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72篇;相关期刊326种,包括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人民检察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等;检察建议的相关文献由165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飞、罗书平1、王晨曦等。

检察建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5 占比:53.9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1172 占比:45.62%

总计:2569篇

检察建议—发文趋势图

检察建议

-研究学者

  • 王飞
  • 罗书平1
  • 王晨曦
  • 郭红
  • 刘怡廷
  • 姜伟
  • 曹建明
  • 李平
  • 祁彪1
  • 邓铁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玉玥
    • 摘要: 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也是检察机关参与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笔者所在基层检察院法库县检察院2020年所制发检察建议类型及数量,分析检察机关开展的检察建议工作,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检察建议工作,更好地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 向飞媛
    • 摘要: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亟需法律的规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以检察权与行政权为核心,重点强调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督促功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案件线索来源、检察建议以及职责标准判断等方面存在困境,拟通过拓宽线索来源、强化检察建议规范性以及厘清职责标准等方式予以完善.
    • 曾鹏; 余林
    • 摘要: 201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诉前程序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亮点,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及时自我纠错,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但是,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刚刚起步,诉前程序启动尚存一些困境,比如对行政机关履职认定标准难以统一,诉前程序"督促期"弹性不足;检察机关监督履职缺位,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诉前程序选择及实施规范不足,诉讼过滤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等.完善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要合理定位行政公益诉讼,把控行政公益诉讼启动时机,有效利用公益诉讼资源;提高履职期限及履责认定标准,规范公益诉讼诉前启动程序;正确发挥检察建议的监督属性,完善诉前程序与其他手段的配合,通过诉前与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促进诉前程序的优化.
    • 商艺涵
    • 摘要: 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是一项新生的制度,同时也是一项创新的制度。虽然行政公益诉讼已经初见成果,但是由于法律规定较为简略,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办案指南和操作细则,因而在推进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样,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阶段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如案件线索的来源受限、检察建议的设置不明、调查核实的权力有限等,因而需要积极拓宽案件线索的来源、明确规范检察建议的设置、有效强化调查取证的刚性,以此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中诉前程序的检察监督机制。
    • 缪颖
    • 摘要: 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在公益诉讼案件中起着督促和过滤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公益诉讼还处在发展初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实践运用中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案件线索来源太过单一、行政机关履职标准不明确、检察建议的相关规定不完善等。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的诉前程序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其实践情况,探讨诉前程序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面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逐渐显露出来的不足之处,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检察建议的相关规定、鼓励公众参与、设立弹性的履职期限以及明确行政机关的履职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诉前程序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
    • 摘要: 2019年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通过与市场监管、药监部门共同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等,加大对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发挥法律震慑作用。三年来共批准逮捕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507件2485人,起诉3687件6537人;建议行政机关移送刑事案件312件364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02件230人,纠正漏捕88人,纠正遗漏同案犯200人,纠正移送起诉遗漏罪行81人,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工作的检察建议27件。
    • 陈雨婷
    • 摘要: 从2015年试点概况可知,作为和诉讼程序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诉前程序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发展形势大好,九成以上的案件都可以利用诉前程序的方式解决纠纷,所以在整个环境资源保护机制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践当中依然存在制发检察建议可操性不强、调查核实权未充分行使、行政机关履职标准不明晰等困境。基于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并对应其困境成因,探索解决诉前程序问题的现实路径。
    • 高志宏
    • 摘要: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司法实践经历了地方探索、改革试点、全面法治三个阶段,法律体系初步建立,但在受案范围、起诉主体、诉前程序、举证责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漏。优化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实现三个转向:立法模式实现从包容论向独立论的转变,诉讼类型实现从救济型诉讼向预防型诉讼的转变,规则构建实现从粗陋向细化的转变。通过制定《公益诉讼法》进一步拓展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逐步放宽起诉主体资格,厘清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功能定位、身份职责和价值目标,明确检察建议法律定位、细化检察建议规则、健全程序衔接制度,并根据作为类和不作为类案件类型分别构建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 陈岚(文/图); 王晓阳(文/图)
    • 摘要: 2020年初,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在走访调研区内民营企业时,收到某服装企业反映的线索:有网红主播在电商平台直播间内销售假冒该企业品牌的服饰。检察机关迅速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并共同研判,经过侦查,公安机关锁定网红主播廖某。2020年8月28日,廖某在直播间直播“带假货”时,被警方当场带走。
    • 郁程博
    • 摘要: 大型企业进行刑事合规建设似乎已经成为国外的常态,而自刑事合规制度引入我国以来,最高检发布的两批典型案例中参与合规建设的企业却大多为小微企业,这不光是试点伊始步伐迈得慢、小微企业罪行轻微在现行法律框架内适用较为合适的缘故,更多的是中国小微企业庞杂的现实所致。现阶段,小微企业能否适用刑事合规以及如何适用成为改革的真问题。为了打消顾虑,需要从多方面对小微企业适用刑事合规进行理论证成,同时探寻可行的实践路径,对小微企业多适用检察建议模式,合理区分企业犯罪与责任人犯罪,多层次优化刑事合规制度成本,为世界的合规建设提供中国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