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管理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4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77111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卫生产业、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等;护理管理质量的相关文献由66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玉焕、周宗敏、李云等。
护理管理质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7111篇
占比:99.91%
总计:477556篇
护理管理质量
-研究学者
- 赵玉焕
- 周宗敏
- 李云
- 李珊珊
- 李艳
- 任少楠
- 伍燕
- 余全红
- 倪祖碧
- 刘佳莹
- 刘晓梅
- 刘笋
- 刘萍
- 卢洁霞
- 吕丹菊
- 吴晶姝
- 周晓娜
- 孙丽
- 孙红晨
- 嵇晓娇
- 张伟
- 张娜
- 张艳1
- 张虹霞
- 敬洁
- 普荣仙
- 朱颖
- 李娟
- 李思静
- 李艳铭
- 杨丽
- 杨深霞
- 杨菁
- 林桂禁
- 柳丽娜
- 沈佳桦
- 熊会
- 王婷
- 王颖
- 申巧玲
- 胡明媚
- 胡雪芝
- 苏秋平
- 蒋文春
- 袁小玲
- 赖瑞华
- 赵俊芳
- 邓燕玲
- 郭艳阳
- 郭迎
-
-
陆曾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科护理人员实行轮流组长制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麻醉科9名麻醉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前麻醉科护理组长由固定2名主管护师所担任并视为对照组;2019年1月后麻醉科护理组长采用每2个月轮换一次的轮流组长制并视为研究组。采用统一格式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表对两组管理体系实施12个月后进行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随机抽取接受两组护理干预的患者(各80例)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比较,统计两组为期12个月的护理管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麻醉专科护理质量、麻醉科室环境质量、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职业能力)评分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96.25%比86.25%,P<0.05);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比8.75%,χ^(2)=5.329,P<0.05;0比7.50%,χ^(2)=4.296,P<0.05)。结论:麻醉科护理人员实行轮流组长制能够显著提高科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
-
-
-
赵清梅
-
-
摘要:
目的观察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骨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骨外科15名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20年1—12月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对比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质量、综合素质、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评分情况。结果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的骨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工作总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比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外科应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更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
-
施惠篪;
陈晨;
宋健美
-
-
摘要:
目的探讨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病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紫琅医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全体护士为研究对象,自2019年1月开始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理论考核成绩、实操考核成绩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差错缺陷方面的护理工作质量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护理操作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显著提升(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精神病院护理工作中应用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着显著效果,还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
闫冬梅;
闫珂卿;
单文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院内转运的4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管理前组,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管理的41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管理后组;管理前后均为同一批医护人员,共31名,岗位无变动;比较管理前后两组交接时间、护士救治能力、不良转运事件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后组检查等待时间、交接耗时、接收科室转运时间及转运总时间均短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理论知识掌握、救治主动性、伤情观察判断、操作技能及医护配合沟通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医患沟通、转运过程护理、科室间合作及接诊科室护理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
-
傅淑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细节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及器械处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5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125件医疗器械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实施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细节管理的125件医疗器械设为观察组,且两组均由同一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及处理状况。结果观察组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及服务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分别为100.0%、99.2%、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8.8%、89.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作业流程重组与细节管理联合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器械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效果显著。
-
-
朱鹏璐
-
-
摘要:
目的 分析在产科护理中建立标准化助产流程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选择配合本研究的产妇159例,分为2组,研究组81例,用标准化助产流程,对照组78例,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分娩结局和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的SDS、SAS评分以及服务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P<0.05),SDS和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管理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建立标准化助产流程,能有效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服务满意度,对产科管理质量的推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
-
陈梅
-
-
摘要:
目的对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泰安市中医二院2021年1—6月期间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后的40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甲组,选择2020年6—12月PDCA循环法实施前的400件医疗器械作为乙组。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及手术器械感染率等。结果乙组手术器械感染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环境管理、包装管理、清洗灭菌以及器械管理等评分方面,与乙组相比,甲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差错发生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由于手术器械而导致的手术感染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而且还能够降低差错发生率。
-
-
樊佳慧;
董萍;
吉裕华
-
-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科“五防”个性化标识在降低临床安全隐患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患者床头贴上带有“五防”个性化的卡通警示标识(防暴力、防消极、防外逃、防跌倒、防噎食),分析1年内两组患者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安全隐患事件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五防”个性化标识可有效降低临床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
-
郭锦锦;
王凯丽;
杨倩茹
-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责任制管理对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夏邑县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6月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责任制管理前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责任制管理后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分层责任制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指标,同时比较2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能力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量表(WHO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8%(62/65),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P=0.035)。观察组护理人员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应变能力、环境管理及无菌管理4项护理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器械准备、护理文书书写、急救药品管理、基础护理4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医护一体化分层责任制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能力及护理工作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