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教学
德语教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8891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科教文汇、考试周刊、外语教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等;德语教学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罗琳、岳彦青、张欣等。
德语教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8891篇
占比:99.52%
总计:89321篇
德语教学
-研究学者
- 罗琳
- 岳彦青
- 张欣
- 曲冰
- 林媛
- 罗琛
- 胡峰
- 谢晓东
- 谭劲秋
- 黄扬
- 黄新伟
- Klabund
- 吴刚
- 周文姝
- 周飒
- 朱谕
- 李清华
- 李秋梅
- 李静
- 林杰
- 温盛妮
- 王松
- 罗昊玭
- 肖冰雪
- 葛萌
- 董坤
- 陈婷
- 韩万衡
- 韩岳
- Johann Peter Hebel
- 任玲
- 佘颖
- 余茜
- 侯宇晶
- 侯沛沛
- 刘丹
- 刘志敏
- 刘纯德
- 刘静澜
- 卢静文
- 吴玲
- 周磊
- 周雅敏
- 唐桂淋
- 孙文娇
- 孙霖琳
- 崔惠珍
- 常波
- 张华颖
- 张建华
-
-
陈星;
张嘉伟;
徐罡
-
-
摘要:
当前国内德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语言讲解占比过大,文化中深层次的内容关注度较低,德语专业的教学当中只有少量涉及德国历史的部分,而在德语二外课堂当中以及各种德语二外教材中基本上没有。文章梳理法国作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回忆点”这一概念,分析“回忆点”在德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通过例证进一步阐述“回忆点”用于德语教学的现实意义及教学策略。
-
-
王香
-
-
摘要:
“产出导向法”作为中国本土教学法理论,近年来在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成效显著;德国的柏林教学模式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其所强调的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类心理学因素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该研究以二者为理论基础,构建产出导向法与柏林教学法混合教学模式并进行大学综合德语课程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教学反思的形式来检验其在大学德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大学综合德语课程,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主性具有积极意义。
-
-
李一楠
-
-
摘要:
随着近些年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人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强,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课堂上。本文对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中德语公选课各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与建议。
-
-
王妍俐
-
-
摘要:
随着外语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逐渐成为教育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游戏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交际和应对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非常适合在针对非德语专业学生的德语教学中使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选择学习游戏(语言的游戏)或角色扮演游戏(使用语言的游戏),并始终将游戏的趣味性和教学目的性置于重要地位.
-
-
胡文明
-
-
摘要: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学生的小学学习阶段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和智育、体育以及美育等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要将德育教育作为对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以及保证作用。
-
-
孙霖琳
-
-
摘要:
教师、学习者、教学因素、信息手段等各个生态因子没能找准各自在德语教学生态系统里的生态位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准确把握生态规律而造成了系统的失衡。该文力求在确定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的生态位、自组织、群体效应和限制因子定律等原理,提出需要关注德语教学生态,重点探讨优化德语教学生态系统需要遵循的生态化原则。
-
-
黎东良
-
-
摘要:
经济德语课是我国高校德语专业和英德双语专业必开的课程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关于这门课的性质,人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它是语言实践课,以实践为主,传授某个具体领域的实践知识;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从事德汉外贸的信函之写作和互译工作的职业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内容应该是模块化的、与外贸信函为主;其练习设计应该口语与写作能力为导向的。我国经济德语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合格的师资、合适的教材与教学质量管控。
-
-
李媛
-
-
摘要:
2020年10月16~18日,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和浙江大学主办的中国德语教师大会成功在线举办。大会邀请到中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参会,在线开展4次圆桌论坛、20余个专家报告和20余个专题工作坊,与会中、外宾实到人数分别为223人和27人。本次大会主题为“数字化、专业化、网络化--德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就德语教学实践、德语教学研究、德语教学与研究的数字化以及德语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网络化等议题展开深人交流与讨论。
-
-
施梅英
-
-
摘要:
口语能力是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DSD项目背景下的德语口语教学难度大,要求高。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筛选合适教学内容,安排丰富多样的情境提供给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同时充分发掘校内教学资源,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
-
王海骄
-
-
摘要: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大量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外语人才,目前各高校已经开设了俄语、法语、英语、德语等众多课程,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该文针对二语习得理论背景下我国高校德语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以期为高校德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学生德语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
-
王艳民
- 《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绝大多数新教师在踏入德语教学领城之前,从未接受过任何专门的教学法理论以及教学技能实践的培训。对高等院校外语教师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非常必要,可以弥补新教师岗前培训中技能实践部分的缺失。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技能的提高并非是读懂几本教学法理论书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大量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再实践的反复培训。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理想模式应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缺一不可。"SERA-Modell"培训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由模拟体验、反思、新理论的引入及深化和实际运用四大主要步骤构成,整个理论体系逻辑关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