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滑性

抗滑性

抗滑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26552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经济技术协作信息、黑龙江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江苏省公路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暨第四届(2010)国际路面养护技术论坛、2006年公路隧道运营管理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等;抗滑性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D·里维罗、E·布里格弄、P·奇亚佩罗等。

抗滑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6552 占比:99.98%

总计:626703篇

抗滑性—发文趋势图

抗滑性

-研究学者

  • D·里维罗
  • E·布里格弄
  • P·奇亚佩罗
  • 严永华
  • 任涛
  • 余苗
  • 刘丹
  • 刘有志
  • 唐伯明
  • 夏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甜; 蒋应军; 张文辉; 张毅; 陈浙江
    • 摘要: 为确定含砂雾封层用抗滑颗粒最佳参数,通过加速磨耗试验研究了抗滑颗粒类型、粒径、级配及掺量对含砂雾封层抗滑性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磨耗1×10^(5)次后,掺玄武砂、天然河砂、金刚砂的3种含砂雾封层试件的摆式摩擦系数(BPN)分别降低了32.8%、32.4%、29.1%,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1.78%、64.01%、62.46%;与0.3~0.6 mm和1.18~2.36 mm粒径相比,0.6~1.18 mm金刚砂雾封层试件BPN最大,质量损失率最小;与0.6~1.18 mm单粒径相比,0.6~1.18 mm与0.3~0.6 mm混合比例1∶1的金刚砂雾封层试件BPN最大,0.6~1.18 mm与0.3~0.6 mm混合比例为1∶1、7∶3、9∶1的金刚砂雾封层试件质量损失率分别减小了4.83%、3.54%、0.39%;金刚砂掺量为0.6 kg/m^(2)的试件磨耗BPN曲线位于最上方,质量损失率最小.建议选取0.6~1.18 mm与0.3~0.6 mm混合比例7∶3金刚砂作为含砂雾封层的抗滑颗粒,掺量0.6 kg/m^(2).经验证,相比不掺加抗滑颗粒雾封胶结料试件及未雾封空白试件,含砂雾封层试件初始BPN分别提高了69.8%和35.2%,而质量损失率比雾封胶结料试件小9.67%.
    • 王志超
    • 摘要: 对收集的预防性养护实体工程进行分析,在西潼高速公路(西安至潼关)铺筑了雾封层试验段,结合雾封层和薄层罩面两种技术自身的特点,通过比较实施措施前后的抗滑性能、轻微裂缝、坑槽、防渗水性能、结构强度、车辙、平整度等指标来全面地研究其适用性,综合分析最终得出两种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决策矩阵,结果表明雾封层技术(包括抗滑型雾封层)对提高路面结构强度无明显的作用,只能治理路面轻微的裂缝以及增强防渗水性能,而对路面车辙、平整度、坑槽等病害无明显效果,抗滑型雾封层在原有雾封层所具有的性能基础上可以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薄层罩面技术不仅能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防渗水性能,治理路面的车辙、轻微裂缝,对路面的结构强度、坑槽、平整度也有一定的效果。
    • 张婀娜
    • 摘要: 为解决高速公路隧道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不足的问题,对引起高速公路隧道段水泥路面抗滑性不足的原因进行了现场调查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抛丸、精铣刨、微表处、加铺沥青混凝土等可行性处治对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前期采用精铣刨技术,在隧道净空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后期加铺沥青混凝土,从而有效提高了高速公路隧道段水泥路面的抗滑性能,保障了车辆行驶安全。
    • 廖勇; 任涛; 刘丹
    • 摘要: 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抗滑性能是道路安全问题的核心,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供依据。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将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分为了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环境因素、车辆特性3个主要方面,其中在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方面,研究认为集料的结构特性与混合料配合比对抗滑性的影响较大;环境因素方面,研究认为温度对于抗滑性的影响较大;车辆特性对抗滑性的影响方面,研究认为主要体现在轮胎特性与荷载方面。此外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呈现降低趋势。
    • 张永刚
    • 摘要: 以某国省干线公路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隧道口滑坡灾害情况及成因,并从造价、技术性以及效果等不同纬度研究了处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发生失稳病害后需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治措施,以免隧道口滑坡灾害进一步恶化;(2)比选微型桩与抗滑桩处治技术方案,必须综合分析技术性、经济性等要素,严格控制微型桩的抗弯能力与刚度,同时选择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 廖勇; 任涛; 刘丹
    • 摘要: 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抗滑性能是道路安全问题的核心,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供依据.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将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分为了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环境因素、车辆特性3个主要方面,其中在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方面,研究认为集料的结构特性与混合料配合比对抗滑性的影响较大;环境因素方面,研究认为温度对于抗滑性的影响较大;车辆特性对抗滑性的影响方面,研究认为主要体现在轮胎特性与荷载方面.此外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呈现降低趋势.
    • 容洪流; 周泽华; 肖璐; 陈飞宏
    • 摘要: 为了研究机制砂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摆式摩擦法与表面回弹法,研究了水灰比、砂率、机制砂掺率、石粉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列.研究表明,机制砂抗滑性能低于天然河砂,石粉会显著改变机制砂混凝土的表观构造,各影响因素之间灰色关联排序为砂率>水灰比>石粉含量>机制砂掺率,根据以上结论设计了机制砂混凝土抗滑性能预测模型,经验证此模型与试验实测值相关性较好.
    • 林志平; 肖光书; 杨斌; 杨黎宏; 袁燕; 刘勇
    • 摘要: 为研究某钢铁厂钢渣全部替代普通集料用于沥青混凝土的工程可行性,用扫描电镜分析钢渣的微观结构,将钢渣代替普通AC-20沥青混凝土中的全部粗细砂岩集料,研究钢渣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钢渣后,沥青用量较砂岩集料沥青混凝土增加0.4%,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滑性,但对体积膨胀性、水稳定性影响有限,体积膨胀率、残留稳定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比均满足规范要求;研究认为AC-20钢渣沥青混凝土性能良好,可以用于沥青路面的中上面层.
    • 何靖; 缑丽娜
    • 摘要: 由于近年来中小河流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中小河流流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阐述了洋峪河河道堤岸的工程设计,确定了工程的堤顶超高为1.0 m;护岸冲刷深度为0.66~1.57 m,基础埋置深度均取1.5 m;对比确定了此次设计采用仰斜式挡墙护岸;通过对河堤护岸抗滑、抗倾稳定性的计算,防洪墙抗滑稳定、抗倾稳定、基底应力计算结果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基底最大应力小于地基的允许承载能力220 kPa,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小于3.0,结果说明防洪墙的抗滑、抗倾覆稳定剂基底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防洪墙设计是安全的.
    • 陈飞宏; 张云; 梁军林; 唐亚森; 容洪流
    • 摘要: 从路面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抗滑耐久性机理分析出发,研究了不同水灰比、砂率、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和河砂掺量对混凝土抗滑性和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并将两者联系起来,对抗滑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是影响路面混凝土抗滑性的关系因素,降低水灰比、降低砂率、增大细度模数、减少石粉含量和增加河砂掺量均能提高抗滑性.耐磨性可用表面回弹值间接评价,在一定范围内耐磨性随着水灰比增大而快速下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河砂掺量和砂率对耐磨性影响不大.降低水灰比是提高机制砂路面混凝土抗滑耐久性的重要措施,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优化,在保证水灰比满足耐磨性要求前提下,主要优化抗滑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