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忆阻器

忆阻器

忆阻器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1764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905174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15学术年会、2014`全国半导体器件产业发展、创新产品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微纳电子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第十八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四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等;忆阻器的相关文献由2792位作者贡献,包括缪向水、李祎、王光义等。

忆阻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05174 占比:99.99%

总计:2905607篇

忆阻器—发文趋势图

忆阻器

-研究学者

  • 缪向水
  • 李祎
  • 王光义
  • 童祎
  • 王晓媛
  • 高滨
  • 段书凯
  • 王丽丹
  • 吴华强
  • 钱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对时间复杂度信息的学习和处理是人脑的一大优势,而储备池计算是一种低训练代价、低硬件开销的循环神经网络,在时序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近日,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发表了题为“Multilayer Reservoir Computing Based on Ferro⁃electricα-In2Se3 for Hierarch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论文,该团队首次采用忆阻器单元构建了深度储备池计算硬件。
    • 王晓媛; 吴志茹; 杨柳; 刘公致; 陈瑾
    • 摘要: 在教学中引入“基于忆阻器的三值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实验项目,成功地将数字电路、EDA技术与新兴的忆阻器技术相融合。建立和设计了Knowm忆阻器的SPICE模型和FPGA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前期设计成功的基于忆阻三值数字逻辑电路实现的1线-3线译码器电路,进一步设计了基于三值数字逻辑电路的2线-9线译码器,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在FPGA中设计了通过二输入信号点亮9个LED灯的实验,有效验证了2线-9线译码器,提高了传统3线-8线译码器的运行效率,节省集成电路面积,提高电路集成度。
    • 张学丰; 彭良玉; 彭代鑫
    • 摘要: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的方法,研究了一种4维忆阻自突触Hopfiled神经网络(以下简称MAHNN)的动力学行为及其仿真电路的实现。首先,分析了MAHNN能够产生复杂动力学行为的基本条件。其次,利用常规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如分岔图、李氏指数、相轨迹图和时域图,分析了它的动力学行为。MATLAB数值仿真结果揭示了MAHNN存在与忆阻控制参数有关的特殊动力学行为。最后,采用改进型模块化电路设计方法,设计了MAHNN的模拟等效电路。Multisim电路仿真结果与MATLAB数值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忆阻自突触Hopfield神经网络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 杨宁宁; 王达; 吴朝俊
    • 摘要: 细胞神经网络(CNN)被公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大规模并行网络架构,能够高速执行运算操作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但是目前关于硬件实现神经元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首先,研究了一个基于SrTiO_(3)(STO)的忆阻仿真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阻值变化特性与磁滞回线。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忆阻器的LIF神经元电路,验证了忆阻器模型可很好地结合到该神经元电路中。最后,通过PSpice仿真实验分析了突触前神经元、突触权重以及输入信号频率对于膜电位的影响,验证了基于遗忘模型忆阻器构成的LIF神经元电路可实现对输入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整体反应。
    • 吴洁宁; 闫登卫; 王丽丹; 段书凯
    • 摘要: 该文构建一种新的忆阻细胞神经网络,改进传统的忆阻突触桥电路,使之除了具有传统突触桥电路的优势外,还具有更加简化的电路和简化的权值变化条件.通过仿真电路模拟器(SPICE)仿真模拟该突触电路能够实现权值运算.将忆阻细胞神经网络用于图像处理的去噪和边缘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忆阻细胞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该文提出的忆阻细胞神经网络可以减小电路尺寸,提高运算速度,电路结构具有更紧凑、更通用的优点,有助于促进人工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
    • 李苹; 贾美美; 白明明; 白明宇
    • 摘要: 无平衡点的超混沌系统因其具有更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和良好的不可预测性在保密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分段线性函数、二次和三次非线性函数等数学理论模型作为现在各种模型电路常用的忆阻模型,将其分别引入到原始Chen混沌系统中,再将与忆阻模型项相乘的状态变量和常数进行耦合,得到无平衡点的新型忆阻耦合超混沌系统.耦合常数为零时为新型忆阻超混沌系统.以李雅普诺夫指数为评价标准,研究了系统的耦合常数、忆阻器的接入位置和忆阻器的初始状态对无平衡点的新型忆阻耦合超混沌系统的混沌状态的影响.分析了由于三种忆阻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的不同对新型忆阻耦合超混沌系统平衡点的产生的影响.最后对确定参数的新型忆阻耦合超混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分析.
    • 王世场; 卢振洲; 梁燕; 王光义
    • 摘要: 局部有源忆阻器(locally-active memristor,LAM)凭借其高集成度、低功耗和局部有源特性等优点,在神经形态计算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N型LAM数学模型,通过揭示其非线性动力特性,设计了N型LAM神经元电路.采用Hopf分岔、数值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该电路的动力学行为,成功模拟了多种神经形态行为,包括全或无行为、尖峰、簇发、周期振荡等.并利用该神经元电路结构模拟了生物触觉神经元的频率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幅值低于阈值时,神经元电路输出信号的振荡频率与输入信号强度呈正相关(即兴奋状态),并在阈值处达到最大值.随后,继续增大激励强度,振荡频率则逐渐降低(即保护性抑制状态).最后,设计了N型LAM硬件仿真器,并完成了人工神经元电路的硬件实现,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理论分析相一致,验证了该N型LAM具备的神经形态行为.
    • 黄丽莲; 刘帅; 项建弘; 王霖郁; 张春杰
    • 摘要: 通过在经典QI混沌系统中加入三次非线性磁控忆阻器,构造出了一种四维忆阻混沌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证明该系统可以产生混沌吸引子。设计了硬件电路,通过改变元件参数观察到不同类型的吸引子和极限环,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合。提出的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电路设计与硬件实验方案不仅可以拓展传统混沌电路的实现方法,还为非线性电路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对实践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赵少卿; 崔岩; 王春娥; 王申鹏; 卢晨辉
    • 摘要: 以含忆阻元件的电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混沌电路系统和量子随机行走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方法。建立了含记忆电容(电感)和记忆电阻的简单压控(荷控)电路系统。以压控并联电路为例计算得到7种不同的吸引子类型,并作为图像加密的核心加密方式。量子随机行走作为一种有效的置乱手段参与了加密算法的各个部分。结果表明:经过本文算法得到的密文三通道信息熵都在7.999达到了峰值,像素相关性系数均接近于0,三通道的加密质量EQ值也均在1024附近。
    • 赵毅; 陈辉; 刘鹏; 武继刚
    • 摘要: 针对现有忆阻器逻辑设计方法所需忆阻器数量较大和操作步骤较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补式忆阻器(complementary resistive switches,CRS)的灵活配置同行忆阻器的逻辑设计方法.通过对施加于CRS的高电压设置电压约束,更快速地实现布尔逻辑,并利用该方法实现了四种基本逻辑门,分别是与逻辑(AND)、或逻辑(OR)、非蕴含逻辑(not-material implication,NIMP)和异或逻辑(XOR)门.在此基础上,利用所设计逻辑中蕴含的与逻辑运算和或逻辑运算,设计了2-1和4-1多路复用器电路并提出其实现方法,其中2-1多路复用器可使用3个忆阻器通过2个步骤来实现,4-1多路复用器可使用6个忆阻器通过5个步骤来实现,并通过SPICE仿真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忆阻器蕴含逻辑(material implication logic,IMPLY)和忆阻器辅助逻辑(memristor aided logic,MAGIC)设计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保证输入数据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同时减少了忆阻器数量和操作步骤,优化了忆阻器实现的2-1多路复用器与4-1多路复用器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