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技术观

技术观

技术观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0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55285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学术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15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新媒介与当代文论转向”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分会成立大会等;技术观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苏振锋、唐小俊、侯大银等。

技术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5285 占比:99.81%

总计:155581篇

技术观—发文趋势图

技术观

-研究学者

  • 苏振锋
  • 唐小俊
  • 侯大银
  • 翟淑君
  • 姜振寰
  • 徐奉臻
  • 王礼力
  • 肖峰
  • 颜士刚
  • 于骐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文斌; 陈发俊
    • 摘要: 作为庄子哲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思想,是其本体论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凸现。以“道”为分界线可将庄子技术思想中的“技”分成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庄子视为“损人害物”的“技”。它使人背离了“道”,破坏了物我平等的关系。第二个维度是顺应事物自然本性,依“道”而行的“术”。它虽然具有不可言说的特征,但是却自然地镶嵌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对庄子技术哲学思想中的“技”与“术”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在阐释“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什么是“术”“术”的特征以及怎样才能达到“术”。这将有助于人们转变技术的发展理念,明确技术使用的边界,推动构建天人合一的物我生存之境。
    • 李润洲
    • 摘要: 在教育哲学看来,技术不仅指名词意义上的各种教育技能、技巧、方法与手段以及各种物化的工具、设备与信息媒介系统等,而且意味着动词意义上的技术过程,是名词意义上的技术对教育的解蔽、敞亮与构造,是“进行教育的技术”,表现为教育者为了育人运用知识、技能凭借各种工具、媒介技术传授系统知识、培育学生情感、磨砺学生意志与健美学生身体的过程,它具有育人性、情感性与艺术性等特征。按照不同的标准,教育技术至少可分为本源技术与介入技术,“硬”技术与“软”技术,通用技术与专用技术。教育哲学技术观的践行则需秉承教育初衷,为技术“立心”;提升技术素养,将硬技术“软化”;达成人机协同,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 齐承水
    • 摘要: 马克思技术观以人学为根本遵循,具有丰富的人学内涵。马克思技术观蕴含着完整而严密的人学逻辑,即现实的人、实践人学和人的发展是技术的逻辑起点、逻辑主线和逻辑归宿。透视技术的内在本质,需要坚持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并深入阐释技术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技术的创新性与应用性统一,技术的阶级性与公共性统一。马克思技术观具有浓厚的人学现实关怀,即以技术的生产力价值促进人的解放,彰显技术关于人的自由价值的现实追求,并以技术审美价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 郭顺峰; 涂艳国
    • 摘要: 梁漱溟的教育研究博杂宽广、立意深邃、论著颇丰,其职业教育思想散布在他的诸多论著之中。梁漱溟在其特殊的职业观和技术观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与社会发展方向相符顺,以培训成人、建设乡村为主要目的,以“人生行谊教育为基点而发达其他知识技能教育”,重视教育对象的精神陶炼,倡导“教学做合一”等思想主张。梁漱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如何营造职业平等的社会氛围,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方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可提供重要启示。
    • 张晓玉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由此引发了哲学家们对科学技术的深思。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技术观比较为线索,分别阐述了二者技术观产生的背景基础和技术的本质作用,并在二者技术观思想的探讨中揭示出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研究如何面对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 王杨
    • 摘要: 本雅明常常被诟病为“技术决定论者”。的确,作为一位技术进步论者,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技术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大众化与政治化,而革命的艺术家则通过运用先进的技巧或技术来制造“震惊”艺术,从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并最终实现革命的救赎。这在本雅明对小说、摄影以及电影的论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纵观本雅明不同时期的众多作品,可以发现这种技术乐观主义明显存在于他前期的作品之中,而其后期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他对经验贬值的哀悼,对技术现实应用的担忧,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传统艺术灵晕的留恋之情。这种矛盾正是本雅明技术观的两歧性的体现。
    • 王杨
    • 摘要: 本雅明常常被诟病为"技术决定论者".的确,作为一位技术进步论者,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技术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大众化与政治化,而革命的艺术家则通过运用先进的技巧或技术来制造"震惊"艺术,从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并最终实现革命的救赎.这在本雅明对小说、摄影以及电影的论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纵观本雅明不同时期的众多作品,可以发现这种技术乐观主义明显存在于他前期的作品之中,而其后期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他对经验贬值的哀悼,对技术现实应用的担忧,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传统艺术灵晕的留恋之情.这种矛盾正是本雅明技术观的两歧性的体现.
    • 田奇灵
    • 摘要: 贝尔纳·斯蒂格勒一生带有传奇色彩,在面对技术这把双刃剑有着深刻思考,本文围绕贝尔纳·斯蒂格勒思想来源、技术观的构建、主要内容及其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 吴瑕
    • 摘要: 技术观是指人们对技术问题的总体看法和观点.教育者不同的技术观能导致不同的技术教育实践取向.文章以米切姆的技术哲学框架为基础,阐述作为人工物的技术、作为知识的技术、作为过程的技术和作为意志的技术的技术观.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和抽象,探讨了体现不同技术观的学校技术教育形态,包括"示范—模仿"的工具型技术教学、"讲授—应用"的知识型技术教学、"试验—设计"的改进型技术教学和"探究—创新"的发展型技术教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