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代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轻工业、手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356080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学会、微生物学通报、特种经济动植物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氨基酸研究开发暨综合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第17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轻工科技发展论坛、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微生物代谢的相关文献由518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平、冯云、冯钶等。

微生物代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6080 占比:99.96%

总计:356205篇

微生物代谢—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代谢

-研究学者

  • 许平
  • 冯云
  • 冯钶
  • 刘晓竹
  • 朱凤
  • 林军章
  • 汪卫东
  • 童立
  • 詹红
  • 铃木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海裕; 郑子龙; 刘小林; 李惠萍; 高鹏程
    • 摘要: 不同林地类型会改变土壤的理化特性,尤其是土壤有机碳(SOC),但这些理化性质变化后土壤微生物的代谢限制尚不清楚。2020年,在小陇山林区测定了锐齿栎纯林和锐齿栎混交林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层土壤中的β-1,4-葡萄糖苷酶(B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与酸性磷酸酶(AP)。生态酶化学计量模型用于计算微生物代谢限制,通过计算载体的向量长度与角度量化土壤微生物的C、N、P限制。与锐齿栎纯林处理相比,锐齿栎混交林各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和全N含量分别提高了21.14%和17.26%。与锐齿栎纯林处理相比,锐齿栎混交林处理下BG+CBH和AP的活性分别降低了16.6%和32.6%,而NAG+LAP活性提高了10.3%。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pH和土壤容重影响土壤微生物C或P限制。锐齿栎纯林和锐齿栎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P限制主要归因于土壤有机C。土壤有机C的分解是土壤有效P的关键来源。锐齿栎纯林下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加快了SOC的分解,从而增加了土壤P的限制。然而,由于更多凋落物的长年输入,锐齿栎混交林增加了更多的土壤有机C,并且其分解释放的有效P减轻了土壤微生物受到的P限制。因此,在山地丛林条件下,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养分计量比和有机C都会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而山地丛林酸性土壤有机C含量的降低是导致微生物受到有效P限制的主要因素。
    • 摘要: 本刊讯:2022年2期《酿酒》第25页“经过微生物代谢形成相应的脂类化合物”和第26页的“2.2货架期水解生酸降脂”两处“脂”字应为“酯”。特此更正。
    • 杨莉; 勾颖; 文子伟; 刘宇航; 潘根兴; 杨利民
    • 摘要: 为分析生物质炭用于老参地土壤修复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Biolog、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了3种生物质炭对连作参地人参品质、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增施不同生物质炭均有助于两年生重茬人参生物量及总皂苷含量的积累。结合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磷、有机碳含量具有稳定的提升效果,增幅分别为47.04%~237.73%、8.09%~38.71%。增施生物质炭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增加了土壤对聚合物类、酚酸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利用效率,其中以酚酸类物质为底物的功能微生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老参地土壤细菌物种数、丰度与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细菌优势门类减少,单个门类优势度上升。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中细菌丰度与多样性增加,调控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疣微菌门、芽单胞菌门的优势度,使其数量变化趋势趋向于新林土。上述分析表明,重茬人参生物量和品质的提高与生物质炭提升土壤中人参生长的关键肥力指标,促进微生物代谢,调控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有关。综上,生物质炭对老参地土壤表现出良好的修复、改良作用,适量增施生物质炭有利于老参地土壤质量的调节与恢复。
    • 钟轲; 崔晓倩; 孙雨航; 马岩; 赵新节; 代玲敏; 韩国民
    • 摘要: 乙醛不但是葡萄酒化学氧化的主要产物,也是酒精发酵和发酵后微氧处理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的关键产物,占葡萄酒总醛类含量的90%以上,与葡萄酒的颜色和风味息息相关。系统地了解干红葡萄酒生产中乙醛的形成机理,通过有效的分析方法掌握乙醛的变化规律对高品质葡萄酒的生产尤为重要。本文从化学氧化和微生物代谢两方面介绍了葡萄酒中乙醛的形成,详细介绍了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酶法和电泳法分析检测葡萄酒中乙醛的研究进展。
    • 刘辉; 周琼芝; 朱嘉浩; 鲁杰罗; 葛飞
    • 摘要: 黑臭水体已成为最亟需解决的城市水环境问题。有机污染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关键因素,但有机碳源对黑臭现象形成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文中以淀粉为有机碳源、实际黑臭水样为菌液,在封闭静态微生态系统中模拟水样黑臭现象形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水样黑臭现象形成受微生物驱动,适宜的菌液比为1∶250,在该菌液比下有机碳源[淀粉,以总有机碳(TOC)计]质量浓度≥100 mg/L时,水样出现黑臭现象。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样黑臭程度(色度和臭阈值)与有机碳源浓度显著正相关,而溶解氧(DO)与有机碳源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r^(2)=0.98),说明有机碳源是水体黑臭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水样中DO、Fe^(2+)、S^(2-)和FeS浓度变化,表明试验条件下有机碳源对水样黑臭现象形成的影响机制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碳源消耗水中大量DO,导致水样在缺氧还原状态下易产生FeS和H_(2)S等致黑、致臭物质。
    • 邱晓鹏; 李显鹏; 王佳琪; 张耀中; 武桦; 郑兴
    • 摘要: 超滤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其膜污染问题是阻碍水回用系统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当前突发环境事件频发,已对污水厂深度处理的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综述了二级出水有机物特征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总结了典型环境突发事件对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代谢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典型突发事件影响下二级出水超滤膜污染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旨在降低未来突发环境事件对污水厂运行的负面影响。
    • 郝佳慧; 尹德春
    • 摘要: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体循环充血、肠壁水肿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细菌移位、代谢产物蓄积而导致机体处于炎性反应状态,加速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肠道微生物群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代谢途径三甲胺/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胆酸途径等都与心脏衰竭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肠道微生物可能成为治疗心力衰竭新的靶点.
    • 仙晴颖; 吴骏; 鲁露; 燕海姣; 王琦; 朱丹霞
    • 摘要: 代谢组学可以检测小分子代谢物,从而发现机体已经发生的细微变化,现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癌症研究.胃癌发病率居消化道肿瘤首位,发现时多处于晚期,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但仍缺乏有效的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胃癌发生后,往往会伴随着机体的代谢过程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微生物代谢等异常变化,机体内小分子物质也会发生质或量的改变,这些代谢组学的变化可以为选择有效的胃癌诊断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就胃癌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曹涤环
    • 摘要: 抗菌素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杀虫杀菌物质,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阻止其生理机能的作用。目前已发现农用方面的抗菌素也越来越多,简称农用抗菌素。农用抗菌素,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病害选择适宜的用药方法。如对土壤传染的植物病害,可用其作土壤消毒剂;对种子、苗木传染的植物病害,可用抗菌素进行浸渍,如浸种、浸根、浸苗等,或作苗床喷洒;对农林作物地上部分被害,可选择适当时期进行植株喷洒;在果木上使用,主要将其制成油膏,用以防治细菌性溃疡。抗菌素的使用浓度通常在100毫克/公斤以内,除果树、林木外很少超过200毫克/公斤。现将常用的一些农用抗菌素介绍如下。
    • 曹涤环
    • 摘要: 抗菌素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杀虫杀菌物质,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阻止其生理机能的作用。至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抗菌素达到2000多种,大部分属于放线菌的分泌产物,其中有50余种用于医药卫生方面,称为医用抗菌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农用方面的抗菌素也越来越多,简称农用抗菌素,如使用比较多的是井冈霉素、内疗素、庆丰霉素、放线菌酮、灭瘟素、灰黄霉素等等。均是当前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抗菌素品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