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诉前程序

诉前程序

诉前程序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8798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法制博览、法制与经济(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2017年广西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年会等;诉前程序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业、董荣、张峰等。

诉前程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798 占比:99.73%

总计:89042篇

诉前程序—发文趋势图

诉前程序

-研究学者

  • 王春业
  • 董荣
  • 张峰
  • 何金屏
  • 侯银萍
  • 况贤波
  • 刘辉
  • 利世娇
  • 吴卫东
  • 吴明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向飞媛
    • 摘要: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亟需法律的规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以检察权与行政权为核心,重点强调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督促功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案件线索来源、检察建议以及职责标准判断等方面存在困境,拟通过拓宽线索来源、强化检察建议规范性以及厘清职责标准等方式予以完善.
    • 曾鹏; 余林
    • 摘要: 201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诉前程序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亮点,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及时自我纠错,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但是,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刚刚起步,诉前程序启动尚存一些困境,比如对行政机关履职认定标准难以统一,诉前程序"督促期"弹性不足;检察机关监督履职缺位,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诉前程序选择及实施规范不足,诉讼过滤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等.完善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要合理定位行政公益诉讼,把控行政公益诉讼启动时机,有效利用公益诉讼资源;提高履职期限及履责认定标准,规范公益诉讼诉前启动程序;正确发挥检察建议的监督属性,完善诉前程序与其他手段的配合,通过诉前与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促进诉前程序的优化.
    • 崔冬; 陈东洋
    • 摘要: 我国早期的发展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环境问题随之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环境问题得到重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然而,我国有关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制度设计并不完善,因此文章归纳总结了诉前程序在调查权的行使、检察建议、履职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只有梳理好诉前程序的流程,从检察机关的调查权、监督权入手,以制定检察建议的标准为基础,明确行政机关的回复、履行期限,优化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才能使诉前程序得以完善,但这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不能一蹴即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要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前提,在实践中对诉前程序进行完善。
    • 缪颖
    • 摘要: 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在公益诉讼案件中起着督促和过滤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公益诉讼还处在发展初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实践运用中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案件线索来源太过单一、行政机关履职标准不明确、检察建议的相关规定不完善等。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的诉前程序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其实践情况,探讨诉前程序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面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逐渐显露出来的不足之处,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检察建议的相关规定、鼓励公众参与、设立弹性的履职期限以及明确行政机关的履职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诉前程序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
    • 陈雨婷
    • 摘要: 从2015年试点概况可知,作为和诉讼程序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诉前程序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发展形势大好,九成以上的案件都可以利用诉前程序的方式解决纠纷,所以在整个环境资源保护机制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践当中依然存在制发检察建议可操性不强、调查核实权未充分行使、行政机关履职标准不明晰等困境。基于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并对应其困境成因,探索解决诉前程序问题的现实路径。
    • 苏艺; 朱全胜; 周悦
    • 摘要: 诉前程序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性程序,具有独立的督促履职功能和独特的程序功能价值。当前诉前程序在运行过程中,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在强制性规定兜底和有效措施保障上并不充分,检察建议的明确性和可行性仍需加强,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职在结果判断标准上还存在一定分歧,导致诉前程序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此,下一阶段应从建立检察机关调查取证的配套制度、适度探索扩大适用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等方面完善检察机关调查取证保障制度,同时细化诉前检察建议的说理及具体内容,综合运用行为与结果两种履职判断标准,允许在特定条件下成立诉讼程序的阻却事由。
    • 刘泽军; 李政
    • 摘要: 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施行数年,在行政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立案到办案,从检察建议程序到调查取证程序,无不达致显著效果。但是,作为行政诉讼法秩序的重要一环,由于仍存在制度安排上的不合理,行政公益诉讼的功效尚未充分发挥。为此,本文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从试点到确立实践运行效果的分析及其问题的反思,提出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
    • 杨晓彤
    • 摘要: 201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使检察机关获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资格,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取得了突破,但在案件范围、诉讼前置程序、身份定位、管辖规定等程序性方面仍存在问题,因此,应制定并修改相关规则,逐步扩大案件受理范围,细化诉前程序规定,明确检察机关原告的身份定位与权利义务,完善管辖相关规定,破解检察机关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在程序方面的困境。
    • 郝爽
    • 摘要: 在紧张的司法资源背景下,诉前程序对于推进国家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审前筛选、缓和对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立的价值,期限制度的存在、完善与发展也有其正当性理由。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期限制度的相关考量因素加以阐述与分析,考虑对履职期限有一个刚性到弹性设置的转变,使其可以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适用,以实现诉前程序的精准化监督效果。
    • 李文发; 尹思雨
    • 摘要: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设置的主要目的是,督促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自觉履行职责。诉前程序是缩减司法成本的一项缓冲机制,具有一定的独立价值。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已为立法所确认,但是该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适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主要与检察建议内容针对性不强、行政机关履职标准规定模糊、诉前程序和诉讼程序衔接混乱等方面有关,可以通过拓展检察建议的线索来源、在检察建议中建立履职行为—结果标准双重考量机制、厘清诉前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衔接规则等路径予以完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