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F-κB通路

NF-κB通路

NF-κB通路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3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939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世界中医药、中国中医急症、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2015广东省药师周大会等;NF-κB通路的相关文献由6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曼、于磊、刘健等。

NF-κB通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1.8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939 占比:98.09%

总计:7074篇

NF-κB通路—发文趋势图

NF-κB通路

-研究学者

  • 李曼
  • 于磊
  • 刘健
  • 刘国懿
  • 刘敏
  • 孙开来
  • 富伟能
  • 徐振明
  • 朱艳媚
  • 李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彦琛; 李晶晶; 陆广旭; 代二庆; 陈静; 钟士江
    • 摘要: 背景:神经炎症是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体外研究显示神经干细胞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在肌萎缩侧索硬化鼠体内能否抗炎,其机制及最佳移植途径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不同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G93A-SOD1小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鉴定神经干细胞后用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将78只70日龄G93A-SOD1小鼠分为脑室内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对照组,适应性喂养后,于84日龄经侧脑室移植入5×10^(5) 个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从85日龄开始,每周进行1次改良Wrathall运动评分、旋转实验来评价运动功能,记录起病时间、病程时间及生存时间;10^(5) 日龄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迁移、分化情况,采用Nissl染色检测运动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检测ChAT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NeuN的表达,采用ELISA和RT-PCT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的蛋白和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iNOS、CD206及NF-κB通路蛋白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腓肠肌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提取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分化良好,可被绿色荧光蛋白转染;②起病后超早期,侧脑室途径更利于神经干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并提升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降低iNOS并提升CD206表达水平,抑制NF-κB通路激活,减缓运动功能损害进展,减轻骨骼肌病理损害程度;③起病后超早期,2种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延长小鼠病程时间及生存时间的能力均有限;④结果表明,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起病后超早期,侧脑室可能是神经干细胞更好的移植途径,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方向、抑制NF-κB通路激活有关。
    • 陈可添; 黎力之; 幸清凤; 廖晓鹏; 关玮琨; 文龙; 张海波; 郭冬生
    • 摘要: 锌指蛋白是调控炎症反应的关键物质之一,一方面,锌指蛋白可降低核因子-кB(NF-кB)抑制蛋白激酶(IKK)复合物活性、抑制NF-кB抑制蛋白(IкB)磷酸化过程,干预NF-кB激活合成释放,进而影响下游炎症通路,另一方面可减少β-catenin及散乱蛋白(Dvl)蛋白量,抑制下游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调控炎症反应。本文重点阐述了锌指蛋白对动物炎症通路的调控作用,为锌指蛋白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门贝; 朱燕
    • 摘要: 目的:探讨IL-6抑制剂对种植体周围炎小鼠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雄性小鼠(C57BL/6J)15只,实验总共分为三组(每组5只):对照组(植入种植体,但未进行结扎诱导)、模型组(结扎诱导,构建种植体周围炎小鼠模型)和抑制剂组(结扎诱导+腹腔注射IL-6抑制剂)。使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种植体周围骨丢失,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检测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炎症浸润,使用RT-qPCR检测牙龈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牙龈组织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IL-6抑制剂可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骨丧失。HE结果显示IL-6抑制剂处理后,小鼠炎症浸润显著减少。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6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牙龈组织中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p-P65和p-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IL-6抑制剂可抑制种植体周围炎的骨丧失和炎症浸润,这些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TNF-α的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王霞; 桑飞; 郭鑫; 李伟
    • 摘要: 目的研究赤芍总苷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抑制作用及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盆腔炎组、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及妇炎康组,12只/组,采用混合菌接种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50、100、200 mg/kg的赤芍总苷,妇炎康组给予420 mg/kg的妇炎康,1次/d,连续21 d,测定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外周血CD_(3)^(+)CD_(8)^(+)、CD_(3)^(+)CD_(4)^(+)T细胞水平,子宫组织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子宫组织NF-κBp65及IκKαmRNA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子宫组织NF-κBp65及IκKα蛋白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子宫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慢性盆腔炎组比较,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及妇炎康组大鼠血清IL-6、TNF-α、TGF-β1、ICAM-1水平、外周血CD_(3)^(+)CD_(8)^(+)T细胞水平、子宫组织MDA水平、子宫组织NF-κBp65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外周血CD_(3)^(+)CD_(4)^(+)T细胞水平、子宫组织IL-4、IL-10、IL-13、SOD水平、IκKα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上述指标变化与赤芍总苷的剂量表现出依赖性,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赤芍总苷能够明显降低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炎症水平,并提高抗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通路有关。
    • 徐旭红; 孙建明; 张伦中; 许良余; 曾向阳; 孙龙飞; 陈晓峰
    • 摘要: 大蒜素可改善草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以肾结石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蒜素对肾结石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1%乙二醇+2%氯化铵混合液灌胃造模(空白组除外),分别灌胃大蒜素7.5 mg·kg^(-1)(低剂量大蒜素组)、15 mg·kg^(-1)(高剂量大蒜素组)、胃枸橼酸氢钾钠颗粒0.6 g·kg^(-1)(阳性对照组),其余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空白组),检测各组大鼠与肾结石疾病相关的指标。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指数、肌酐(creatinine,Cr)、血清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水平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及24 h尿量、尿液中草酸、钙和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草酸钙结晶评分显著升高(P<0.05),镁含量显著降低(P<0.05),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显著升高(P<0.05),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通路活化;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大蒜素组、高剂量大蒜素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肾指数、Cr、BUN水平和AST、ALT活性、24 h尿量、尿液中草酸、钙和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草酸钙结晶评分显著降低(P<0.05),镁含量显著升高(P<0.05),OPN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通路被抑制。结果表明,大蒜素通过改善大鼠肾功能指标、抑制骨桥蛋白表达和NF‑κB通路活化进而抑制肾结石形成。
    • 马立茵; 李静
    • 摘要: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治疗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kaapa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36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患儿仅给予硫酸镁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正常组儿童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哮喘复发时间,并监测其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TLR4和NF-κB通路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的临床症状,延长其哮喘复发时间,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轻炎症损伤,降低TLR4 mRNA、NF-κB mRNA基因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 何洋; 安天志; 李成; 周石; 谢坪; 段庆红
    • 摘要: 目的探讨来源于树突状细胞(DCs)的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因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从C57BL/6J小鼠中分离获得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并培养,采用超速离心法分别从BMDCs及经脂多糖(LPS)诱导成熟的BMDCs培养基中分离获得外泌体、并经电镜扫描及免疫印迹法(WB)验证;构建CD63-GFP慢病毒载体并转染BMDCs细胞,Transwell共培养BMDCs细胞与HUVEC、并用外泌体处理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试p100和p105的磷酸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试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UVEC摄取外泌体的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HUVEC能摄取BMDCs来源的外泌体;通过LPS诱导的成熟和未成熟的BMDCs外泌体中的IL和TN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BMDCs与HUVEC共同培养的培养基中IL-6和TNF-α的浓度和p100和p105的磷酸化水平比单纯培养HUVEC培养基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BMDCs外泌体被外泌体抑制剂GW4869抑制后,TNF-α和IL-6含量及p100和p10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1);共培养联合NF-κB抑制剂BAY11-7082组中的TNF-α和IL-6含量及p100和p105磷酸化水平比单纯HUVEC与BMDCs共培养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BMDCs来源的外泌体能够被HUVEC摄取,并促进HUVEC炎症因子TNF-α和IL-6升高,其机制可能与BMDCs来源的外泌体影响NF-κB信号通路中p100以及p105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 张壮; 李琼; 黄丽萍; 崔玉顺; 刘荣华; 冯育林; 欧阳辉; 朱卫丰; 杨世林
    • 摘要: 该研究通过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对粉葛粗多糖(FGC)、葛根粗多糖(GGC)以及粉葛均一多糖(FGJ)的抗炎作用进行比较。用CCK8试剂盒检测FGC、GGC以及FGJ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相关试剂盒检测细胞产生NO、TNF-α、IL-6的分泌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QPCR检测TNF-α、IL-6的mRNA表达,通过流式检测活性氧的产生。结果显示,在浓度为10、20、40μg/mL时,FGC、GGC以及FGJ对细胞均没有毒性(p>0.05)。各浓度的FGC、FGJ不能抑制LPS诱导产生的的NO、TNF-α、IL-6(p>0.05),GGC在浓度为40μg/mL时,对NO、TNF-α、IL-6的抑制率达到38.46%、52.90%、55.87%,可以抑制细胞内ROS释放,在10、20、40μg/mL时抑制率达到37.28%、41.05%、54.09%,在浓度为40μg/mL时,对iNOS、COX-2、p-p65、p-IκBα的抑制率达到29.27%、95.04%、27.18%、28.45%,对Nrf2、HO-1蛋白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在浓度40μg/mL时显著地抑制IL-6与TNF-α的mRNA表达,抑制率达到57.70%、81.68%。结果证明,GGC与FGC、FGJ相比抗炎活性更加明显,并且其抗炎作用是通过NF-κB与Nrf2/HO-1两条通路来实现的。
    • 曹春浩; 曾丽; 荣晓凤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运用在线数据库研究大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并在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细胞系中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argetnet、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分别获得大黄素作用靶点及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基因,并构建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对交集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4.2.6软件模拟分子对接。将大黄素与经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共同培养,培养分组情况:空白对照组、模型组(TNF-α组,10 ng/mL)、药物干预组(TNF-α10 ng/mL+Emodin20、40、60、80、100μmol/L)。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探究大黄素对MH7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Western blot观察其NF-κB通路蛋白表达情况,通过Rt-PCR实验分析CAPS3、PTGS2(COX2)、MAPK14基因的表达。结果获得大黄素和类风湿关节炎交集基因32个,其中心节点为CAPS3、ESR1、MAPK14等,主要涉及NF-κ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提示大黄素与核心靶点能较好的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大黄素能明显抑制MH7A细胞过度增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NF-α诱导的MH7A细胞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予以大黄素80μmol/L干预后IκBα、p-NF-κB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TNF-a组COX2、P38MAPK(MAPK14)核心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而大黄素(80μmol/L)处理后各组COX2、P38MAPK14的mRNA表达下降mRNA的表达下降(P<0.01),凋亡相关基因CASP3上调。结论大黄素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调节NF-κB等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
    • 武坤; 郭翀; 马晓波; 李云涛; 张学美; 李林燕; 罗珊; 史明霞(指导)
    • 摘要: 目的:探讨Notch1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对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T-ALL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以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qRT-PCR分析PBMC中Notch1和NF-κB通路(IκBα、IKKβ)mRNA表达量,分析Notch1的表达水平与T-ALL患者临床指标和预后之间的关联,以及Notch1与NF-κB通路mRNA表达水平的关联。沉默Jurkat细胞中的Notch1基因,qRT-PCR分析Notch1、IκBα和IKK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Notch1、磷酸化IκBα(p-IκBα)和磷酸化IKKβ(p-IKKβ)蛋白表达。结果:T-ALL组PBMC中Notch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表达水平与LDH水平、白细胞水平和危险度分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02,P=0.025;r=0.247,P=0.019;r=0.429,P=0.006),而与年龄和性别无显著相关性。Notch1与IκBα 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54,P=0.039),与IKKβ 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38,P=0.002)。Notch1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5±2.2)个月,显著长于高表达组的(12.7±3.4)个月(χ;=1.677,P=0.038)。沉默Notch1可显著上调IκBα mRNA和p-IκBα蛋白水平(P<0.05),显著下调IKKβ mRNA和p-IKKβ蛋白水平(P<0.05)。结论:Notch1基因在T-ALL患者血浆PBMC中高表达,与患者LDH水平、白细胞水平和危险度分级等临床指标和生存率相关,Notch1可能通过NF-κB通路发挥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