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66669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全国白血病淋巴瘤会议、第51届美国血液年会等;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文献由64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晓军、刘艳荣、王亚哲等。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6669篇
占比:99.94%
总计:166765篇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研究学者
- 黄晓军
- 刘艳荣
- 王亚哲
- 郑胡镛
- 顾玲
- 常艳
- 郝乐
- 徐开林
- 江倩
- 初雅婧
- 吴庆运
- 孔圆
- 张瑞东
- 曾令宇
- 李振宇
- 格哈德·祖格迈尔
- 王雪
- 袁卫平
- 陈翀
- 周斌兵
- 朱易萍
- 李慧
- 李本尚
- 王谦
- 田晨
- 胡建达
- 韩敬东
- 高超
- 鲍时来
- 刘娟
- 刘曙光
- 叶富
- 吴丽丽
- 吴勇
- 吴德沛
- 吴敏媛
- 吴春晓
- 周惠
- 屈良鹄
- 师迎旭
- 常英军
- 平娜娜
- 张妍乐
- 张研乐
- 曹江
- 李志刚
- 林永敏
- 楼一层
- 江浩
- 汪晓敏
-
-
胡海蕊;
袁媛;
李君;
薛天琳;
王营;
刘曙光;
高超;
郑胡镛
-
-
摘要:
背景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在现有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中,预后存在差异。目的探究儿童急性T-AL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早期治疗反应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使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初诊为T-ALL患儿白血病免疫标志和融合基因的特征,及其与患儿临床表现、早期治疗反应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主要结局指标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结果101例T-ALL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其中男76例(75.2%)。SIL-TAL1是最常见的融合基因(21.8%,22/101),SIL-TAL1阳性患儿纳入高危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者。干细胞标志CD34的表达率为45.5%(46/101)。表达免疫标志CD2者与初诊外周血高WBC计数相关;表达CD34者与强的松反应不良及第15 d高微小残留病(MRD)相关;表达CD33者与诱导结束时形态学不缓解及高MRD相关;表达CD10者强的松治疗反应良好者多。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IL-TAL1阳性、强的松治疗反应不良、治疗第15 d骨髓形态学不缓解、第33 d高MRD及高危危险度与不良的EFS和OS相关(P均<0.05),其中第33 d MRD≥1%和SIL-TAL1融合基因阳性亦是EFS和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危险比分别为第33 d MRD≥1%对EFS为1.96(95%CI:1.114~3.452,P=0.020),对OS为2.062(95%CI:1.138~3.734,P=0.017);SIL-TAL1阳性对EFS为2.536(95%CI:1.053~6.104,P=0.038),对OS为2.921(95%CI:1.144~7.457,P=0.025)。结论T-AL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以MRD为分层依据的治疗方案中,SIL-TAL1和治疗早期MRD对预测患儿长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
-
刘夫红;
薛松;
张永平;
黄文秋;
王静波
-
-
摘要: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和急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allo-HSCT的50例T-ALL/LB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20.5岁(范围:9.0~63.0岁);单倍体移植44例,脐血移植2例,同胞全合移植4例;T-ALL 40例,T-LBL 10例;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16例,处于未完全缓解(非CR)状态34例。移植后,中位随访20个月(范围:1~84个月),存活23例,死亡27例;移植后24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0.0%和44.0%,36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5%和40.0%。随访期间,共有2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0%(20/50)。移植前获CR、无髓外病变、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预后较好,而移植前有无基因突变、不同预处理方案、有无急性/慢性GVHD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这项小样本、无对照的临床研究中,T-ALL/LBL患者在缓解期行allo-HSCT可能较挽救性移植的生存预后有所改善,其中复发为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
-
武坤;
郭翀;
马晓波;
李云涛;
张学美;
李林燕;
罗珊;
史明霞(指导)
-
-
摘要:
目的:探讨Notch1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对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T-ALL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以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qRT-PCR分析PBMC中Notch1和NF-κB通路(IκBα、IKKβ)mRNA表达量,分析Notch1的表达水平与T-ALL患者临床指标和预后之间的关联,以及Notch1与NF-κB通路mRNA表达水平的关联。沉默Jurkat细胞中的Notch1基因,qRT-PCR分析Notch1、IκBα和IKK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Notch1、磷酸化IκBα(p-IκBα)和磷酸化IKKβ(p-IKKβ)蛋白表达。结果:T-ALL组PBMC中Notch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表达水平与LDH水平、白细胞水平和危险度分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02,P=0.025;r=0.247,P=0.019;r=0.429,P=0.006),而与年龄和性别无显著相关性。Notch1与IκBα 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54,P=0.039),与IKKβ 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38,P=0.002)。Notch1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5±2.2)个月,显著长于高表达组的(12.7±3.4)个月(χ;=1.677,P=0.038)。沉默Notch1可显著上调IκBα mRNA和p-IκBα蛋白水平(P<0.05),显著下调IKKβ mRNA和p-IKKβ蛋白水平(P<0.05)。结论:Notch1基因在T-ALL患者血浆PBMC中高表达,与患者LDH水平、白细胞水平和危险度分级等临床指标和生存率相关,Notch1可能通过NF-κB通路发挥作用。
-
-
任建敏;
尤伟波;
许能文;
张小耀;
李琳洁
-
-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RNA-LUNAR1在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长非编码RNA-LUNAR1在25例健康人对照组、34例初治T-ALL组和19例T-ALL治疗缓解后复发患者组骨髓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经过柔红霉素分别处理且LUNAR1基因呈高、低表达的2例复发T-ALL患者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通过NCBI数据库获取T-ALL患者中预后资料与LUNAR1基因表达数据,COX回归分析高表达LUNAR1基因与临床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LncRNA-LUNAR1在初治T-ALL组患者骨髓内淋巴细胞中高表达(5.61±2.75 vs 0.35±0.27,t=6.93,P<0.001),且复发患者骨髓内淋巴细胞中的LncRNA-LUNA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发患者(23.95±9.79 vs 5.61±2.75,t=7.52,P<0.001);使用柔红霉素处理复发T-ALL患者肿瘤细胞后,高表达LncRNA-LUNAR1基因的T-ALL细胞凋亡情况显著低于LncRNA-LUNAR1基因低表达的细胞(4.06%vs 10.70%,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T-ALL患者LncRNA-LUNAR1基因高表达与临床预后不良相关(HR=1.86,P=0.002)。结论 成人T-ALL中异常高表达的长非编码RNA-LUNAR1基因与T-ALL的发病及复发密切相关,可预示疾病的预后及转归。LncRNA-LUNAR1有望成为潜在检测的T-ALL发病及复发的分子靶标。
-
-
陆小琴;
雷娇娇;
刘雨欣;
赵华清
-
-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XIST通过miR-375-Notch1轴调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T-ALL)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57例T-ALL患者为观察对象(T-ALL组),另选5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qRT-PCR检测T-ALL组和对照组及T-ALL T淋巴细胞CCRF-CEM细胞株中lncRNA XIST水平;对CCRF-CEM细胞转染si-lncRNA XIST以沉默lncRNA XIST、转染miR-375模拟物以过表达miR-375;采用CCK-8法、Transwell侵袭实验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CRF-CEM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lncRNA XIST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Notch1、ADAM-17、Hes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ALL组的lncRNA XIST、Notch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miR-375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T-ALL组患者Notch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转染si-lncRNA XIST沉默lncRNA XIST后,CCRF-CEM细胞增殖数量、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miR-375是lncRNA XIST的靶点。CCRF-CEM细胞转染miR-375后,细胞增殖数量、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转染si-lncRNA XIST可以明显上调miR-375水平、下调Notch1 mRNA水平,同时下调Notch1、ADAM-17、Hes1蛋白表达。结论lncRNA XIST在T-ALL患者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miR-375-Notch1轴影响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
-
-
曹星玉;
马薇;
张薇;
魏志杰;
刘德琰;
周葭蕤;
熊敏;
赵艳丽;
卢岳;
孙瑞娟;
张建平
-
-
摘要:
目的 比较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IDT)和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接受HIDT(81例)和MSDT(17例)的CR期T-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HIDT组、MSDT组移植后100 d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9% (95% CI42.0%~64.0%)、29.4% (95%CI 14.1%~61.4%) (P=0.072),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9.8%(95%CI 5.1%~19.1%)、11.8%(95%CI3.2% ~ 43.3%)(P=1.000),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3.1%(95%CI43.3%~65.2%)、29.4% (95%CI 14.1%~61.4%)(P=0.115),EB病毒(EB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5.8%(95%CI26.8%~47.9%)、11.8% (95% CI 3.2%~43.3%)(P=0.048).HIDT、MSDT两组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95%CI5.4%~49.0%)、68.8%(95%CI11.8%~40.0%) (P=0.315),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8.0%(95%CI 5.5%~46.5%)、68.8% (95% CI11.8%~40.0%) (P=0.258),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1% (95% CI 9.8%~ 26,4%)、11.8% (95% CI3.2%~43.3%)(P=0.643),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25.9%(95%CI17.9%~37.5%)、l9.4%(95%CI6.9%~54.4%)(P=0.386).结论 对于CR期T-ALL患者,当缺乏合适供者时,HIDT可作为替代选择.
-
-
赫玮;
左勇
-
-
摘要:
目的·探索冬凌草甲素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瑞士吉姆萨染色、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处理后Jurkat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凋亡情况及有丝分裂相关蛋白激酶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处理后,Jurkat细胞中Polo样蛋白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下游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通过计算机模拟、免疫沉淀、蛋白质印迹法、细胞热力学迁移实验方法研究冬凌草甲素与PLK1的结合方式及结合位点.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冬凌草甲素通过上调PLK1蛋白含量并促进其激酶活性,从而诱导Jurkat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冬凌草甲素可与PLK1蛋白直接结合抑制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如PLK1蛋白的Cys67或Cys133氨基酸残基发生突变则抑制冬凌草甲素与其直接结合,且抑制冬凌草甲素对PLK1蛋白的稳定作用.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直接结合PLK1蛋白抑制其泛素化修饰及降解,促进其活性,诱导Jurkat细胞发生G2/M期阻滞;PLK1蛋白的Cys67和Cys133位点是蛋白与冬凌草甲素结合的关键位点.
-
-
胡敏利;
应双伟;
罗文达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92a-3p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SupT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SupT1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正常培养)、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模拟物组(转染miR-92a-3p模拟物)和抑制剂组(转染miR-92a-3p抑制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SupT1细胞中miR-92a-3p表达水平,噻唑蓝(M T T)实验检测SupT1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SupT1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upT1细胞中果蝇翅膀边缘出现缺口(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配体Jagged1和效应分子Hes1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实验检测miR-92a-3p和NOTCH1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SupT1细胞中miR-92a-3p表达水平、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升高,且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在S期、G2/M期所占百分比及细胞中N O T C 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DLR实验结果证实miR-92a-3p可与NOTCH1靶向结合.结论 miR-92a-3p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SupT1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NOTCH信号通路有关.
-
-
刘牧;
杨夏茵;
薄海美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27a-3p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T-ALL Jurkat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miR-NC组(转染阴性对照miR-NC)和miR-27a-3p组(转染miR-27a-3p模拟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iR-27a-3p表达水平,噻唑蓝(M T 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基因(XIAP)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实验检测miR-27a-3p和XIAP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未转染组或miR-NC组比较,miR-27a-3p组细胞中miR-27a-3p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细胞中Bax表达水平和caspase-3活性均明显升高,而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中Bcl-2、XIA 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DLR实验证实miR-27a-3p可与XIAP靶向结合.结论 miR-27a-3p可抑制T-ALL Jurkat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XIA P表达有关.
-
-
唐文豪
-
-
摘要:
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个较少见亚型.既往认为T-ALL患儿的预后较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差,随着治疗方案的改进,包括改善甲氨蝶呤(MTX)治疗剂量、安全应用某些新药、测定微小残留病(MRD)、研究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对高危患者早期识别等,T-ALL患儿的预后已接近B-ALL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达到80%.
-
-
刘燕;
李强;
葛娇;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朱易萍;
马志贵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茴香霉素(ANS)与地塞米松(DEX)联合作用能否逆转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GC)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1μmol/L DEX、低剂量ANS(0.1μmol/L)及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作用于DEX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DEX敏感细胞株CEM-C7为对照)24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体(GR)Ser211位点磷酸化状态、p38-MAPK及JNK磷酸化状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地探讨DEX联合ANS诱导CEM-C1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用GR、p38-MAPAK及JNK的抑制剂分别提前孵育CEM-C1细胞1h,然后再用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处理CEM-C1细胞.至特定的时间点后,再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单用DEX或ANS相比,DEX联合低剂量ANS对CEM-C7和CEM-C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Western blot检测则发现联合用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上调程度、caspase-3的活化程度及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下调程度均较单一用药组显著;同时联合用药组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程度及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程度亦较单一用药组显著.2.单用DEX对GR(ser211)磷酸化、p38-MAPK及JNK的活化无影响,单用ANS则可轻微激活p38-MAPK及JNK而对GR(ser211)磷酸化无影响,但低剂量ANS联合DEX则可使GR(ser211)、p38-MAPK及JNK磷酸化显著增强,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3.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p38-MAPK的活化、部分阻断Bim的上调及Mcl-1的下调,并部分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对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诱导的JNK的活化,但对其诱导的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也不能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GR的抑制剂RU486则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GR(ser211)磷酸化、p38-MAPK、JNK的活化,以及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并完全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ANS与DEX联合对GC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有强烈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低剂量ANS联合DEX激活CEM-C1细胞中的GR(ser211)、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有关,并且活化的GR(ser211)为p38-MAPK和JNK的上游信号分子.总之,低剂量ANS与DEX联合通过激活GR(ser211)-p38-MAPK/JNK信号通路,进而经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诱导了CEM-C1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实现了对CEM-C1细胞GC耐药的逆转.
-
-
刘燕;
李强;
葛娇;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朱易萍;
马志贵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茴香霉素(ANS)与地塞米松(DEX)联合作用能否逆转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GC)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1μmol/L DEX、低剂量ANS(0.1μmol/L)及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作用于DEX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DEX敏感细胞株CEM-C7为对照)24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体(GR)Ser211位点磷酸化状态、p38-MAPK及JNK磷酸化状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地探讨DEX联合ANS诱导CEM-C1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用GR、p38-MAPAK及JNK的抑制剂分别提前孵育CEM-C1细胞1h,然后再用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处理CEM-C1细胞.至特定的时间点后,再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单用DEX或ANS相比,DEX联合低剂量ANS对CEM-C7和CEM-C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Western blot检测则发现联合用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上调程度、caspase-3的活化程度及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下调程度均较单一用药组显著;同时联合用药组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程度及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程度亦较单一用药组显著.2.单用DEX对GR(ser211)磷酸化、p38-MAPK及JNK的活化无影响,单用ANS则可轻微激活p38-MAPK及JNK而对GR(ser211)磷酸化无影响,但低剂量ANS联合DEX则可使GR(ser211)、p38-MAPK及JNK磷酸化显著增强,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3.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p38-MAPK的活化、部分阻断Bim的上调及Mcl-1的下调,并部分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对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诱导的JNK的活化,但对其诱导的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也不能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GR的抑制剂RU486则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GR(ser211)磷酸化、p38-MAPK、JNK的活化,以及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并完全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ANS与DEX联合对GC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有强烈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低剂量ANS联合DEX激活CEM-C1细胞中的GR(ser211)、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有关,并且活化的GR(ser211)为p38-MAPK和JNK的上游信号分子.总之,低剂量ANS与DEX联合通过激活GR(ser211)-p38-MAPK/JNK信号通路,进而经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诱导了CEM-C1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实现了对CEM-C1细胞GC耐药的逆转.
-
-
刘燕;
李强;
葛娇;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朱易萍;
马志贵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茴香霉素(ANS)与地塞米松(DEX)联合作用能否逆转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GC)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1μmol/L DEX、低剂量ANS(0.1μmol/L)及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作用于DEX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DEX敏感细胞株CEM-C7为对照)24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体(GR)Ser211位点磷酸化状态、p38-MAPK及JNK磷酸化状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地探讨DEX联合ANS诱导CEM-C1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用GR、p38-MAPAK及JNK的抑制剂分别提前孵育CEM-C1细胞1h,然后再用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处理CEM-C1细胞.至特定的时间点后,再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单用DEX或ANS相比,DEX联合低剂量ANS对CEM-C7和CEM-C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Western blot检测则发现联合用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上调程度、caspase-3的活化程度及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下调程度均较单一用药组显著;同时联合用药组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程度及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程度亦较单一用药组显著.2.单用DEX对GR(ser211)磷酸化、p38-MAPK及JNK的活化无影响,单用ANS则可轻微激活p38-MAPK及JNK而对GR(ser211)磷酸化无影响,但低剂量ANS联合DEX则可使GR(ser211)、p38-MAPK及JNK磷酸化显著增强,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3.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p38-MAPK的活化、部分阻断Bim的上调及Mcl-1的下调,并部分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对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诱导的JNK的活化,但对其诱导的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也不能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GR的抑制剂RU486则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GR(ser211)磷酸化、p38-MAPK、JNK的活化,以及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并完全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ANS与DEX联合对GC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有强烈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低剂量ANS联合DEX激活CEM-C1细胞中的GR(ser211)、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有关,并且活化的GR(ser211)为p38-MAPK和JNK的上游信号分子.总之,低剂量ANS与DEX联合通过激活GR(ser211)-p38-MAPK/JNK信号通路,进而经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诱导了CEM-C1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实现了对CEM-C1细胞GC耐药的逆转.
-
-
刘燕;
李强;
葛娇;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朱易萍;
马志贵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茴香霉素(ANS)与地塞米松(DEX)联合作用能否逆转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GC)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1μmol/L DEX、低剂量ANS(0.1μmol/L)及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作用于DEX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DEX敏感细胞株CEM-C7为对照)24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体(GR)Ser211位点磷酸化状态、p38-MAPK及JNK磷酸化状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地探讨DEX联合ANS诱导CEM-C1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用GR、p38-MAPAK及JNK的抑制剂分别提前孵育CEM-C1细胞1h,然后再用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处理CEM-C1细胞.至特定的时间点后,再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单用DEX或ANS相比,DEX联合低剂量ANS对CEM-C7和CEM-C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Western blot检测则发现联合用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上调程度、caspase-3的活化程度及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下调程度均较单一用药组显著;同时联合用药组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程度及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程度亦较单一用药组显著.2.单用DEX对GR(ser211)磷酸化、p38-MAPK及JNK的活化无影响,单用ANS则可轻微激活p38-MAPK及JNK而对GR(ser211)磷酸化无影响,但低剂量ANS联合DEX则可使GR(ser211)、p38-MAPK及JNK磷酸化显著增强,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3.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p38-MAPK的活化、部分阻断Bim的上调及Mcl-1的下调,并部分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对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诱导的JNK的活化,但对其诱导的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也不能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GR的抑制剂RU486则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GR(ser211)磷酸化、p38-MAPK、JNK的活化,以及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并完全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ANS与DEX联合对GC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有强烈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低剂量ANS联合DEX激活CEM-C1细胞中的GR(ser211)、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有关,并且活化的GR(ser211)为p38-MAPK和JNK的上游信号分子.总之,低剂量ANS与DEX联合通过激活GR(ser211)-p38-MAPK/JNK信号通路,进而经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诱导了CEM-C1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实现了对CEM-C1细胞GC耐药的逆转.
-
-
刘燕;
李强;
葛娇;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朱易萍;
马志贵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茴香霉素(ANS)与地塞米松(DEX)联合作用能否逆转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GC)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1μmol/L DEX、低剂量ANS(0.1μmol/L)及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作用于DEX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DEX敏感细胞株CEM-C7为对照)24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体(GR)Ser211位点磷酸化状态、p38-MAPK及JNK磷酸化状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地探讨DEX联合ANS诱导CEM-C1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用GR、p38-MAPAK及JNK的抑制剂分别提前孵育CEM-C1细胞1h,然后再用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处理CEM-C1细胞.至特定的时间点后,再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单用DEX或ANS相比,DEX联合低剂量ANS对CEM-C7和CEM-C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Western blot检测则发现联合用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上调程度、caspase-3的活化程度及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下调程度均较单一用药组显著;同时联合用药组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程度及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程度亦较单一用药组显著.2.单用DEX对GR(ser211)磷酸化、p38-MAPK及JNK的活化无影响,单用ANS则可轻微激活p38-MAPK及JNK而对GR(ser211)磷酸化无影响,但低剂量ANS联合DEX则可使GR(ser211)、p38-MAPK及JNK磷酸化显著增强,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3.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p38-MAPK的活化、部分阻断Bim的上调及Mcl-1的下调,并部分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对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诱导的JNK的活化,但对其诱导的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也不能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GR的抑制剂RU486则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GR(ser211)磷酸化、p38-MAPK、JNK的活化,以及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并完全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ANS与DEX联合对GC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有强烈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低剂量ANS联合DEX激活CEM-C1细胞中的GR(ser211)、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有关,并且活化的GR(ser211)为p38-MAPK和JNK的上游信号分子.总之,低剂量ANS与DEX联合通过激活GR(ser211)-p38-MAPK/JNK信号通路,进而经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诱导了CEM-C1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实现了对CEM-C1细胞GC耐药的逆转.
-
-
刘燕;
李强;
葛娇;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朱易萍;
马志贵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茴香霉素(ANS)与地塞米松(DEX)联合作用能否逆转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GC)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1μmol/L DEX、低剂量ANS(0.1μmol/L)及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作用于DEX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DEX敏感细胞株CEM-C7为对照)24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体(GR)Ser211位点磷酸化状态、p38-MAPK及JNK磷酸化状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地探讨DEX联合ANS诱导CEM-C1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用GR、p38-MAPAK及JNK的抑制剂分别提前孵育CEM-C1细胞1h,然后再用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处理CEM-C1细胞.至特定的时间点后,再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单用DEX或ANS相比,DEX联合低剂量ANS对CEM-C7和CEM-C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Western blot检测则发现联合用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上调程度、caspase-3的活化程度及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下调程度均较单一用药组显著;同时联合用药组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程度及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程度亦较单一用药组显著.2.单用DEX对GR(ser211)磷酸化、p38-MAPK及JNK的活化无影响,单用ANS则可轻微激活p38-MAPK及JNK而对GR(ser211)磷酸化无影响,但低剂量ANS联合DEX则可使GR(ser211)、p38-MAPK及JNK磷酸化显著增强,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3.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p38-MAPK的活化、部分阻断Bim的上调及Mcl-1的下调,并部分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对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诱导的JNK的活化,但对其诱导的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也不能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GR的抑制剂RU486则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GR(ser211)磷酸化、p38-MAPK、JNK的活化,以及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并完全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ANS与DEX联合对GC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有强烈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低剂量ANS联合DEX激活CEM-C1细胞中的GR(ser211)、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有关,并且活化的GR(ser211)为p38-MAPK和JNK的上游信号分子.总之,低剂量ANS与DEX联合通过激活GR(ser211)-p38-MAPK/JNK信号通路,进而经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诱导了CEM-C1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实现了对CEM-C1细胞GC耐药的逆转.
-
-
刘燕;
李强;
葛娇;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朱易萍;
马志贵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茴香霉素(ANS)与地塞米松(DEX)联合作用能否逆转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GC)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1μmol/L DEX、低剂量ANS(0.1μmol/L)及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作用于DEX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DEX敏感细胞株CEM-C7为对照)24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体(GR)Ser211位点磷酸化状态、p38-MAPK及JNK磷酸化状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地探讨DEX联合ANS诱导CEM-C1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用GR、p38-MAPAK及JNK的抑制剂分别提前孵育CEM-C1细胞1h,然后再用1μmol/L DEX联合0.1μmol/L ANS处理CEM-C1细胞.至特定的时间点后,再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单用DEX或ANS相比,DEX联合低剂量ANS对CEM-C7和CEM-C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Western blot检测则发现联合用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上调程度、caspase-3的活化程度及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下调程度均较单一用药组显著;同时联合用药组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程度及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程度亦较单一用药组显著.2.单用DEX对GR(ser211)磷酸化、p38-MAPK及JNK的活化无影响,单用ANS则可轻微激活p38-MAPK及JNK而对GR(ser211)磷酸化无影响,但低剂量ANS联合DEX则可使GR(ser211)、p38-MAPK及JNK磷酸化显著增强,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3.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p38-MAPK的活化、部分阻断Bim的上调及Mcl-1的下调,并部分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对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诱导的JNK的活化,但对其诱导的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GR(ser211)磷酸化几乎无影响,也不能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GR的抑制剂RU486则可完全阻断低剂量ANS联合DEX所诱导的GR(ser211)磷酸化、p38-MAPK、JNK的活化,以及Bim的上调、Mcl-1的下调,并完全逆转低剂量ANS与DEX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ANS与DEX联合对GC耐药的T-ALL CEM-C1细胞有强烈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低剂量ANS联合DEX激活CEM-C1细胞中的GR(ser211)、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有关,并且活化的GR(ser211)为p38-MAPK和JNK的上游信号分子.总之,低剂量ANS与DEX联合通过激活GR(ser211)-p38-MAPK/JNK信号通路,进而经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诱导了CEM-C1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实现了对CEM-C1细胞GC耐药的逆转.
-
-
葛娇;
李强;
刘燕;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马志贵;
贾苍松;
朱易萍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白藜芦醇是一种富含于多种食物尤其红葡萄皮中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多种实体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因而临床可用于肿瘤的化学预防及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约占儿童ALL的20%-30%,其糖皮质激素耐药率及临床复发率均较高.因此寻找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的新的药物对提高儿童T-ALL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探讨白藜芦醇对T-ALL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T-ALL糖皮质激素(GC)耐药的细胞株CEM-C1-15,Jurkat,Molt-4和GC敏感细胞株CEM-C7-14为研究对象,MTT法测定白藜芦醇对上述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单丹磺酰戊二胺(monodansylcadaverin,MDC)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泡、透射电镜检测检测自噬体的形成,Annexin V/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m blot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A,Cyclin D,p21,p27)变化,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im、Bad、Bax)、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变化及Caspase-3活化状态,自噬特异性标志蛋白LC3-Ⅱ及Beclin-1变化,以及Akt/mTOR/p70S6k-4EBP-1和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状态的改变.结果:(1)白黎芦醇显著抑制CEM-CL-15,Jurkat,Molt-4和CEM-C7-14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白藜芦醇对4株T-LL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依次为Jurkat细胞>Molt-细胞>CEM-CL-15细胞>CEM-C7-14细胞;(2)白黎芦醇诱导T-ALL细胞阻滞于GO/G1期,并伴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周期素A(Cyclin A)及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下调,而周期素依赖的激酶抑制剂p21及p27表达则显著上调;(3)白藜芦醇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Bim,Bad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Bc1-2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活化Caspase-3诱导T-ALL细胞凋亡;同时通过上调自噬相关蛋白LC3-"及Beclin1的表达而诱导T-ALL细胞自噬;(4)白黎芦醇诱导T-LL细胞凋亡及自噬的过程伴有显著受抑的Akt/mTOR/p70S6k-4EBP-1信号路径(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磷酸化p70S6k、及磷酸化4EBP-,均显著下调),同时有p38-MAPK信号路径的激活(磷酸化p38表达上调);(5)采用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部分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凋亡和自噬,表现为:①抑制p38-MAPK的活化也抑制了白葵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抗凋亡蛋白(Mcl-1,Bcl-2)表达的下调,并轻度抑制了Caspase-3的活化,但对促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不明显;②抑制p38-MAPK的活化也同时轻度下调了白藜芦醇诱导的T一LL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及LC-31!的表达;(6)细胞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在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T-LL细胞自噬的同时显著地增加了白藜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的凋亡。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T-AL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和自噬,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和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抑制自噬可增强白藜芦醇诱导的T-LL细胞凋亡,提示细胞自噬可能是白藜芦醇作用TT-LL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
-
葛娇;
李强;
刘燕;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马志贵;
贾苍松;
朱易萍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白藜芦醇是一种富含于多种食物尤其红葡萄皮中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多种实体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因而临床可用于肿瘤的化学预防及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约占儿童ALL的20%-30%,其糖皮质激素耐药率及临床复发率均较高.因此寻找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的新的药物对提高儿童T-ALL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探讨白藜芦醇对T-ALL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T-ALL糖皮质激素(GC)耐药的细胞株CEM-C1-15,Jurkat,Molt-4和GC敏感细胞株CEM-C7-14为研究对象,MTT法测定白藜芦醇对上述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单丹磺酰戊二胺(monodansylcadaverin,MDC)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泡、透射电镜检测检测自噬体的形成,Annexin V/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m blot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A,Cyclin D,p21,p27)变化,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im、Bad、Bax)、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变化及Caspase-3活化状态,自噬特异性标志蛋白LC3-Ⅱ及Beclin-1变化,以及Akt/mTOR/p70S6k-4EBP-1和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状态的改变.结果:(1)白黎芦醇显著抑制CEM-CL-15,Jurkat,Molt-4和CEM-C7-14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白藜芦醇对4株T-LL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依次为Jurkat细胞>Molt-细胞>CEM-CL-15细胞>CEM-C7-14细胞;(2)白黎芦醇诱导T-ALL细胞阻滞于GO/G1期,并伴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周期素A(Cyclin A)及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下调,而周期素依赖的激酶抑制剂p21及p27表达则显著上调;(3)白藜芦醇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Bim,Bad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Bc1-2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活化Caspase-3诱导T-ALL细胞凋亡;同时通过上调自噬相关蛋白LC3-"及Beclin1的表达而诱导T-ALL细胞自噬;(4)白黎芦醇诱导T-LL细胞凋亡及自噬的过程伴有显著受抑的Akt/mTOR/p70S6k-4EBP-1信号路径(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磷酸化p70S6k、及磷酸化4EBP-,均显著下调),同时有p38-MAPK信号路径的激活(磷酸化p38表达上调);(5)采用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部分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凋亡和自噬,表现为:①抑制p38-MAPK的活化也抑制了白葵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抗凋亡蛋白(Mcl-1,Bcl-2)表达的下调,并轻度抑制了Caspase-3的活化,但对促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不明显;②抑制p38-MAPK的活化也同时轻度下调了白藜芦醇诱导的T一LL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及LC-31!的表达;(6)细胞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在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T-LL细胞自噬的同时显著地增加了白藜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的凋亡。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T-AL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和自噬,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和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抑制自噬可增强白藜芦醇诱导的T-LL细胞凋亡,提示细胞自噬可能是白藜芦醇作用TT-LL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
-
葛娇;
李强;
刘燕;
李熙鸿;
郭霞;
顾玲;
马志贵;
贾苍松;
朱易萍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白藜芦醇是一种富含于多种食物尤其红葡萄皮中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多种实体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因而临床可用于肿瘤的化学预防及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约占儿童ALL的20%-30%,其糖皮质激素耐药率及临床复发率均较高.因此寻找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的新的药物对提高儿童T-ALL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探讨白藜芦醇对T-ALL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T-ALL糖皮质激素(GC)耐药的细胞株CEM-C1-15,Jurkat,Molt-4和GC敏感细胞株CEM-C7-14为研究对象,MTT法测定白藜芦醇对上述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单丹磺酰戊二胺(monodansylcadaverin,MDC)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泡、透射电镜检测检测自噬体的形成,Annexin V/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m blot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A,Cyclin D,p21,p27)变化,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im、Bad、Bax)、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变化及Caspase-3活化状态,自噬特异性标志蛋白LC3-Ⅱ及Beclin-1变化,以及Akt/mTOR/p70S6k-4EBP-1和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状态的改变.结果:(1)白黎芦醇显著抑制CEM-CL-15,Jurkat,Molt-4和CEM-C7-14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白藜芦醇对4株T-LL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依次为Jurkat细胞>Molt-细胞>CEM-CL-15细胞>CEM-C7-14细胞;(2)白黎芦醇诱导T-ALL细胞阻滞于GO/G1期,并伴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周期素A(Cyclin A)及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下调,而周期素依赖的激酶抑制剂p21及p27表达则显著上调;(3)白藜芦醇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Bim,Bad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Bc1-2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活化Caspase-3诱导T-ALL细胞凋亡;同时通过上调自噬相关蛋白LC3-"及Beclin1的表达而诱导T-ALL细胞自噬;(4)白黎芦醇诱导T-LL细胞凋亡及自噬的过程伴有显著受抑的Akt/mTOR/p70S6k-4EBP-1信号路径(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磷酸化p70S6k、及磷酸化4EBP-,均显著下调),同时有p38-MAPK信号路径的激活(磷酸化p38表达上调);(5)采用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部分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凋亡和自噬,表现为:①抑制p38-MAPK的活化也抑制了白葵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抗凋亡蛋白(Mcl-1,Bcl-2)表达的下调,并轻度抑制了Caspase-3的活化,但对促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不明显;②抑制p38-MAPK的活化也同时轻度下调了白藜芦醇诱导的T一LL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及LC-31!的表达;(6)细胞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在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T-LL细胞自噬的同时显著地增加了白藜芦醇诱导的T-ALL细胞的凋亡。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T-AL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和自噬,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和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抑制自噬可增强白藜芦醇诱导的T-LL细胞凋亡,提示细胞自噬可能是白藜芦醇作用TT-LL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