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起诉
支持起诉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0697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人民检察、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生态环境法治保障论坛、2016年第十三届长三角法学论坛等;支持起诉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昊博、肖晗、周庆等。
支持起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697篇
占比:99.42%
总计:30877篇
支持起诉
-研究学者
- 陈昊博
- 肖晗
- 周庆
- 孙一钧
- 徐德高
- 徐清
- 李佳航
- 李劲
- 王丽娴
- 范卫国
- 赵绘宇
- 邝樱明
- 丁亚
- 丁文嘉
- 于兴明(文/图)
- 付强
- 付继博
- 伍志锐
- 伍贤华
- 何若愚
- 余晓敏
- 俞广林
- 俞景
- 兰学鑫
- 冯兴吾
- 冯孝科
- 刘业凯
- 刘东杰
- 刘义伟
- 刘亚
- 刘奕君
- 刘妍
- 刘宇晨
- 刘拥
- 刘振真
- 刘昊
- 刘晓楠
- 刘次金
- 刘正川
- 刘璇
- 刘秋含
- 刘金蕊
- 刘雪纯
- 卢峰
- 卢思梦
- 卢斌1
- 卢海德
- 史晋斌
- 叶珍华
- 吴华聪
-
-
朱辉;
丁文嘉
-
-
摘要:
新疆十多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但由于缺乏适格的起诉主体、诉讼成本过高等原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屈指可数。新疆作为典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通过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生态修复极为必要和紧迫。对此需要新疆兵地统一布局,提升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的参与度,加强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支持起诉力度,开创具有边疆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新局面。
-
-
汪宇堂;
时国庆;
殷增宽
-
-
摘要:
父亲不抚养自己的亲生孩子怎么办?日前,在河南省方城县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后,由该县广安街道三十里店村申请撤销监护人蒿某资格案,在检察机关出庭支持起诉落下法槌时,被遗弃的蒿氏三姐妹终于有了新的监护人。2021年3月,方城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在办理10岁的蒿丙被韩某性侵案件时,发现受害者蒿丙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姐姐蒿甲、蒿乙,她们的母亲痴呆,离家走失多年,至今下落不明。
-
-
金娟娟;
沈梦昕
-
-
摘要:
支持起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旨在发挥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共同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检察机关是我国《宪法》确立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也是支持起诉制度的重要主体。由于立法初期的解释存疑、具体规则尚未形成体系,导致检察机关支持起诉难以百分百或者大比例运用到司法实践,主要表现为诉讼地位模糊、职能作为弱化等。应在立法层面明确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诉讼地位、支持标准、权利义务等,以期发挥该制度的应有效果。
-
-
无
-
-
摘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经2021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七十六次会议决定,现将李某滨与李某峰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支持起诉案等五件案例(检例第122-126号)作为第三十一批指导性案例(民事支持起诉主题)发布,供参照适用。
-
-
涂富秀
-
-
摘要:
《民事诉讼法》第58条构建了“消协+检察”的消费维权公私合作模式,检察机关作为支持起诉人处于辅助角色。但实践中,消协组织的能力缺失催生了检察机关的强势介入,我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走上了检察主导的“国家化”路径。检察辅助异化为检察主导、检察机关法律地位模糊不清和实施制度“碎片化”是检察支持起诉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三大困境。社会治理语境下,检察机关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主要角色是支持起诉人,“消协起诉+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应当成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主流模式。今后应当在廓清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用必要性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匡正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基本方向,并对程序规则和保障机制进行完善。
-
-
张嘉军;
武文浩
-
-
摘要:
支持起诉制度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地位的确立,这一制度开始被稀释,并逐渐异化为对诉中活动的参与。这一变化导致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虚化,与其他适格主体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需求相悖,且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补充性要求背离。这一走势不利于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未来需要对支持起诉制度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中的应然地位予以归正,明确其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与内容。
-
-
张遂志;
刘晓楠
-
-
摘要:
民事检察支持起诉职能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维护公益的必要手段,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从立法现状看,民事检察支持起诉相关规定均为原则性规定,尚未形成具体、完整的规范性制度。但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看,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有益实践为民事检察支持起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经验积累和实证基础。以民事检察支持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分析该项制度建设和司法实践现状,进而从纳入立法、制度定位和职能的具体履行等三个方面提出制度完善的着力点,可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事检察支持起诉制度,使之在司法实践中更为充分地发挥作用。
-
-
于兴明(文/图)
-
-
摘要: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稻草人手记》中这样描写父母:“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两个可爱的守护天使,一直默默地为他们守护着的孩子遮风挡雨,不求回报。”这当然是通常意义上的父母,或者说是父母的“应然状态”。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形象,有的甚至刚好相反。
-
-
韦雪莹(文/图)
-
-
摘要:
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贯彻《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2021年3月10日,由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检察院支持起诉的33件劳务报酬纠纷案,在桂林市七星区法院高新园区巡回法庭正式开庭。2020年5月至7月,三十多名农民工由包工头张某招募,参与了深圳市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承包的某建筑项目的装修工作。
-
-
张云霞;
付强;
王珍
-
-
摘要:
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基于个人信息的私权属性,有必要通过打通民事救济途径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在现有法律框架和司法实践情形下,检察机关民事诉讼监督职能难以发挥,通过刑事手段无法对信息所有人个人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因此检察机关支持受损的自然人进行起诉具有必要性.与此同时,检察机关长时间对支持起诉的有益实践和其特有的职能优势决定了其在支持起诉时具有证据固定、侵权人确定等方面的优势,这就为检察机关进行支持起诉提供了可能性.在具体制度设计时,可从案件类型、来源、程序启动、证据固定以及职能延伸等方面进行探索.
-
-
俞广林;
付继博
- 《2016年第十三届长三角法学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从主要国家的制度来看,检察机关都是公益诉讼的重要主体.目前中国适用公益诉讼包括多个领域,从现实的司法实践来看,检察机关绝大多数公益诉讼发生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样本中,检察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支持社会组织公益诉讼、支持相关行政部门公益诉讼四中类型.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制度建设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也应当正视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诉讼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考虑最大限度提升效率与效果,重点开展行政诉讼和支持起诉工作.
-
-
邹鲲
- 《生态环境法治保障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各地法院在环境资源专门化审判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但通过司法救济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效果还不明显.随着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以及审判机制的新变化,有必要细化支持起诉人参与诉讼的审理规则.本文对环境行政机关作为支持起诉人的依据、适格条件、诉讼地位、参与诉讼的程序等具体适用提出了一些初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