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本雅明

本雅明

本雅明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艺术理论、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7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559种,包括黑龙江社会科学、求索、学习与探索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第一届京津高校青年哲学论坛、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等;本雅明的相关文献由916位作者贡献,包括邢崇、上官燕、张旭东等。

本雅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7 占比:99.5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48%

总计:1032篇

本雅明—发文趋势图

本雅明

-研究学者

  • 邢崇
  • 上官燕
  • 张旭东
  • 段祥贵
  • 王才勇
  • 胡国平
  • 郭广
  • 翁再红
  • 蒋继华
  • 赵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小倩; 王纯菲
    • 摘要: 本雅明在《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先见性地察觉到在现代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经过“技术祛魅”后新生的艺术形式——电影。他高度认可电影的独特价值,认为随着独属于传统艺术的“灵韵”不断消散,电影紧紧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创造出了独属于自身时代的艺术范本。同时,本雅明还创造性地将运用自身的“灵韵”和寓言理论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不断丰富自身电影理论的意义内涵和审美范畴。他认为,电影呈现世界的方式,与其独特的寓言理论异质同构,影像化地呈现了他心中的寓言世界。
    • 黎子琳
    • 摘要: 作为20世纪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德国学者,本雅明的哲学思想,即论社会发展、社会批判和社会革命,对当代文化传播颇有启示价值。第一,论社会发展的思想。他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将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指出社会在“扬弃”中发展,这启示当代文化传播注重人民性。第二,论社会批判的思想。他从对艺术的态度、艺术的内容和大众媒体的特点的转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下,艺术被资产阶级控制,被迫为其服务的现实,这启示当代文化传播应坚持正面性。第三,论社会革命的思想。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当下”,分析艺术发展的深层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的结果,预示了社会革命的途径,这启示我们文化传播需加强现实。尽管本雅明的哲学思想有一些不足,但可以适当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有利于我们做好当代文化传播。
    • 李洁
    • 摘要: 杜尚创造的“现成品艺术”对20世纪中后期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此前后,文学创作中也出现了利用先在的文本进行再创作的作品——现成品文学。本雅明以引语蒙太奇建构起了巴黎拱廊;凯奇以通写的手法重塑了文字文本的感观世界;歌德史密斯的极端抄写将“非创意写作”发挥到了极致;Flarf诗歌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内容将现成品文学引入数字化时代。这些作品不仅引发了对作者-读者-文本三边关系和“创新”的再度思考,还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在现成品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上留下的深刻印记。
    • 德瓦尔特·本雅明; 法张香筠(译)
    • 摘要: 以下是关于历史概念的一些碎片化表述与思考: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打着他生活时代的烙印;只有被救赎的人类才能承载他们的过去;历史的真正面容就像是闪电一样瞬间即逝;人们能够捕捉的过去只是一个突然闪现的图像,这个图像就在可以被认知的同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抓住过去的图像;文化财富固然是能工巧匠的创造,但也凝结着同时代无数被奴役者的血汗;历史的天使很想留下,叫醒死人,把破碎的东西重新组合好,可是,从天堂刮来了暴风,猛烈地冲击他,使他没法收起翅膀,暴风把他吹向他背后的未来,他无法抵抗,这场暴风就是我们所说的进步;历史是建构的东西,但建构的场地并不是均质和虚空的时间段,而是充满了“当下”的时间。
    • 摘要: 2022年4月9日至10日,由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卓悦策划,上海大学法国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学者们围绕《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这一核心文本进行研讨。本次会议由五场论坛组成,涵盖了本雅明的哲学方法、“寄寓”概念、语言观念、艺术研究、历史哲学等主题,不仅打开了本雅明研究的多重面向,而且是国内本雅明研究的新起点。
    • 徐锦辉
    • 摘要: 自从摄影作为一种现代审美范式以来,人类的现代生活已经从传统绘画为主的“光晕”语境中,走向了以媒介视觉为主的现代性“惊颤体验”境遇。视觉文化的审美话语所揭示的正是现代文化的革命性转向,目前已成为当今文化研究的主题之一。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语言转向”“图像革命”“视觉转向”的理论维度出发,辨析视觉文化理论的生成谱系以及审美向度,并结合本雅明关于视觉文化的现代性论述,以此寻找其审美路径。本文主要以视觉话语的构造形态来书写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经验意涵,并试图在视觉话语的审美空间中分析本雅明的视觉文化理论的寄喻结构与阐释阀限,从而明确视觉文化理论的批判向度及其当代启示意义。
    • 范宇为
    • 摘要: “现代性危机”是本雅明和阿甘本的电影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的是,前者面对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与战争对人的异化,后者面对的是“巨大的景观的堆积”与身体的商品化和政治化,即景观社会与生命政治。沿着本雅明的思想路线,在当下景观社会的极端呈现中,阿甘本试图通过影像寻找救赎之道。
    • 王欣琪
    • 摘要: 机械复制技术导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本质的冲突,大众文化的兴起,解构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结构,建构了现代艺术新的审美特征。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方式和意义呈现方式的前瞻性预测,对现代艺术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性,在其理论中,"光晕"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学范畴,它有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代表了艺术作品在机械复制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艺术失去的因素,它指向过去,但并不否定当下和未来。当下随着艺术作品的观赏与商业价值的发展,新的"光晕"又焕发了生命力。
    • 孙璐璐
    • 摘要: 本雅明在《德国悲剧的起源》中通过分析“德国巴洛克悲哀剧”提出了“废墟”美学体系。此美学体系以“废墟”为表现对象,以“寓言”为表现形式,表达了渴望“救赎”的审美意愿。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运用了具有碎片化、忧郁性和多义性的寓言形式,表现了战后废墟式的环境和人们的心理创伤,使得主人公悦子最终获得救赎。
    • 胡明
    • 摘要: 本雅明所处的时代,摄影、摄像、电影等新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往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与生产传播模式,法兰克福学派诸多理论家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而本雅明的卓越思考已超越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人,至今对人们仍有启发意义,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生存发展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