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情心疲乏

同情心疲乏

同情心疲乏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69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管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等;同情心疲乏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慧、程彦伶、胡晓莹等。

同情心疲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690 占比:99.26%

总计:12785篇

同情心疲乏—发文趋势图

同情心疲乏

-研究学者

  • 张慧
  • 程彦伶
  • 胡晓莹
  • 许翠萍
  • 高青
  • 于海容
  • 赵允兰
  • 付莉
  • 冯静
  • 刘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可英; 叶赛赛; 周黎辉
    • 摘要: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16所医院急诊科268名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同情心疲乏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护士版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8名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得分(103.56±11.79)分;工作压力得分(87.68±17.85)分;心理负荷得分(82.97±14.68)分;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负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同情心疲乏评分呈正相关(P<0.01);急诊科护士工作年限、工作压力及心理负荷是其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工作年限、工作压力及心理负荷影响其同情心疲乏,提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护士情绪管理与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等方法,改善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
    • 李印
    • 摘要: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同情心疲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各维度同情心疲乏程度评分及SCL-90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使用心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可降低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程度。
    • 时二俊; 赵俊康
    •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福利机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7月—2020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儿童福利机构12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120名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总分为(107.54±4.59)分,条目得分为(2.99±0.13)分,整体处于中等程度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护龄(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的年限)、学历、职称级别、生育情况和出生地的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理人员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与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程度呈正相关。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生育情况、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是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结论:学历低、未生育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水平较高,焦虑和抑郁均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同情心疲乏水平。儿童福利机构的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同情心疲乏,从而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护理服务质量。
    • 冯郑希; 万阳月; 俞申婧; 赵雪颖; 胡致远; 于海容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体验,分析相关因素与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方法 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选取来自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分析资料提炼得出4个主题:同情心疲乏体验复杂多样、同情心疲乏与多种因素相关、同情心疲乏可产生负性影响、采取多种同情心疲乏应对策略,共包含12个类属.结论 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体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其结局会影响该群体的工作及生活状态.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体验,提供多维度的支持策略.
    • 冯静; 陈雪宇; 付莉; 刘春梅; 冯世平; 雷丽梅; 罗东霞
    • 摘要: 目的 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同情心疲乏状况,并了解两者相关性.方法 通过一般资料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同情心疲乏简短量表对98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90名一线医务人员参与调查,其心理韧性得分为(87.12±16.64)分,同情心疲乏得分为(43.21±24.63)分.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月均收入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韧性得分和同情心疲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高于国内普通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同情心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1,P<0.01).结论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处于高水平,同情心疲乏为中低水平,两者呈负相关,医疗管理人员应关注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水平及同情心感知能力.
    • 柴红; 石彩晓; 尚清
    • 摘要: 目的 探讨归因训练对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和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324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2名.对照组儿科护士进行常规工作和日常学习,而干预组儿科护士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归因训练进行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护士同情心疲乏量表和康奈尔健康问卷调查两组儿科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和身心健康水平.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护士同情心疲乏量表总分为(93.31±12.48)分,低于对照组的(110.71±13.57)分,且干预组的热情丧失、精神紧张、情感淡漠、行为消极、斗志丧失以及能力怀疑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康奈尔健康问卷总分为(15.78±3.46)分,低于对照组的(20.63±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因训练可降低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 邹辉煌; 胡玉娜; 葛高琪
    • 摘要: 选取河南省两家三甲医院296名外科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同情心疲乏、社会阻抑和工作投入的现状及相关性.结果显示,外科ICU护士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心疲乏感,同情心疲乏与社会阻抑和工作投入密切相关.
    • 刘思; 陈仕娟; 邹秀梅; 孙仲文; 黄中英
    • 摘要: 目前国内关于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研究尚不够全面,主要集中于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本文旨在对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起源、评价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护士专业生活品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 王黎
    •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对其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儿科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国际标准生活品质量表对所有护理人员的同情心疲乏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所有入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的评估.结果 在所有的护理人员中,二次创伤得分>17分的有28人、二次创伤得分≤17分的有22人;倦怠得分>18分的有18人、倦怠得分≤18分的有32人;同情心得分>35分的有35人、同情心得分≤35分的有15人.结论 在广大的医疗机构,儿科护理人员存在显著的同情心疲乏症状,主要由于情感创伤、工作环境及护理质量等因素息息相关,只有在充分满足其情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儿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帮助患儿获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
    • 邓诚
    • 摘要: 目的分析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对急诊科护士的缓解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急诊科任职的60例护理人员,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比对两组同情心疲乏得分和心理弹性得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得分和心理弹性得分两项指标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同情心疲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心理弹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同情心疲乏程度,提升心理弹性强度,保证急诊护理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