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理负荷

心理负荷

心理负荷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17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0818篇;相关期刊355种,包括应用心理学、人类工效学、田径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第十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大会、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等;心理负荷的相关文献由75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智君、张侃、朱祖祥等。

心理负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3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818 占比:98.38%

总计:31326篇

心理负荷—发文趋势图

心理负荷

-研究学者

  • 张智君
  • 张侃
  • 朱祖祥
  • 叶旭春
  • 张怀礼
  • 兰自力
  • 刘震
  • 孙向红
  • 梁丽玲
  • 邓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可英; 叶赛赛; 周黎辉
    • 摘要: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16所医院急诊科268名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同情心疲乏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护士版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8名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得分(103.56±11.79)分;工作压力得分(87.68±17.85)分;心理负荷得分(82.97±14.68)分;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负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同情心疲乏评分呈正相关(P<0.01);急诊科护士工作年限、工作压力及心理负荷是其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工作年限、工作压力及心理负荷影响其同情心疲乏,提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护士情绪管理与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等方法,改善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
    • 林海鸟; 贾曼; 李群; 张春梅; 颜雷雷
    • 摘要: 目的探讨职业性腰背痛护士的疼痛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对工作心理负荷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护士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使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5-8月纳入495名三甲医院的职业性腰背痛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疼痛恐惧问卷-Ⅲ和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疼痛恐惧感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Pearson系数分析研究对象疼痛恐惧与工作心理负荷相关性。结果职业性腰背痛护士疼痛恐惧得分为(82.09±22.36)分,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严重疼痛、医疗疼痛和轻微疼痛。病程>5年,近1周每天疼痛发作和近1周最重疼痛得分7~10分者,其疼痛恐惧感最强。工作心理负荷总分为(67.95±16.47)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体力要求、时限要求、受挫感、努力程度、脑力要求和自我表现。职业性腰背痛护士的疼痛恐惧与工作心理负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腰背痛护士的疼痛恐惧感现状,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应对疼痛,尤其是病程较长、发作较频繁和疼痛强度较重者,切实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其疼痛恐惧感和工作心理负荷,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 杨迪; 徐进; 吕能超; 冯忠祥
    • 摘要: 为了研究山地城市立交出入口前后驾驶员心理负荷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重庆市3座立交开展实车试验,用车载仪器记录连续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速、道路环境及驾驶员心率(heart rate,HR)等数据,分析驾驶员性别、驾驶风格、立交出入口类型、交通量等因素对驾驶员心理负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入口前后,女性驾驶员HR更稳定;出口前后,男性驾驶员HR更稳定。2)冒险型驾驶员的心理负荷远高于愤怒型与焦虑型驾驶员,愤怒型与焦虑型驾驶员心理负荷相近。3)入口处采用平行式变速车道时的驾驶员心理负荷更低;出口处采用直接式变速车道时的驾驶员心理负荷更低。4)驾驶员心理负荷随交通量的增大而增大,大流量状态下,驾驶员在出口处的心理负荷略大于入口处的心理负荷
    • 任雁北; 马冬冬; 栾晓嵘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负荷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年4月至6月抽取山东省20所三级甲等医院574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工作心理负荷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急诊科护士存在低负荷组(9.76%)、中等负荷组(40.24%)和高负荷组(50.00%)3个潜在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高负荷组护士相比,女性(OR=2.083)、对收入一般满意(OR=1.553)、对收入不满意(OR=2.081)、重度躯体疲惫感(OR=2.902)和重度工作压力(OR=1.931)是高工作心理负荷的危险因素;高的组织支持感(OR=0.553)是高工作心理负荷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女性、收入满意度较低、较高的躯体疲惫感和工作压力以及较低的组织支持可能加重工作心理负荷
    • 郭庆军; 孙红亮; 叶宝军; 周雯婕; 肖璐; 徐玉林; 郑蔚; 章炎文; 吕剑英; 许涛
    • 摘要: 目的 了解歼击机飞行员双手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提高双手协调能力的方法。方法 以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健康疗养的111名歼击机飞行员为研究对象,选取天津高师教学技术装备技术公司生产的心理实验平台进行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结果 40岁组飞行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40岁组飞行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 h组飞行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平均移动时间、平均碰壁次数和第2次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平均移动时间、平均碰壁次数与第3次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次平均移动时间和平均碰壁次数依次减少。结论 年龄可能是飞行员双手协调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训练可显著提高双手协调能力。
    • 刘清; 陈俊华; 杨柳; 何萌; 杨锬; 万志远
    • 摘要: 为预防船员主观方面失误引起的水上交通事故发生,需探究在岗船员的心理负荷变化特性,作为了解船员驾驶行为能力的基础性研究,也是智能航行人机共融的关键一步。开展基于船舶操纵模拟器的驾驶模拟试验,提取在不同航行场景下船员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数据,构建基于因数分析的船员心理负荷模型,分析并验证在岗船员的心理负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计算船员心理负荷时,HRV指标比心率指标具有更高的效度和信度;在航行初期,船员的心理负荷处于较高水平或呈现升高的趋势,随后船员逐渐适应常规航行场景且此时心理负荷水平较低;在航行末期,船员的心理负荷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趋势比较平滑;突发事件对船员的心理负荷有显著的影响,船员心理负荷因突发事件的发生而显著增加。
    • 来桂杰; 姜超; 李寒冰
    •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员工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导致员工思想压力和心理负荷大幅增加,由此引发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企业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理念,管理企业必须突出以人为本才能有效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这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
    • 熊艳
    • 摘要: 领导干部作为承担特殊责任的群体,往往承受着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大的心理负荷以及精神压力。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个人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工作、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由邢占军和曲夏夏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与领导干部谈心理健康》一书,是一部以领导干部为对象探讨心理健康问题的专著。
    • 刘颖; 欧阳颖诗
    • 摘要: 一、心理疾病污名概述(一)心理疾病污名的概念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心理负荷加重,心理亚健康人群增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现全球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是指个体在内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个体心理和行为障碍。
    • 郭玉洁; 郭唐仪; 吴军
    • 摘要: 隧道路段驾驶人心理负荷变化与交通安全关系紧密.为研究驾驶人在出入隧道路段过程中的心理负荷变化规律,在城市隧道路段开展实车实验.首先利用D-Lab软件的Dikablis眼动追踪系统和Physio生理采集系统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和心电数据,分析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时间变化规律及驾驶人心率变异性.然后,基于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时间、RR间期标准差和RR间期差值平方根4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驾驶人心理负荷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时间及心率变异性均存在显著变化;驾驶人心理负荷可从视觉负荷和生理负荷两方面解释量化,两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165%,其中视觉负荷的方差贡献率为42.689%,生理负荷的方差贡献率为40.476%;驾驶人在进出隧道过程中心理负荷具有显著差异,驶入隧道的过程中心理负荷显著增大,驶出隧道的过程中心理负荷显著减小.因此,在隧道安全设计和道路交通安全预警中,应对驾驶人心理负荷变化规律予以考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