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青霉
扩展青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017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药物生物技术、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六届工业生化学术会议、2011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国际研讨会暨AOAC中国区年会等;扩展青霉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施巧琴、吴松刚、郑毅等。
扩展青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017篇
占比:99.71%
总计:33114篇
扩展青霉
-研究学者
- 施巧琴
- 吴松刚
- 郑毅
- 樊明涛
- 毕阳
- 孟祥红
- 师俊玲
- 黄建忠
- 姜辣
- 孙卉
- 岳田利
- 张淑芝
- 林琳
- 鲍文娜
- 付瑞敏
- 何鸿举
- 兰瑛
- 刘晓娇
- 吕丽娟
- 吴祥甫
- 周晓兰
- 唐良华
- 张晓云
- 张紊玮
- 张红
- 张红印
- 施碧红
- 李慧芳
- 林峻
- 焦凌霞
- 王丽婷
- 王剑英
- 王宏
- 臧家仁
- 薛华丽
- 谢必峰
- 谢联辉
- 赵利娜
- 陈五岭
- 陈健
- 陈海燕
- 付国瑞
- 刘士旺
- 刘建军
- 刘志成
- 刘杨
- 吴伟斌
- 吴虹
- 唐克轩
- 宗元元
-
-
吕丙钰;
杨董云;
薛华丽;
杨志敏
-
-
摘要:
【目的】明确党参采后青霉病病原,为党参青霉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新鲜党参采后青霉病病原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本试验中将党参青霉病病原鉴定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25°C、pH 7和24 h光照,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条件为25°C,pH 6及24 h光照,碳源为β-环糊精,氮源为酵母粉;65°C处理10 min可致死。【结论】新鲜党参青霉病病原为扩展青霉,且可代谢产生棒曲霉素。
-
-
陈雪昱;
邹秀容;
韦莹莹;
许凤;
王鸿飞;
邵兴锋
-
-
摘要:
为了揭示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菌作用机制,以TTO处理的P.expansum孢子、菌丝和线粒体为研究对象,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及6种线粒体功能相关酶类的活力变化,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TO处理对线粒体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TO处理后P.expansum线粒体发生严重的皱缩、干瘪,线粒体内有囊泡结构,线粒体基质流失,严重破坏了P.expansum的线粒体结构.同时TTO处理诱导了P.expansum孢子内ROS的大量积累,导致菌丝细胞内AT P含量下降和AT P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力下降,破坏了P.expansum的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结果表明TTO处理会引起P.expansum孢子内ROS的积累,破坏菌丝体内的线粒体形态和超微结构,并导致TCA循环和能量代谢异常.可见,线粒体功能的严重受损是TTO抑制P.expansum的重要机制.
-
-
彭慧;
龚迪;
魏亚楠;
杨乾;
宗元元;
Dov PRUSKY;
Edward SIONOV;
毕阳
-
-
摘要:
目的:研究扩展青霉侵染对苹果果实膜透性及膜磷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元帅'苹果为试材,测定扩展青霉损伤接种果实病健交界处组织的细胞膜透率、膜磷脂代谢关键酶活力以及相关底物和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扩展青霉侵染早期(2 d前)果实病斑直径无明显变化,侵染后期(2 d后)果实病斑直径和细胞膜透率明显增大.侵染期间,果实的磷脂酶A2、磷脂酶C和磷脂酶D活力,以及磷脂酸含量持续升高,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含量逐渐降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酸与对照组的显著差异出现在侵染后期.此外,侵染早期果实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迅速升高,第2天时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高出对照组31.58%、55.57%和43.67%;侵染后期果实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快速升高,第6天时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高出对照组49.46%和43.39%.侵染果实的脂肪酸不饱和度早期高于对照组,后期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侵染果实细胞膜透率与磷脂酶A2、磷脂酶C和磷脂酶D活力,以及磷脂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扩展青霉侵染激活了果实的磷脂酶,促进了膜磷脂的降解和脂肪酸的释放,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侵染早期不饱和脂肪酸的迅速释放可能与果实抗性相关.
-
-
刘瑶瑶;
孙杨莹;
陈远志;
罗锦;
赵子嘉;
周婷
-
-
摘要:
从腐烂苹果果实上分离两种主要果蔬采后病原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与链格孢霉(Alternariaalternata),进行孢子悬浮液制备及培养;利用浊度法测定磷酸三钠(trisodium phosphate,TSP)处理后两种病原真菌的生长速度、孢子萌发时间;相关数据拟合Gompertz模型后,进一步计算TSP对P.expansum与A.alternat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非抑菌浓度(non-inhibitory concentra-tion,NIC).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浊度法可以快速测定TSP对两种不同病原真菌的MIC及NIC值,有助于TSP在实际应用中有效浓度的快速确定.
-
-
李勇鹏;
潘莉;
宁德鲁;
耿树香;
张艳丽
-
-
摘要:
鲜食核桃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霉变,因此本文以漾濞泡核桃新鲜壳果为研究材料,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鲜食核桃在低温贮藏条件下霉菌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主要的霉菌种类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新鲜核桃壳果表面的霉菌数量在40 d后开始快速增加,核桃仁的霉菌数量50 d后开始快速增加.用核桃青皮提取液和ClO2溶液处理核桃壳果,对壳果表面的霉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核桃仁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经过分离鉴定和反接种试验,发现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引起核桃鲜果霉变的主要真菌种类为扩展青霉和木贼镰刀菌.
-
-
李海明;
袁萌萌;
邵新红;
喻金成;
李瑞;
段腾飞;
廖红艳
-
-
摘要:
扩展青霉及其毒素主要是对水果侵染,传统的杀菌处理虽能够有效的延缓水果的腐败变质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品品质以及处理不当时造成机体损伤的风险.文章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相关概念、产生技术,最后提出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杀菌、灭菌的研究方向以及进展,希望能为食品、医疗、化工灭菌工作的研究者提供一定帮助.
-
-
苟心怡;
高子晗;
田真;
张婷;
岳田利
-
-
摘要:
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不同浓度膜醭毕赤酵母对扩展青霉体外抑制作用,将扩展青霉分别接入膜醭毕赤酵母和无菌水处理(对照组)的苹果,统计发病率和病变直径,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检测膜醭毕赤酵母拮抗组和对照组苹果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酵母在 108 CFU/mL时抑菌圈最大(25.4 mm),并能显著抑制扩展青霉的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培养 10 d,酵母拮抗组的苹果发病率为 10.6%,显著低于对照组(92.2%).HS-GC-IMS共定性出 3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及醇醛化合物.对照组中丙酸乙酯、苯乙烯等含量显著高于酵母拮抗组.108 CFU/mL 膜醭毕赤酵母细胞悬浮液能够明显抑制扩展青霉和有效防治苹果采后青霉病.
-
-
蒋超男;
李灿婴;
李伊涵;
寇程程;
葛永红
-
-
摘要:
以“金冠”苹果果实为材料,采后用不同浓度核黄素溶液浸泡处理,研究其对损伤接种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果实的控制效果及果实苯丙烷代谢途径、活性氧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核黄素处理可显著降低损伤接种P.expansum果实的病斑直径,其中以1.0 mmol/L核黄素处理效果最佳。同时,1.0 mmol/L核黄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了过氧化氢、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由此表明,采后核黄素处理通过激活苯丙烷途径和活性氧代谢诱导苹果对青霉病的抗性。
-
-
马欣;
乔俊卿;
马蓉丽
-
-
摘要:
研究黄柏提取物对链格孢、扩展青霉的抑菌活性,以期为新型天然果蔬保鲜剂的开发奠定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离体抑菌活性,以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提取物处理樱桃番茄,测定果实发病率.当黄柏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2 g/L时,对链格孢、扩展青霉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0%以上,MIC分别为25、12.5 g/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MFC)分别为50、25 g/L,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EC50)值分别为6.08、4.32 g/L;黄柏提取物对樱桃番茄果实黑斑病和青霉果腐病均表现出显著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且保护作用更强,贮藏12 d后,对照组全部腐烂,保护作用试验处理组的发病率仍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分别为21.11% 和38.52%.以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黄柏提取物对2种樱桃番茄采后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可有效降低果实发病率,且正丁醇萃取物抑菌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开发新型、高效、天然、环保的果蔬保鲜剂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
-
胡倩珏;
乔楠桢;
于雷雷;
翟齐啸;
田丰伟;
陈卫
-
-
摘要:
扩展青霉是水果中常见的腐败真菌,普遍存在于腐烂的梨果表面,由其侵染所引发的果实采后污染现象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扩展青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展青霉素会残留在加工的水果制品中,食用后会诱发急慢性毒性损伤和引起细胞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传统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抑制扩展青霉的生长繁殖以及对展青霉素的减除,但都存在一些弊端,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生物防控作为新型控制手段,具有安全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特点,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扩展青霉和展青霉素的污染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文章对扩展青霉和展青霉素的污染现状、传统控制方法和生物防控手段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物防治技术在水果及其制品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