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弥散功能

弥散功能

弥散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3018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临床肺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等;弥散功能的相关文献由27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新民、姚婉贞、张亮等。

弥散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0189 占比:99.99%

总计:1030273篇

弥散功能—发文趋势图

弥散功能

-研究学者

  • 冯新民
  • 姚婉贞
  • 张亮
  • 丁平
  • 刘方
  • 吕元文
  • 吕静
  • 吴正相
  • 吴蕊
  • 周丽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广浩; 刘薇; 邵润霞
    • 摘要: 目的探讨现症吸烟者肺弥散功能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规体检并经检查均具有正常的肺通气功能的94名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弥散功能结果分为两组:弥散功能正常组(N=51)和弥散功能减退组(N=43)。两组人员均无慢性肺部疾病病史,胸片无异常,一秒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及肺总量(TLC)均正常,随访3年,定期记录其肺功能检查结果,结合症状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判断是否符合COPD定义的COPD诊断标准。结果两组均为男性居多,两组的随访评估时间、吸烟史(烟龄和吸烟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后弥散功能正常组中2人进展为COPD;而弥散功能减退组中9人进展为COPD。结论肺弥散功能减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一项危险因素。
    • 栾英; 李敬蕊; 刘林林; 高春燕; 张菊香; 王晶; 崔朝勃
    •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容量、流速、弥散功能特点以及衡水市5家医院呼吸科医师应用其诊断COPD的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肺功能室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的300例40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功能情况将患者分为肺功能正常组(60例)和COPD组(240例),再根据GOLD分级将COPD患者分为COPD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每组各60例.对比分析各级COPD组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的差异.另外选择衡水市5家医院100名呼吸科医师,分析其应用患者肺功能的容量、流速及弥散功能特点诊析COPD的情况.结果 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FVC、FEV1、DLCO均明显低于肺功能正常组,且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COPDⅣ、Ⅲ、Ⅱ、Ⅰ级患者与肺功能正常组比分别为FVC(L):1.63±0.41、2.36±0.45、3.07±0.47、3.85±0.60比4.24±0.54,FEV1(L):0.67±0.13、1.11±0.24、1.87±0.38、2.64±0.44比3.41±0.46,DLCO(%):47.28±11.26、77.95±11.47、88.65±7.97、102.35±5.16比121.72±5.89,均P<0.05〕;但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RV/TLC比值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且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COPDⅣ、Ⅲ、Ⅱ、Ⅰ级患者与肺功能正常组比分别为0.556±0.536、0.509±0.368、0.414±0.314、0.349±0.219比0.299±0.239,P<0.05).衡水市5家医院100名呼吸科医师中,有60%(60/100)的呼吸科医师应用患者肺功能的容量、流速及弥散功能特点来诊断和分析COPD.结论 对于40岁以上COPD患者,其病情越严重,FVC、FEV1、DLCO越低,RV/TLC比值越高.另外,衡水市各医院呼吸科医师对肺功能检查的利用率较低,应加强相关规范化培训,从而真正做到对COPD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 摘要: 我患有过敏性哮喘,此前症状加重时去医院做了检查,诊断为间质性肺病。请问,这是什么病?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山东成女士成女士: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的总称。它包含200多种不同的疾病,病因多样,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复杂。
    • 李虎明; 张春阳; 赖莉芬; 钱李仁; 舒六一; 刘方; 韩志海
    •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白血病患者肺弥散功能变化,探讨影响肺弥散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105例,应用SPSS 19统计软件分析血红蛋白(Hb)校正对肺弥散功能评价的影响.结果 以Hb正常、轻度降低、中重度降低进行分组,3组患者校正前DL CO值、单位肺泡容积的弥散量(DLCO/VA)值与校正后DLCOadj值、DLCO/VAadj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轻度降低、中重度降低组弥散功能分级校正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b正常组弥散功能分级校正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贫血是影响校正前弥散功能分级的高危因素.结论 白血病患者DLCO值校正前后有差异,当白血病患者Hb降低时,弥散功能分级校正前后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分析白血病患者弥散功能时需行校正,排除Hb的影响.%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lung diffusing capacity of leukemia patients,and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using capacity.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5 patients with leukemia from January 2012 to May 2017 were reviewed.Diffusing capacity without Hb adjustment and diffusing capacity with Hb adjustment were recorded,and the date were analyzed by SPSS19 software.Results The values of DLCO、DLCO/VA reveal significant changes between Hb uncorrected and corrected in three groups (Hb normal,mild and moderate-severe reduction group)(P <0.05).The categories of diffusing capacity between Hb uncorrected and corrected group had no difference (P > 0.05),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Hb mild reduction group (P <0.01) and Hb moderate-severe reduction group (P < 0.01).Transplantation and anemia were high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ategories of diffusing capacity without adjustment.Conclusions There exist differences in the values of DLCO without/with Hb adjustment of leukemia patients.The categories of diffusing capacity are chang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Hb uncorrected and corrected group when patients with anemia.While clinically analyzing diffusing capacity,the Hb factor should be excluded firstly.
    • 巫一鸣; 陆康生; 冯新民; 张亮
    • 摘要: 目的 观察头孢唑林钠及克林霉素在感染椎间盘内的渗透情况,研究椎间盘内抗生素浓度与椎间盘弥散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取新西兰兔60只,制作椎间盘炎动物模型.在椎间隙感染后1、2、4、8、12周,每次随机取椎间盘炎模型兔12只,行连续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测定椎间盘的弥散功能.将12只椎间盘炎模型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注射头孢唑林钠和克林霉素,每隔一个药物半衰期注射一次,共计给药5次,末次给药后间隔一个药物半衰期后抽取血样,并处死实验动物获取椎间盘髓核样本,采用高效液相-二级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清和髓核药物浓度.同一时间点不同抗生素对感染及正常髓核组织的渗透率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椎间盘弥散功能比较、同一抗生素在不同时间点对感染及正常髓核组织渗透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采用直线相关检验分析正常及感染髓核中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浓度与MRI增强后信号增强强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头孢唑林钠及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与对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比较,在椎间盘炎早期(感染后第1周、第2周、第4周)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孢唑林钠:t=2.05,P=0.032;t=7.71,P<0.001;t=9.70,P<0.001),(克林霉素:t=2.68,P=0.015;t=4.25,P<0.001;t=7.42,P<0.001)],且均在感染第4周时达到最佳渗透率.在椎间盘炎中晚期﹙感染后第8周、第12周﹚,头孢唑林钠及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逐渐下降.头孢唑林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与对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比较,第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183),第12周时明显降低(t=-3.88,P<0.001).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与对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比较,第8周(t=-2.57,P=0.010)和第12周时(t=-3.13,P=0.010)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后1、2、4、8、12周,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均明显高于头孢唑林钠的渗透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37,P<0.001;t=5.28,P<0.001;t=9.72,P<0.001;t=4.94,P<0.001;t=7.83,P<0.001).正常(r=0.922)及感染(r=0.898)髓核组织中头孢唑林钠浓度与椎间盘弥散功能呈正相关关系;正常(r=0.923)及感染(r=0.896)髓核组织中克林霉素浓度与椎间盘弥散功能同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椎间盘炎发生后第4周头孢唑林钠及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最高,克林霉素的渗透率高于头孢唑林钠.应用连续动态增强MRI判断椎间盘对于抗生素的通透性可靠有效.
    • 朱绕齐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肺功能评价指标分为1级组11例(FEV1%≥80%)、2级组13例(50%≤FEV1%3级组>2级组>1级组(P<0.05).结论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会持续增加,肺弥散功能减弱,肺功能减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指标及弥散功能指标可作为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 朱绕齐1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肺功能评价指标分为1级组11例(FEV1%≥80%)、2级组13例(50%≤FEV1%3级组>2级组>1级组(P<0.05)。结论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会持续增加,肺弥散功能减弱,肺功能减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指标及弥散功能指标可作为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 朱绕齐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肺功能评价指标分为1级组11例(FEV1%≥80%)、2级组13例(50%≤FEV1%3级组>2级组>1级组(P<0.05)。结论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会持续增加,肺弥散功能减弱,肺功能减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指标及弥散功能指标可作为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 王小燕; 夏国光
    • 摘要: 目的:多种因素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 ARDS 较少报道。本文报道3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 ARDS 的患者,希望提高同行的警惕。方法回顾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 ARDS 的3例患者病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病例1:77岁男性,因右膝关节骨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右侧),置入骨水泥人工膝关节假体。既往有高血压病,无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提示弥散功能轻度降低。术后第6天出现发热及 ARDS。病例2:62岁男性,因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左),置入非水泥假体。3年前因肺腺鳞癌切除左肺。有吸烟史,已戒烟。术后第2天出现ARDS。病例3:64岁男性,因右股骨头缺血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植入非水泥假体。5年前因胆管细胞癌行手术治疗。心电图 ST-T 异常2年,左膝关节置换术后4个月。术前肺功能提示弥散功能轻度降低。术后第4天出现ARDS。结论术前弥散功能降低的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呼吸道症状及血氧变化,警惕 ARD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