换乘空间的设计,其地铁系统在新的莫斯科总体规划中的远期发展目标为,改进和扩充已存在的地铁系统,增加外环和内环地铁线路的建设,增加新型城市地铁的建设。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国内的地铁线路的规划和地铁站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的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十二五"规划期内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需要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转变综合运输发展方式,需要继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下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需要注重规划、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做好发展目标和规模的可持续,注重综合交通衔接,发挥好在公共交通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功能设计的可持续,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做好建设运营安全的可持续,注重培养培训人员的素质,做好人才储备的可持续,理顺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和运营补贴渠道,做好财务的可持续。
  •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支撑大城市规模及空间结构优化和拓展的支柱力量,也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的建设,迫切需要对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周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引导和推动.本文对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的轨道交通对中国城市在空间结构上、功能组织模式上、产业布局上的综合影响力正在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上迅速扩展,而大规模建设产生的公共投资风险、金融风险和财政负担也正在加速累积等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归类与总结,提出系统的研究框架,对协调轨道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轨道交通与基础设施投融资、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资源整合开发、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利用、综合开发目标下的场站设计优化、综合开发中的制度创新和保障等各子系统进行了概括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为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与整合利用的城市规划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 摘要:好的轨道车站外围土地使用规划一定是能够帮助轨道交通运营及推动车站地区发展的土地使用规划,而轨道车站的功能定位选择是公交导向土地使用计划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先介绍轨道车站的意义,终端站、换乘枢纽站和中间站的功能定位和区位问题,并讨论规划时应进行使用者与相关业者的调研分析、确定土地征收与开发的方式.其次,探讨无缝公交及TOD的规划要素,包括车站外围土地使用及车站相关设施的空间布局、车站相关产业活动的界定、交通规划的设计准则.最后,介绍台湾引入轻轨后淡海新市镇土地使用规划案及台北转运枢纽站的规划案.
  • 摘要:本文介绍了总体规划与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随着城市规划的变化,进行了4条R线的调整、8条轨道交通M线的调整和L线的调整等,探讨了未来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方式、发展模式以及如何深化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指出交通是综合的服务体系,研究轨道交通网络必须与其他的交通方式统一考虑,重视地下空间规划与轨道交通之间的关系。
  • 摘要:传统的城市轨道投资模式是政府投资、银团贷款进行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但是随着城市轨道建设量的逐年放大,每条城市轨道100多亿的建设成本,以及经年累月的运营补贴,这种"债权融资"的投资体制给政府财政带来的压力逐渐显露.本文试图从公益性角度之外探讨城市轨道的经济性,从政府的角度建议如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的投资领域,如何破除社会资本进入城市轨道投资领域的土地权属壁垒,如何选择社会资本进入城市轨道投资领域的投资模式,以此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和金融风险,并且为社会资本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和渠道.本文在最后探讨了城市轨道公司的再定位以及政府意识和角色的转变,通过引入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领域的竞争,借此将城市轨道打造成盈利型城市轨道,最终实现城市轨道融资模式从"债权融资"转变成"股权融资",甚至实现城市轨道项目的IPO上市公开交易,由此将城市轨道投资的风险分散给全社会承担,城市轨道运营的收益反馈给全社会共享,政府也因此可以从市场经济的"运动员"转变成"监管者".
  • 摘要:经过10多年的建设,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进入了一个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其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轨道交通向网络化发展,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已建设多条线路,运营里程超过100公里,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的基本骨架,将供电、车辆段、运输组织调度指挥中心以及运输组织资源共享提到日程,国家审批也转变为审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制式多样,国产化有了突破进展,投融资需求大,由单一政府投资向多元化投资发展,新兴发展行业,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视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宏观背景和铁路系统与车站的亏损状况,站房商业开发存在的开发规模偏小,商业布局不佳,配套设施不全,商业服务环境较差,旅客的主动消费意愿较低,消费者满意度低,商业服务种类少,业态单一,重复率高,商业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而铁路站房商业发展是铁路和车站在经济上的可持续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和人性化服务的需要,在建筑空间、商业需求、政策推动上具有可能性,做好交通商业综合体要了解消费者类型与需求特征和商业服务类型与特征,进行商业设施的规模判断,做好空间布局与业态分布优化,商业与交通流线组织,空间使用效率强化和节点设计咨询到全程服务,探索管理创新与多元化投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