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8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24602篇;相关期刊515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美术大观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3)、第四届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第六届智能CAD与数字娱乐学术会议等;数字艺术的相关文献由948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立新、刘晓茵、梁文彬等。

数字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6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4602 占比:99.08%

总计:125759篇

数字艺术—发文趋势图

数字艺术

-研究学者

  • 马立新
  • 刘晓茵
  • 梁文彬
  • 何健
  • 刘伟杰
  • 李文
  • 李敏
  • 张三聪
  • 李于昆
  • 廖祥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新媒体艺术给当代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实现了艺术上的“人机对话”。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观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作品营造的视觉和空间也越来越自由,逐渐脱离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通过VR、AR的技术营造出虚拟空间,或只是以屏幕作为虚拟空间的入口。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很多展览和艺术活动转至线上,不管是无奈之举还是主动向线上的形式发出冲击,毫无疑问的是这为数字艺术和虚拟艺术空间的搭建创造了机遇。2021年,NFT获得了艺术圈的巨大关注,元宇宙的概念也开始被广为讨论,这一年也被成为NFT和元宇宙的元年。虚拟艺术、虚拟空间、虚拟世界的建构进入了新的阶段。
    • 成朝晖
    • 摘要: 人类探索未来,我们预见未来。人类与科技两者结合碰撞且相互关联,世界会呈现怎样的奇观?计算生成作为创新设计表达的可能性,对于设计者,这何尝不是一场基于计算机创新设计的思辨和挑战?这是以无序构建有序,以想象成就创造的时代。本文以算法生成等设计表现为设计示例,在改变叙事方式和与环境互动方式上,思辨与展望算法生成的设计优势、潜力以及为艺术和设计未来带来的潜在价值。
    • 田少煦
    • 摘要: “数字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兴艺术样式,包括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动画、数字游戏、数字娱乐、数字展示、数字表演、IA艺术、智能媒体设计、VRARMRXR、电子竞技、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技术是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语境下,媒介往往成为技术的代名词。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萌生新的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媒介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
    • 代振
    • 摘要: 文章揭示了中国未来动画设计师的专业培训(教育、教学)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和组织教学条件,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我们分析了有效的组织和教学条件(创造以实践为导向的创造性环境,通过对未来职业的激励形成视觉和设计活动中的专业技能,利用跨学科整合和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供艺术教学支持,教授个人教育轨迹,反思),这些条件结合起来改善专业教育和教学质量。披露了通过营造以实践为导向的创作环境,来激发创作力、创造力、专业积极性等方面的国内动画设计发展问题。重点是一套改善艺术和设计培训系统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确保了教育质量;通过形成高水平的艺术和设计能力,提高了未来动画设计师的竞争力。
    • 徐瑞; 米汉林; 王晨
    • 摘要: 博物馆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为摆脱传统博物馆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困境,文章尝试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数字博物馆相关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并基于大数据的特点,对数字博物馆数据采集、数据融合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大数据技术在传统博物馆中的应用,将其藏品以更具个性化、年轻化、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以加快传统博物馆的转型升级,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赵一遥; 王进华
    • 摘要: 虚拟现实的元宇宙利用前沿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被称为未来世界的基石。视觉设计是设计师以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设计。当视觉设计与元宇宙交融时,由于元宇宙涵盖多重领域,不受传统媒介的限制,由此便实现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融合,推动了新的设计语言的产生,吸引了更多设计师成为新技术的角逐者。虽然元宇宙仍处起步阶段,但由于其蕴含的先进性和开创性,将会为视觉设计带来更加多元及突破传统的体验。
    • 李嘉薇
    • 摘要: 生态声音艺术以广泛的跨学科知识为导向,以生态伦理和系统理论为基础,处理生态系统的物理、生物、文化、政治和历史方面的相互关系网,其对受众者的心灵和思想都有着吸引力。在设计主体方面,尝试论证声音艺术实践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与生态结合称为“生态声音艺术”,以反映其在数字艺术中的等同性。在价值层面,生态声音艺术不仅代表了声音艺术实践的重要新领域,也是一种强大的生态艺术形式,对未来环境问题走向有着前瞻性的干预影响。
    • 王智棋; 何婷; 黄秀洁
    • 摘要: 我国的传统花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中华传统花卉文化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多种形式展示花卉文化之美。本文从传统花卉文化开发项目的实践中去探索传统文化开发的思路和模式。一是对传统技艺和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以碰撞出新的视觉形式的作品;二是寻找数字媒介为载体的表达方式,根据数字媒介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特点开发交互式的中国古代花卉文化传播形式。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借用新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花卉文化,感受其背后蕴含的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美好追求和生活理念,让传统花卉文化能更加符合时代审美,使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 刘广隶
    • 摘要: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曾用他的记忆方法——在脑海中搭建虚拟记忆宫殿——给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便当时的他是想以此引起中国人对他文化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对上帝产生兴趣。在今天,互联网设备持存着我们外化的回忆,成为一座巨大的,充满废墟的宫殿,即便人们会忘记,数据却不说谎。我们的身体曾创造了具身化(embodiment),甚至在古老的记忆术中,具象化的人物形象也作为记忆的媒介出现,它映射着身体隐喻与文化构建之间的关系,但在数字媒体让真实的对方逐渐消失于无形的当下,我们的身体是否还在为持续继续记忆这个世界而发挥着作用?或者说,我们如何走出认知科学的框架,在信息科学和控制论的背景下,寻求一种虚拟身体的替代制造方法,以便重新成为人类?
    • 冯白帆; 邰梓悦
    • 摘要: 从2017年出现的“拉尔瓦实验室”(Larva Labs)和“加密猫”(CryptoKitties)算起,截止至2021年末,建立时间不到4年的NFT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区块链与传统网络虚拟财产(Virtual Property)及数字艺术的结合正在为数字资产化和资产数字化注入新的活力。虽然区块链数字资产本身具有可验证性、不可篡改性和永久性等优势,但由于客观存在的技术门槛和数据门槛,目前公众对NFT艺术品的性质、数字资产的确权以及对传统艺术市场本身等方面的认知仍旧不够明朗。加之NFT本身也正处于快速演化的进程之中,因此本文试图综合现有的文献与数据就2017-2021年阶段的NFT艺术市场进行一次限定性的切片研究。由于这个议题本身具有较强的离散性,文本采取了对NFT的历史与观念、分类与范式和数字资产物权现状进行分别描述的方式,以期为相关的行业和从业者提供一种对NFT艺术市场的基本认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