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链格孢

链格孢

链格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9255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菌物学报、癌变·畸变·突变、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八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等;链格孢的相关文献由93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云飞、赵伟春、丰东升等。

链格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9255 占比:99.86%

总计:109404篇

链格孢—发文趋势图

链格孢

-研究学者

  • 徐云飞
  • 赵伟春
  • 丰东升
  • 周雨璊
  • 宋宇迎
  • 张维谊
  • 朱春燕
  • 邓波
  • 李吉二
  • 韩奕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婷婷; 王调兰; 李永才
    • 摘要: 为揭示苹果梨果皮的主要酚类物质对果实采后黑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的影响,在前期对发育及贮藏期梨果皮酚类物质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苹果梨果皮的7种酚类物质处理对A. alternata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菌丝干重及黑色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熊果苷外,酚酸和黄酮类物质均对A.alternata孢子萌发、菌丝生物量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依赖性,抑制效果依次为酚酸类>黄酮类>简单酚,其中阿魏酸的抑制作用较强,3 mg/mL的阿魏酸处理后A. alternata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菌丝干重分别较对照(0 mg/mL)组降低了98.5%、29.4%和22.2%。同时7种酚类物质处理后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A.alternata黑色素的含量。可见苹果梨果皮的酚类物质对A. alternata的生长和致病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李欢; 朱海霞
    • 摘要: 为了筛选具有广谱、高效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自然罹病的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叶片上分离得到菌株HY-063,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核糖体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翻译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和抗原相关蛋白基因(Alt a 1)序列分析技术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了鉴定,确定该生防菌株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并测试了菌株HY-063对6种供试目标杂草的除草活性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HY-063菌丝块对不同杂草离体叶片致病性表现为:藜Chenopodium album>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var.crispa>酸模叶蓼Persicaria lapathifoli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猪殃殃Galium spurium。室内盆栽试验喷雾接种法测试表明,HY-063发酵滤液对藜、密花香薷、猪殃殃、冬葵、酸模叶蓼和反枝苋均有致病性,6种供试杂草的发病率分别达到了97.93%、91.73%、93.16%、77.56%、66.86%、72.00%。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生防菌株HY-063的发酵滤液对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青稞Hordeum vulgare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均安全,但对油菜Brassica napus有轻微影响。综上,链格孢菌株HY-063具有开发成为蚕豆、豌豆、青稞、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 王佳; 任俊达; 李玮瑜; 尚巧霞
    • 摘要: [目的]2019年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的大豆黑斑病发生严重,发病植株叶片和豆荚上产生褐色病斑,叶片上病斑连接成片、出现穿孔,最终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为了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从发病地区采集大豆黑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通过病原菌形态显微镜观测,结合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DNA的ITS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鉴定结果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均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豆黑斑病的相关研究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赵鲁迺克; 王鹏; 陈善贵; 艾孜买提·艾则孜; 王聪; 王军节
    • 摘要: 枸杞果实采后黑霉病发生普遍,前期实验室鉴定该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筛选体外抑菌药物,试验采用皿内测定方法对构杞黑霉病菌(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壳聚糖、碳酸氢铵和脱氢乙酸钠3种药物与阳性对照醚菌酯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PDA、PSA和PDA+WFFA培养基,22~28°C,pH 7.0~10.0,光暗交替环境;最佳产孢条件为PDA培养基、28°C、pH 8.0、全黑暗条件;最佳孢子萌发条件为28°C、pH 7.0~10.0、全黑暗、高湿度条件;最适生长碳源为果胶,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产孢碳源为甘油、甘露醇和乳糖,氮源为蛋白胨.药物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脱氢乙酸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与醚菌酯相当,分别为0.098 g/L和0.084 g/L,其次是碳酸氢铵和壳聚糖,EC50分别为0.738 g/L 和 1.640 g/L.
    • 刘俏; 宁楠楠; 马永强; 郭青云
    • 摘要: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C,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分别为肌醇和乳糖,最适pH分别为6~8和6~7,24 h持续黑暗处理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9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258 mg/L.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王永崇(整理)
    • 摘要: 大蒜紫斑病又称大蒜黑斑病,在各蒜产区均可发生,而且是露地大蒜常发性真菌性病害之一,对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发病原因:引发大蒜紫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香葱链格孢(Altemaria porri(Ell.)Ciferri),其淡褐色的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褐色或黑褐色的分生孢子长棍棒状或圆筒形,有7~13个横隔膜,上部有细长的五色顶细胞。
    • 李雪萍; 刘梅金; 许世洋; 郭建炜; 漆永红; 李敏权
    • 摘要: 青稞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地区广泛种植,根腐病对青稞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2016年6-8月,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东市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苗期和成株期青稞根腐病进行了调查,并采集疑似青稞普通根腐病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测定致病性,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病原的分类地位.结果发现,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甘肃省甘南州、青海省海东市和海北州等地均有青稞普通根腐病发生,发病率为5%~15%;其发病症状为叶片呈黄绿色,幼苗瘦弱或死亡,穗白粒瘪,根部发黑、腐烂或断裂;分离鉴定发现其病原为麦根腐平脐蠕孢和链格孢.该研究为国内外首次报道,为青稞根腐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陈锐; 门欣; 瞿佳; 孙晓宇; 赵玲侠
    • 摘要: [目的]评估多菌灵降解菌致密链格孢WJD-55在棚室土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设施棚室土壤中添加多菌灵并施用由降解菌WJD-55制备的菌剂W55,栽种番茄作为观测作物,进行为期50 d的土壤修复试验,同时监测土壤中残留多菌灵、菌剂微生物WJD-55定殖及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观测作物生长等指标,从而评估菌剂W55在棚室土壤施用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初始土壤中多菌灵质量浓度约42 mg/kg,菌剂使用量0.1%,药后第10天,土壤中多菌灵质量浓度为9.27 mg/kg、下降78%,而对照土壤中多菌灵质量浓度为30.2 mg/kg、下降29%,差异极显著(T-test,P=0.001);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降解菌WJD-55可在污染土壤中定殖,弥补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土壤理化指标显示,菌剂的加入未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带来显著影响;观测作物番茄生长未受到菌剂的影响,降解菌WJD-55未对番茄叶片等造成病害.[结论]多菌灵降解菌致密链格孢WJD-55可在土壤中稳定定殖并有效发挥降解多菌灵的作用,迅速降低土壤残留多菌灵含量,可改善污染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番茄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
    • 王瑾; 白羽嘉; 冯作山; 朱婉彤; 曾禹睿慷; 蒋莉莹
    • 摘要: 以伽师瓜和86-1甜瓜为试材,损伤接种链格孢菌,比较两种甜瓜果皮与果肉抗病性差异.甜瓜果实接种链格孢,(7±1)°C、相对湿度85%~90%冷库贮藏,测定病斑直径,观察病斑组织显微结构,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比较CmGLU、CmCHT1、CmCHT2相对表达量,测定几丁质酶(chitinase,CHT)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活性.结果 表明:链格孢侵染两种甜瓜,伽师瓜病斑直径小于86-1甜瓜,果皮小于果肉,第30天时,86-1甜瓜果皮和果肉病斑直径是伽师瓜的1.28倍和1.29倍;观察病斑组织显微结构,发现伽师瓜和86-1甜瓜果皮通过细胞壁增厚抵御链格孢侵染,果肉组织细胞壁抵抗能力较弱,侵染末期果皮与果肉组织细胞壁分层、皱缩,细胞内布满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部分果肉细胞解体,无法辨认细胞结构;伽师瓜CHT和GLU基因始终高于86-1甜瓜,果皮高于果肉,CmCHT1相对表达量在侵染初期至侵染中期较高,CmCHT2相对表达量在侵染中期较高,表明病原菌在侵染初期至侵染中期诱导了CHT基因的表达;CmGLU相对表达量在侵染中期至侵染末期较高,表明病原菌在侵染中期至侵染末期诱导了GLU基因的表达;链格孢侵入伽师瓜和86-1甜瓜后,果皮和果肉组织CHT和GLU活性随贮藏时间延长呈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伽师瓜高于86-1甜瓜,果皮高于果肉.表明伽师瓜更强的抵御能力与CHT、GLU基因与酶活性密切相关.
    • 卢诗丽; 朱艳秋; 钟飞腾; 张佳瑞; 叶伟颖; 刘月廉
    • 摘要: 以秋茄健康植株的叶片和茎为试验材料,对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筛选内生真菌拮抗菌株,进行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秋茄的叶片和茎共分离获得15株内生真菌,经对峙培养试验,有53.33%的菌株对目标病原菌蓖麻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其中从叶片组织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菌株MKA-5作用最明显;形态学研究显示,该菌株菌落浅灰色至深灰黑色,分生孢子暗褐色,倒棒形或椭圆形,多数无喙或短喙,有纵横隔膜,壁光滑,形态特征与链格孢(A lternaria alternata)一致;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该菌株的ITS系列与链格孢模式菌株的同源性为100%.综合分析,拮抗菌株MKA-5鉴定为链格孢.该菌株的鉴定对蓖麻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有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